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301005)
- 作品数:6 被引量:57H指数:5
- 相关作者:阚全程孙同文万有栋刘子琪关方霞更多>>
-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河南省卫生科技创新型人才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埃博拉出血热疫苗及新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5年
- 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EBHF)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致命病毒性出血热,为人兽共患传染病,病死率高达90%。1976年该病首次于前扎伊尔和苏丹发现,距今已爆发疫情9次[1-2]。截止到2015年3月1日,疫情最严重的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几内亚3国共感染23934例,死亡9792例[3],至此西非 EBHF 流行造成的感染及死亡人数均达历史最高。WHO 宣布进入国际紧急状态,各国派遣医疗卫生支队进行援非行动,医药研究机构加快疫苗及最新药物的研发,EBHF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死亡人数较前明显降低。目前由于对 EB-HF 的发病机制还不够清楚,在治疗方面还没有针对 EBHF 的特异性治疗,有少量疫苗与药物被批准用于临床紧急状况,其余仍处于包括非灵长类动物等实验研究中。
- 刘子琪孙同文万有栋阚全程
- 关键词:埃博拉出血热疫苗新药
- 无创通气对急性心原性肺水肿患者院内病死率影响的荟萃分析被引量:14
- 2014年
- 目的 探讨无创通气对急性心原性肺水肿(ACPE)患者院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万方、中国期刊网数据库1980年1月至2012年12月无创通气治疗ACPE的英文和中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采用RevMan 5.1软件对数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纳入35篇随机对照试验,3 204例患者.荟萃分析显示:与常规治疗比较,ACPE患者行持续正压通气(CPAP)可降低43%的院内病死率(RR =0.57,95% CI 0.43 ~0.75,P<0.01),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可降低31%的院内病死率(RR =0.69,95% CI 0.51 ~0.94,P=0.02).BiPAP在降低院内病死率方面与CP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9,95% CI 0.80 ~1.49,P=0.57),且不增加心肌梗死事件(BiPAP与CPAP比较:RR =1.20,95% CI 0.95 ~ 1.52,P=0.13;BiPAP与常规治疗比较:RR=1.10,95% CI 0.88 ~ 1.38,P=0.40).结论 无创通气可以降低ACPE患者的院内病死率,可以作为一线治疗措施.
- 孙同文万有栋阚全程杨飞姚海木关方霞张金盈李凌
- 关键词:肺水肿正压呼吸病死率
- 高钠血症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预后影响的荟萃分析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 系统评价高钠血症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发生率及对ICU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及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收集2013年9月之前有关ICU患者并发高钠血症的观察性研究,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Meta分析).评价指标为高钠血症对ICU患者院内病死率和ICU病死率的影响.结果 最终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有14篇,来自9个国家、449个ICU,共计365 103例患者.统计结果显示:ICU高钠血症的发生率为6.9%(25 326/365 103);高钠血症患者的病死率为32.7%(8 291/25 326),是非高钠血症患者的病死率[11.9%(40 588/339 777)]的2.75倍;其中高钠血症患者中医源性高钠血症患者的病死率为31.6%(3 790/11 976),混合性高钠血症患者的病死率为33.7%(4 501/13 350),两者相当.Meta分析显示,高钠血症为院内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RR)为1.86,95%可信区间(95%CI)为1.57 ~ 2.20],为ICU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RR为2.58,95%CI为2.00 ~ 3.33),但研究的异质性较大.以研究例数(>1 000例或≤1 000例)、ICU类型(外科ICU或未具体说明ICU种类)、研究类型(回顾性队列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高钠血症类型(医源性或混合性)进行亚组分析,均未找到异质性来源.漏斗图显示无发表偏倚.结论 高钠血症可明显增加ICU患者的病死率,为ICU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孙同文吴琼阚全程万有栋刘子琪马尚超张曙光张晓娟王海旭王岩
- 关键词:高钠血症重症监护病房预后病死率
- 真实世界急性冠脉综合征多支血管病变的预后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比较真实世界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多支血管病变(multivessel disease)患者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的长期疗效差异。方法选取自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多支血管病变的ACS患者。记录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策略不同分为药物治疗组、PCI组和CABG组。采用门诊、电话和查阅再次住院病历的策略进行随访,记录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事件包括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因心绞痛、心衰、脑卒中再入院。应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共入选患者725例,成功随访655例(90.3%),随访时间(30.6±5.5)个月。177例发生终点事件(27.0%),其中死亡33例(5.0%)。(2)3组患者全因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因脑卒中和心衰再入院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药物治疗组比较,PCI组再次血运重建(2.3%vs.12.0%,P〈0.01)、心绞痛(8.8%vs.17.6%,P=0.005)、总终点事件(20.7%vs.47.9%,P〈0.01)的发生率较低;与药物治疗组比较,CABG组再次血运重建(1.9%vs.12%,P〈0.01)、总终点事件(22.4%vs.47.9%,P〈0.01)的发生率较低;PCI组与CABG组比较,单个终点事件及总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年龄(RR=1.062,95%CI:1.044-1.080,P〈0.0t),高血压(RR=1.385,95%CI:1.007-1.905,P=0.045),未服他汀类药物(RR=1.452,95%CI:1.008-2.093,P=0.045)是终点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4)Ka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3组无终点事件的累积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 余言午高彦娜张瑞芳张晓娟宋盈盈孙清雅张艳艳万有栋孙同文阚全程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多支血管病变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冠脉搭桥术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远期预后影响的荟萃分析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 采用荟萃分析的方法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左主干和多支病变冠心病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angioplasty”“coronary”“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stent”为关键词,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数据库,收集2013年5月之前CABG与PCI对冠心病患者(左主干和多支血管病变)远期预后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纳入6项研究5 071例患者.荟萃分析显示:CABG组与PCI组的5年全因病死率(RR=1.13,95% CI:0.88~ 1.44,P=0.35)、心肌梗死发生率(RR =1.20,95% CI:0.69 ~ 2.07,P=0.53)及心绞痛发生率(RR=1.17,95%CI:0.88~1.57,P=0.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RR=1.85,95% CI:1.38~ 2.48,P<0.01)及重复血运重建率(RR=3.48,95% CI:2.20~5.53,P<0.01)均高于CABG组.结论 对于左主干或多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CABG与PCI的5年病死率相似,PCI有较高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重复血运重建率.
- 孙同文万有栋刘子琪张曙光关方霞姚瑞张力李凌张金盈阚全程
-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
- 纤维蛋白原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预后的判断价值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属于前瞻性研究.选取在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成功行PCI术的ACS患者1094例,记录患者入院后24h内空腹FIB及其他基本临床资料.于2012年8月至2012年11月行电话或门诊随访,记录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一级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二级终点事件包括再次PCI,再发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因心绞痛、心衰、脑卒中再入院.依据FIB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四组.G1:PB (FIB) <2.95g/L,G2:2.95 g/L≤PB (FIB) <3.39 g/L,G3:3.39 g/L≤PB (FIB) <4.01 g/L,G4:PB (FIB) ≥4.01 g/L.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PCI术预后的相关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不同FIB水平患者生存率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成功随访990例(随访率90.5%),随访时间为(29.3±4.7)个月.170例发生终点事件(17.2%),死亡27例(2.7%);(2)G1、G2、G3、G4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呈逐渐升高趋势(12.2%,14.9%,20.2%,22.8%,x2=11.937,P=0.008).(3)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G3和G4组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分别是G1组的1.611(OR=1.611,95%CI1.075 ~2.414,P=0.021)和1.616倍(OR=1.616,95% CI1.130 ~ 2.311,P=0.009).(4) 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4组患者未发生终点不良事件的累积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 FIB水平可作为ACS患者PCI术后出现不良事件的预测因子,寻找降低血浆FIB水平的方法可能改善ACS的预后.
- 马尚超张曙光孙同文刘子琪张晓娟姚海木吴琼关方霞阚全程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纤维蛋白原急性时相蛋白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支架内再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