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2010BB5109)

作品数:1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张德文宿玉玺覃佳强南国新蔡文全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低龄
  • 1篇低龄儿童
  • 1篇入路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术
  • 1篇切除术治疗
  • 1篇椎体
  • 1篇内固定
  • 1篇内固定器
  • 1篇后入路
  • 1篇畸形
  • 1篇固定器
  • 1篇儿童
  • 1篇半椎
  • 1篇半椎体
  • 1篇半椎体畸形

机构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1篇王忠良
  • 1篇蔡文全
  • 1篇南国新
  • 1篇覃佳强
  • 1篇宿玉玺
  • 1篇张德文

传媒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年份

  • 1篇2015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Ⅰ期后入路楔形切除术治疗低龄儿童半椎体畸形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 CD 三维矫形系统在矫正低龄儿童半椎体所致脊柱畸形中的应用方法、意义、并发症的处理及术后处理。方法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我们应用 CD 系统矫治低龄儿童半椎体所致脊柱侧后凸畸形27例,其中单纯性半椎体合并脊柱侧凸12例,半椎体合并脊柱侧、后凸15例。27例中,合并蝴蝶椎等复杂分节不良畸形6例,合并单侧肾脏缺如1例。术前冠状面侧凸 Cobb 角24°~45°,平均32°;矢状面脊柱后凸 Cobb 法0°~21°,平均15.5°,旋转畸形为Ⅰ~Ⅲ度。年龄1岁10个月至5岁8个月。手术均采用后路融合,固定点为需切除的病变椎上下椎体,若遇上下椎体有畸形不宜植钉,则适当上或下移一椎体。先固定凹侧,楔形切除半椎体附件及椎体,凸侧加压,钉棒系统固定。结果所有患儿术后经1~36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冠状面畸形为5°~15°,平均11.5°,平均矫正率为64.1%;矢状面胸椎后凸0°~10°,平均6°,旋转畸形矫正。1例出现断钉1枚,但无症状及矫正丢失。无一例术后出现截瘫,无断棒及钉拔出等并发症。10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腹胀、腹痛现象,经对症处理后3~7 d 内明显缓解或消失。无一例出现伤口感染。15例术后出现10°以上代偿性侧弯,支具矫正后逐渐重新建立躯干平衡。结论后入路切除半椎体,畸形外观改善明显,脊柱侧后凸程度明显减轻,但要彻底切除半椎体上下生长板,减少凸侧生长点,防止复发;同时切除对侧附件,达到楔形截骨的效果,才能使矫形无张力,不易出现“拔钉”现象。
宿玉玺谢艳覃佳强南国新王忠良蔡文全张德文
关键词:内固定器儿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