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122102113109)

作品数:10 被引量:33H指数:4
相关作者:全瑞兰沈光辉霍二伟郭桂英王青林更多>>
相关机构:信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杂交
  • 6篇水稻
  • 3篇杂交稻
  • 3篇杂交水稻
  • 3篇栽培
  • 3篇高产
  • 2篇氮肥
  • 2篇氮素
  • 2篇稻米
  • 2篇性状
  • 2篇栽培技术
  • 2篇制种
  • 2篇制种技术
  • 2篇品质性状
  • 2篇中籼
  • 2篇两系杂交
  • 2篇高产优质
  • 1篇氮肥利用
  • 1篇氮肥施用
  • 1篇氮肥施用量

机构

  • 10篇信阳市农业科...
  • 2篇河南省农业科...

作者

  • 2篇祁玉良
  • 2篇扶定
  • 2篇马汉云
  • 2篇王青林
  • 2篇郭桂英
  • 2篇霍二伟
  • 2篇沈光辉
  • 2篇全瑞兰
  • 1篇余新春

传媒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安徽农学通报
  • 2篇中国种业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稻米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基蘖穗肥配比对水稻氮素吸收及利用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研究水稻基蘖肥和穗肥最佳配比模式,合理施用氮肥,为氮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在总施氮量一定的条件下,采用基蘖肥与穗肥不同的5个氮素配比,分析了水稻氮素吸收及利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穗肥施用量的增加,氮素收获指数呈下降趋势;水稻叶片和茎鞘的氮素转运量、氮素转运率、氮素转运贡献率以及水稻氮生理效率、氮肥效率、氮肥吸收效率、氮肥利用率、氮肥表现利用率、氮肥农艺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土壤氮素依存率均表现出先增加随后降低的趋势,均以处理6:4最高。产量与氮素转运贡献率、氮肥效率和氮肥农艺利用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与氮素转运率和氮肥生理利用率达到显著正相关;穗数与氮素收获指数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每穗颖花数与氮素转运率达到显著正相关,与氮肥偏生产力达到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氮肥生理利用率达到显著负相关,与氮肥偏生产力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因此,氮素基蘖穗肥以6:4的施肥方式为最佳施肥配比,可以达到优化群体、获得高产的目的。
鲁伟林余新春严德远李彦婷扶定徐士库沈光辉
关键词:水稻氮素吸收氮肥利用
三系杂交稻组合冈优5330及栽培制种技术
2014年
冈优5330是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利用三系不育系冈46A为母本、自育恢复系信恢5330(绵恢725//银青粘/辐恢838)作父本组配的高产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于2011年申请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公告号:CNA007540E,2012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稻2012010。1品种特征特性1.1农艺性状该组合主茎总叶片17-18片,在河南省南部稻区种植全生育期145d,株高125cm,穗长25cm,每穗总粒数170粒,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30g。
霍二伟扶定马汉云王青林赵万兵沈光辉郭桂英全瑞兰
关键词:三系不育系三系杂交稻品种审定植物新品种保护粒数
高产优质三系中籼杂交水稻Ⅱ优688及栽培技术要点被引量:2
2014年
河南省地处我国籼粳两大稻区的交织过渡区,常年水稻种植面积66.7万hm2左右,其中籼稻种植面积50.7万hm2左右。河南省籼稻种植区域集中,主要分布在豫南稻区,包括河南省南部的信阳市以及南阳、驻马店市的部分县(区),其中以信阳市面积最大,年种植面积已达46.7万hm2,素有“豫南老稻区”之称,是河南省水稻的主产区。河南省南部稻区水稻生产以一季中籼稻品种为主,当地光、温、水资源能够充分地满足水稻需求,特别是在水稻的抽穗灌浆中后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病虫害相对来说比较轻,稻米品质明显优于我国南方稻区生产的一季中籼稻品种,同时也是全国一季中籼的高产区之一,水稻产量和品质优势十分明显。水稻已成为河南省南部稻区不可替代的高产稳产粮食作物,水稻生产为当地粮食增产、农民致富起到了重要作用。
郭桂英王青林祁玉良马汉云扶定霍二伟沈光辉全瑞兰
关键词:中籼稻栽培技术要点高产优质水稻种植面积豫南稻区水稻生产
高产优质杂交稻新组合D优3138的选育与应用被引量:6
2014年
D优3138是利用不育系D62A与自育优质恢复系R3138配组育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2011-2012年参加河南省南部稻区中籼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586kg/hm2,稻米品质各项指标均达到国标《优质稻谷》三级优质米标准,对白叶枯病抗性为中感-中抗,对纹枯病和稻瘟病综合抗性为抗(R),具有杂种优势强、制种产量高、品质优、综合性状好等特点,2014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祁玉良申关望霍二伟马汉云刘新宇
关键词:杂交水稻高产选育
Y58S系列组合产量、品质及抗性的综合表现被引量:1
2015年
为选育不育起点温度低、配合力强、米质优的实用型两系不育系,以近年来新育成的22个Y58S组合为对象,对其产量、品质及病虫抗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平均产量为8978.7 kg/hm2,所有品质指标均达到《优质稻谷》3级标准的组合占40.9%,感稻瘟病和褐飞虱。因此,Y58S系列组合产量水平较高,稻米品质较优,主要病虫抗性相对较差。
扶定王青林赵万兵霍二伟马汉云沈光辉全瑞兰
关键词:Y58S
水稻垩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及其改良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垩白是稻米外观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综述了稻米垩白与稻米的其他品质性状间的关系,对垩白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了一些改良措施,以期对优质稻的育种与栽培提供参考。
李彬青
关键词:水稻品质性状
中籼新品种青两优916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2014年
青两优916系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院以矮青34s为母本、香丰916作父本组配选育而成的中籼迟熟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分蘖力强、高产、优质、抗病抗倒性好、结实率高、千粒重大等特点,2013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详细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和高产优质栽培措施。
郭桂英王青林祁玉良马汉云扶定霍二伟沈光辉余新春全瑞兰
关键词:两系杂交水稻栽培技术
氮肥施用量对杂交粳稻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探索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形成及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杂交粳稻‘6优53’为材料,应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原理,设置5个氮肥用量处理,分析氮素吸收利用指标。结果表明:叶片和茎鞘的氮素积累高峰出现在孕穗期,成熟期稻穗氮素总积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叶片和茎鞘的氮素转运量、转运率、转运贡献率、氮生理效率和氮肥表现利用率在施氮量300.00 kg/hm^2时达最大值。氮素收获指数、氮肥效率、氮肥吸收效率、氮肥利用率、氮肥农艺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土壤氮素依存率随施氮量增加均呈下降趋势。氮肥表现利用率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与穗数显著正相关,与每穗颖花数显著负相关;穗数与氮肥吸收效率、氮素收获指数极显著负相关,与氮肥效率、农艺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偏生产力、土壤氮素依存率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氮素转运量和转运率显著正相关。合理施用氮肥对提高产量、促进氮素吸收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鲁伟林段仁周余新春严德远郭桂英全瑞兰刘祥臣
关键词:杂交粳稻精量施肥氮肥用量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稻米品质评价及聚类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23个籼型杂交稻品种11个品质指标的变异情况,对其稻米品质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及分类。结果表明,11个稻米品质指标主要由4个主成分构成,其中外观品质对稻米品质的贡献率最大,占40.23%;聚类分析根据稻米品质表现将23个品种分为3类。
扶定王青林赵万兵肖红辉马汉云霍二伟
关键词:籼型杂交稻品质性状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综合评价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Y两优66高产制种技术
2016年
Y两优66(Y58S/R66)是信阳市浉河区申丰种子批发站与信阳华信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信阳市农业科学院联合选育的籼型优质杂交稻新组合,201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文结合其父母本特征特性及近几年制种实践,总结了其高产制种技术以供制种户参考。
霍二伟扶定鲁伟林王青林全瑞兰李雨红张波
关键词:杂交水稻制种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