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71007)

作品数:4 被引量:258H指数:4
相关作者:何凡能戴君虎葛全胜林珊珊王梦麦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碳循环
  • 1篇土地覆被
  • 1篇土地覆被变化
  • 1篇土地利用
  • 1篇清代
  • 1篇清前期
  • 1篇历史时期
  • 1篇陆地生态
  • 1篇民国
  • 1篇民国时期
  • 1篇康雍乾时期
  • 1篇垦荒
  • 1篇覆被变化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篇何凡能
  • 3篇葛全胜
  • 3篇戴君虎
  • 2篇林珊珊
  • 1篇郑景云
  • 1篇潘嫄
  • 1篇王梦麦

传媒

  • 2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国科学(D...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过去300年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碳循环研究被引量:159
2008年
历史时期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因素。过去300年间,我国土地利用与覆被发生了较大变化,林地面积迅速减小,垦殖扩张明显,均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采用通过第一手历史文献资料重建的历史土地数据,分析了过去300年我国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研究表明:在研究时段,耕地面积持续增加,从清前期1661年的60.78×10^6hm^2增加到20世纪末的96.09×10^6hm^2;森林面积从1700年的248.13×10^6hm^2降至1949年的109.01×10^6hm^2。受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影响,全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也随之变化。其中,地上植被破坏弓I起的碳排放大约为3.70Pg C;土壤有机碳排放介于0.80-5.84Pg C之间,最适估计为2.48Pg C;植被和土壤变化引发的碳排放总计达4.50-9.54Pg C,最适估算为6.18Pg C。这远小于国外学者估算所得的17.1-33.4Pg C的排放量。碳排放的空间分异明显,由于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植被破坏相对较大,过去300年间这两个地区受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影响的碳排放也较大,其余排放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内蒙古地区、华南西部地区、新疆和青藏高原区;而作为历史上传统农区的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影响相对较小。但是近年有关研究显示,目前全国自然植被活动增强,土地利用活动,特别是农林活动正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产生比较明显的积极作用。
葛全胜戴君虎何凡能潘嫄王梦麦
关键词:陆地生态碳循环
近300年来中国森林的变迁被引量:58
2007年
以清代以来史料为依据,在现代清查统计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森林变迁大体趋势及主要过程的客观把握,重新校订了1949年和1700年前人的估算数据,回溯估算了1750~1900年中国各省区每50年森林面积与森林覆被率值,并与现代森林清查资料衔接,分析1700~1998年近300年来中国森林变迁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近300年来中国现境内共减少森林面积约0.95×108 ha,森林覆被率减少9.2个百分点,变化曲线呈先抑后仰;以1960s为界,此前呈加速递减态势,260年间减少森林面积达1.66×108 hm2,覆被率下降约17个百分点;1960s以后呈逐步增长态势,近40年间增加森林面积约0.7×108 hm2,覆被率提高了约8个百分点。结果还表明:近300年来中国森林消长,西部地区均小于东部地区;在1700~1949年的锐减期中,东北、西南和东南三区是森林面积缩减最为严重的地方,大部分省区覆被率下降超过20个百分点,其中黑龙江达50个百分点,吉林达36个百分点,川渝地区达42个百分点,云南达35个百分点;在1949~1998年的恢复期中,西部各省区森林覆被率增加均小于5个百分点,东部地区(除黑龙江、湖北和沪宁外)均超过5个百分点;其中粤琼、广西、安徽、京津冀、山东、河南、浙江、福建等省区高达10个百分点以上。
何凡能葛全胜戴君虎林珊珊
关键词:清代民国时期
中国传统农区历史耕地数据网格化方法被引量:47
2008年
建立具有空间属性的历史时期土地覆被数据集有助于更好地模拟土地覆被变化的气候与生态效应。根据我国历史时期土地开发利用的特点,深入分析了影响我国历史时期土地开发利用的主导因子,量化了海拔高度、坡度、人口分布等自然及人文要素与耕地分布的关系,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一套将我国传统农区历史耕地数据网格化的方法与算法模型,计算各网格(分辨率为60km×60km)耕地面积占整个农区耕地总面积的比重、以及各网格的耕地面积与垦殖率;同时利用基于《嘉庆重修一统志》重建的中国传统农区历史耕地资料,采用上述方法与算法建立了研究区内1820年(清嘉庆二十五年)60km×60km空间尺度的耕地数据集,并绘制了分布图。重建结果与册载府级田亩数据的比较分析表明:该方法与算法可以有效地将以行政区域为统计单元的中国历史耕地数据量化为具有统一且更高空间分辨率的网格化数据集。
林珊珊郑景云何凡能
关键词:历史时期
从康雍乾垦殖政策看中国清前期垦荒发展趋势被引量:19
2005年
垦荒作为一种农业生产活动,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在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活动的清代,这种关系尤为密切。因而详尽分析与合理把握有清一代垦殖政策的内涵与取向,是深入了解清代垦荒态势及特征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康雍乾三朝垦殖政策及措施的比较分析,阐述了我国清前期土地垦辟的历史过程及其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认为:康熙朝是以恢复因战乱而凋敝的农业生产为主要目的,雍正朝是处于从恢复农业生产向解决“人多地少”矛盾方向转化的过渡期,而乾隆朝则是以解决“穷民资生”问题为目的;它们反映在垦荒上,即表现为:康熙朝以恢复性垦殖为特征,雍正朝以恢复性垦殖向拓展性垦殖过渡为特征,乾隆朝则是以拓展性垦殖为特征。同时,它们在地域空间及垦殖强度上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何凡能戴君虎葛全胜
关键词:垦荒康雍乾时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