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0681) 作品数:21 被引量:101 H指数:6 相关作者: 郑丛龙 向冬喜 尹俭俭 李秀景 陈娜娜 更多>> 相关机构: 大连大学 浙江三禾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更多>>
新城疫病毒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1年 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自1946年在我国首次分离至今已有60多年,非典型性的新城疫是威胁养殖户的禽类疾病之一.针对新城疫疫苗的广泛开发和使用,使新城疫发病率和病死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研究发现,NDV在肿瘤细胞中的复制是正常细胞的10 000倍,NDV可使胃癌的转移受到抑制[1],NDV在肿瘤学上的应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就NDV的生物学活性及其应用展开综述. 尹俭俭 李秀景 陈娜娜 郑丛龙关键词:新城疫病毒 新城疫疫苗 生物学活性 NDV 禽类疾病 纳米抗菌材料抗病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09年 向冬喜 郑丛龙关键词:纳米抗菌材料 抗病毒作用 副流感病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13年 副流感病毒是一类有包膜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属副黏病毒,是一种常见的易被忽略的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主要引起婴幼儿及儿童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其致病性仅次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目前,对副流感病毒的感染,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和病毒疫苗。因此,建立快速、敏感和特异的副流感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研发新型抗病毒药物和安全有效的副流感病毒疫苗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就副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疫苗研究、防治及检测技术作一综述。 尹俭俭 李秀景 郑丛龙关键词:副流感病毒 病毒疫苗 病毒检测 纳米银体外抗新城疫病毒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013年 为研究纳米银体外抗新城疫病毒(NDV)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运用细胞培养技术和MTT方法,分析纳米银对NDV感染HeLa细胞的预防、治疗作用以及对NDV的直接灭活作用;通过血凝抑制试验和神经氨酸酶活性抑制试验,观察纳米银对血凝素—神经氨酸酶活性物质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负染技术观察纳米银对新城疫病毒形态结构的直接影响。结果显示:NDV可通过不同途径感染HeLa细胞,纳米银组的细胞存活率与NDV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在体外将NDV和纳米银作用不同时间后,NDV血凝效价明显降低;纳米银对NDV神经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均高于80%,而病毒对照组和溶剂组的抑制率均低于20%;透射电镜观察表明,纳米银对NDV形态结构的破坏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果表明,纳米银在体外对NDV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机制可能与纳米银破坏病毒粒子结构及抑制神经氨酸酶活性有关。 尹俭俭 李秀景 郑丛龙关键词:纳米银 新城疫病毒 抗病毒作用 纳米银体外抗腺病毒作用初步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纳米银(silver nanoparticles,silver-nps)在体外对腺病毒3型(Adenovirus type 3,ADV3)的抑制作用。方法运用细胞培养技术、MTT测值法、CPE和免疫荧光观察法,分析纳米银对ADV3感染HeLa细胞的预防作用、直接灭活作用以及对ADV3子代病毒体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纳米银能明显杀伤ADV3,且呈剂量依赖性;纳米银在HeLa细胞上最大无毒浓度(TC0)为52.48μg/ml;ADV3在HeLa细胞上的组织半数感染量(TCID50)为10-2.74/100μl;最大无毒剂量范围内,50、25、12.5、6.25和3.125μg/ml的纳米银分别与100 TCID50ADV3等体积混合,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5.38±2.60)%、(60.51±9.42)%、(57.99±8.72)%、(41.35±3.91)%和(37.88±3.75)%,而100 TCID50ADV3感染HeLa细胞后,测得细胞存活率为(31.92±8.98)%,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纯病毒组形成的强特异性荧光相比,纳米银在ADV3吸附细胞后加入、吸附前预处理HeLa细胞和纳米银同ADV3同时作用三种途径特异性荧光都很少见,说明纳米银在不同途径下对ADV3均有抑制作用。结论纳米银对腺病毒3型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陈娜娜 向冬喜 王云华 张平 郑丛龙关键词:纳米银 腺病毒3型 纳米银对小鼠流感治疗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纳米银对小鼠流感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18~22 g健康昆明小鼠48只,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治疗阳性对照组、高剂量组(纳米银400μg/mL)、中剂量组(纳米银100μg/mL)和低剂量组(纳米银25μg/mL)。小鼠感染H1N1流感病毒A/PR/8/34(PR8 H1N1),4 h后鼻腔给予不同浓度纳米银,连续治疗3 d。记录各组小鼠每天的一般生理状况以及生存和死亡情况,观察14 d;通过比较各组小鼠的死亡率、生存天数、肺指数和肺组织病毒滴度,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测定各组小鼠肺组织的细菌感染情况,研究不同浓度纳米银对小鼠流感的疗效。结果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死亡率均明显减低,其平均生存天数均明显延长,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肺指数均有所降低,且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模型组小鼠肺组织的病毒滴度为1∶512,有的小鼠高达1∶1024,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大部分小鼠的肺组织病毒滴度<1∶2。模型组小鼠肺组织的形态结构消失,肺泡壁增厚,组织间可见大量红细胞,肺泡腔见水肿液;高剂量组小鼠肺组织的病变明显减轻,肺组织形态结构较为完整,肺泡腔中无水肿液。模型组携菌量较多,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携菌量减少,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纳米银对小鼠流感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治疗效果与纳米银的剂量有关。 李秀景 尹俭俭 郑丛龙关键词:纳米银 流感 小鼠 纳米银对流感病毒H3N2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纳米银(NaAg)对流感病毒H3N2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血球凝集试验、MTT分析法、血球吸附试验和鸡胚培养法,探讨NaAg对流感病毒H3N2的抑制作用。结果NaAg/H3N2组和H3N2对照组血球凝集试验效价分别为<1∶4和1∶1 024(P<0.001);NaAg溶液在MD-25细胞上最大无毒浓度为25μg/ml;H3N2在MD-25细胞上的细胞半数感染浓度(TCID50)为10-3.5/0.1 ml。等体积的50μg/ml NaAg与40TCID50流感病毒H3N2溶液室温充分混和作用2 h后感染MD-25细胞,细胞存活率为(96.77±2.07)%;20TCID50流感病毒H3N2感染MD-25细胞的细胞存活率为(33.09±1.48)%(P<0.001)。结论NaAg对流感病毒H3N2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苗迎秋 向冬喜 于舒 郑丛龙关键词:纳米银 流感病毒 流感的局部治疗和预防 被引量:6 2014年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它通过呼吸道传播,曾多次引起全球大流行,造成了人力和物力的重大损失。流感病毒变异率高,传播速度快,控制其危害仍是医学界的一项艰巨的任务。目前治疗和预防流感的方法是药物治疗和接种疫苗,治疗药物多为口服药,疫苗接种多为肌肉注射。流感病毒主要吸附纤毛上皮细胞以及含α-2,6半乳糖苷唾液酸丰富的气管和支气管上皮细胞,其一旦定植于呼吸道黏膜表面,经吞饮作用,黏附和穿入柱状上皮细胞,并在细胞内进行复制,可短期内导致大量呼吸道上皮细胞受染,受染细胞发生坏死、脱落及局部炎症反应。本文主要综述了流感的局部治疗和预防方面的研究。 李秀景 尹俭俭 郑丛龙 丁宁关键词:流感 纳米银体外抗腺病毒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纳米银(silver nanoparticles,silver-nps)在体外抗腺病毒3型(adenovirus type 3,ADV3)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方法和免疫荧光方法,观察纳米银对ADV3子代病毒体生成的抑制作用、对ADV3侵入细胞的阻断作用及直接灭活作用,同时用透射电镜、PCR方法观察体外纳米银对ADV3病毒体及其DNA的破坏作用。[结果]纳米银在Hela细胞上最大无毒浓度(TC0)为52.48μg/mL;ADV3在Hela细胞上的半数感染浓度(TCID50)为10-2.74/100μL;最大无毒剂量范围内,50μg/mL的纳米银和等体积100TCID50ADV3分别以杀病毒、抗病毒、直接灭活病毒三种不同方式作用Hela细胞,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3.58±1.79)%,(90.50±1.99)%和(95.38±2.98)%,而100TCID50 ADV3感染Hela细胞后,测得细胞存活率为(31.92±2.86)%,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免疫荧光显示,与腺病毒对照组形成的强特异性荧光相比,三种途径作用于Hela细胞后各组的特异性荧光颗粒均减少;电镜显示,纳米银可直接与病毒粒子相互作用,破坏ADV3粒子呈时间依赖性。PCR显示,与病毒对照组、溶剂对照组相比,纳米银组扩增目的条带亮度都相对较弱。[结论]纳米银在体外对ADV3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纳米银破坏病毒粒子及其表面衣壳蛋白及腺病毒DNA有关。 陈娜娜 王云华 尹俭俭 李秀景 郑丛龙关键词:纳米银 腺病毒3型 抗病毒 纳米银对流感病毒H3N2灭活作用的探讨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纳米银(Nanosilver,NaAg)对流感病毒H3N2的灭活作用。[方法]采用血球凝集试验、鸡胚培养法、MTT分析法、血球吸附试验探讨NaAg对流感病毒H3N2的灭活作用。利用透射电镜、流式细胞仪检测病毒诱导细胞的凋亡。[结果]NaAg/H3N2组血球凝集试验效价为1∶2,鸡胚尿囊液血凝效价低于1∶2,流感病毒H3N2对照组血球凝集试验效价、鸡胚尿囊液血凝效价均为1∶1024,二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NaAg溶液在狗肾MDCK细胞上最大无毒浓度为25μg/mL;流感病毒H3N2在MDCK细胞上半数感染浓度(TC ID50)为10-3.5/0.1 mL。等体积的50μg/mL NaAg与40 TC ID50流感病毒H3N2溶液室温充分混和作用2 h后感染MDCK细胞,细胞的存活率为(98.16±2.67)%,而20 TC ID50流感病毒H3N2感染MDCK细胞,细胞的存活率为(35.21±1.45)%,二者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25μg/mLNaAg溶液有效抑制了20 TC ID50流感病毒H3N2诱导MDCK的细胞凋亡。[结论]纳米银对流感病毒H3N2具有直接灭活作用。 苗迎秋 郑丛龙关键词:纳米银 灭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