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ZS028)
-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 相关作者:李文玉王剑李忠远更多>>
-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 “有君无臣”论:明清之际崇祯君臣的历史评价与君臣观流变被引量:4
- 2015年
- 明清之际的"有君无臣"论,专指对于明代最后一朝崇祯君臣的评价。"有君无臣"论将君与臣做对立观,构成了对明亡事实的一种解释模式。然而在崇祯朝的庙堂之上,君臣之间以政治批评为指向,便时常有这样的论调。至清朝入主,明亡已成事实,遗民们虽怀着对故国旧君的怀念,但对"有君无臣"的结论却持了更多的保留意见。与此相对照的是清初统治者对"有君无臣"论的高调张扬,遗民与清廷两相对比构成了易代之际独特的舆论氛围。崇祯君臣、明遗民与清统治者对"有君无臣"的持论差异,反映出明末清初君臣观的冲突与流变。
- 李文玉
- 关键词:崇祯君臣观
- 承继、突变与适调:明初政治变动中的政治文化被引量:1
- 2013年
- 明初政治变动以前的体制基本是承袭前元,但基于唐宋以来君权不断强化的趋势以及对前元中枢政治变动的反动,明初政治因君相间对中枢决策权的争夺出现了突变,以至以废相这种极端的方式并以祖制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既规定了整个明代中枢政治发展的方向,也使得明代政治体制呈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和封闭性,但明初政治变动中的君权实现了集权,却平衡不了集权与效率的矛盾,这又不得不让后世的嗣君在解决集权与效率的平衡时,对明代中枢决策体制进行适当的调整。
- 王剑李文玉
- 关键词:明初集权政治文化
- “忠统”士绅武装与明末陕西三原县域社会
- 2018年
- 明末崇祯年间,为抵御势成燎原的农民军侵扰,陕西三原地方成立了"忠统"士绅武装。"忠统"在与地方绅民的互动中深得支持,不断扩大自身影响力,在与官府的互动中,为官府建言献策,在官军不能作为的情况下力挽狂澜,击退县域内的农民军,填补了地方治理上官府的功能空缺,暂时维护了县域秩序。虽然存在时间短暂,但在陕西地方社会出现三原"忠统"士绅集团及其发挥的独特作用,在明末北中国已然失序的广大乡村社会中凸显一抹亮色,同时也表明,在明代中国北方社会经济与文化欠发达的区域,于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出现强劲的士绅社会,并能发挥着像士绅势力发达的江南地区同样的社会作用。
- 王剑幸荣伟
- 关键词:明朝末年
- 有明之无善政自内阁始——论明初政治变动中的内阁政治文化被引量:2
- 2015年
- 明朝初年,朱元璋废行省罢丞相的政治改革,引发了明初中枢政治的激变。朱元璋在实现高度集权的同时,却又面临着中枢决策低效的矛盾,但他仍以祖制的形式将这种政治体制确定下来,这在一定程度上让洪武时代的政治体制和运行机制呈现相对的稳定性和封闭性。这种稳定性和封闭性对有明一代政治演变的影响十分深远,黄宗羲将其归结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明代内阁政治的产生,就是遵循着既要维护皇权的高度集中,又要解决中枢决策低效的难题。但内阁政治的发展,却没有使内阁体制的界限固定下来,相反,还引发了明代中后期皇权的肆意表达与宦官政治的异化。与其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毋宁说有明之无善政自内阁始。
- 王剑李忠远
- 关键词:内阁政治文化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