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BKS059)
- 作品数:32 被引量:222H指数:8
- 相关作者:戴锐胡晶晶孙其昂乔凯刘学坤更多>>
- 相关机构:河海大学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 新媒体时代广播文艺节目的创新——以广州电台为例被引量:12
- 2012年
- 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广播电台要紧紧抓住新媒体为广播文艺节目创新带来的新机遇,首先要强化广播文艺节目的内涵创新,包括节目内容、制作技术及主持风格的创新;其次要拓宽广播文艺节目创新的视野,重视广播文艺节目在策划、理念、形态等方面的创新。
- 徐青
-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文艺节目节目创新广州电台
- 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型的“教化论”审视被引量:12
- 2011年
- "社会哲学范式"呈现的是"规范论"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人学范式"带有浓厚的"目的论"倾向。以"教化论"为视角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式转型,体现两种范式的承续式发展,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解为一个教化的过程,在价值形态上表现为工具性存在与目的性存在的结合,本质上是道德性与政治性的统一。
- 陈宗章尉天骄
-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范式教化论
- 社区权威的生成机制变迁与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重建被引量:3
- 2010年
- 权威意识和权威人格是传统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社会心理基础。通过回溯中国农村社会权威的结构及其教化功能的实现状况,可以看到,在中国传统社会,权威在社会教化的运行机制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弱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区权威这一主体力量的缺位。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构建,必须重视社区权威的作用,在党组织的非权力性影响下,形成有社区党组织领导和参与、由社区正式权威主体和非正式权威主体构成的多元权威格局,从而重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机制。
- 戴锐
- 关键词: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社区党组织
- 两种语境的实践概念解读——对实践唯物主义与毛泽东《实践论》的认识被引量:1
- 2009年
- 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所创立的新唯物主义,这一指称表明实践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本体论意义,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实践论》是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实践的总结,主要探讨了实践在认识论中的作用。实践概念在实践唯物主义与《实践论》这两种语境下存在一致之处,但在范围、功能、地位上也有明显差别。理解《实践论》中的"实践"必须以实践唯物主义为基础。
- 曹芸吴远
- 关键词:实践唯物主义实践论本体论认识论
- 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化转型被引量:41
- 2013年
-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总体趋势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化,其目标在于社会主义公共人的培养,即通过教育使人们具有以公共情感、公共理性以及致力于公共事务的奋斗、牺牲精神所构成的公共精神为核心的公共性品质,让受教育者成为真正关注、关心并实际贡献于国家、社会建设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化转型,意味着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存在方式。在转型形态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将越来越多地通过公共环境、设施的教育价值利用与再造,公共文化空间与公共传播途径的利用与再造,公共性活动的开展及其价值引导来进行。
- 戴锐
-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 网络政治参与与青年政治意识的发展被引量:17
- 2013年
- 青年的网络政治参与对政治意识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青年的精英意识意味着青年政治意识的责任化,参与精神意味着青年政治意识的实践化。青年政治参与主要表现为网络政治参与,但尚存在群际隔离与互动失序、政治冷漠与政治热情相交织、政治态度倾向上的不满意度及从众性偏激增加以及网络行为的娱乐化、看客心理与"政不关己"的集体无意识等局限与误区。对于青年的网络政治参与,应当以社会利益激发其网络参与动机、引导参与方向,通过教育使青年网民成长为"组织化的公众",训练思想政治教育者成为在线"意见领袖",建立引导网络政治参与的青年教育"在线联合体",并从法律、道德、技术等方面对青年的网络表达进行多向度、发展性规制。
- 戴锐马文静
- 关键词:网络政治参与青年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 当代中国语境的现代性反思与建构被引量:4
- 2010年
- 当充满争议的现代性概念与复杂的中国问题相遭遇,当代中国语境的现代性认识产生分歧也就在所难免。厘清这些分歧不仅是廓清历史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纷争的前提,更关系着中国未来现代化的健康发展和走向。要对当代中国语境的现代性及其现代性问题作出合理诊断,需要以普世文明的胸怀,重新审视中国现代性问题;建立开放、辩证和多维的现代性认知态度;创新传统,为中国现代性之路提供文化支撑。
- 陶磊孙其昂
- 关键词:历史主义后现代主义
- 论精神生活的现代性遭遇与超越之路被引量:13
- 2010年
- 精神生活是人类特有的生活方式,现代性带来的社会变革构成精神生活的背景。现代性在人的精神生活的突出表现是四重遭遇:现代性挑战与精神生活的异化、工具理性膨胀与价值理性消解的冲突、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二元对立、物质富裕与精神贫困二律背反,而精神生活现代性遭遇的救赎良方是四个向度的构建。
- 侯勇孙其昂
- “科技下乡”的现代性语境及其教育功用:功能主义的解释被引量:2
- 2012年
- 科技下乡正充当着农村的现代性叙事的新剧情,科技渴望与科技下乡在历史的节点上构成了因果关系。科技不仅是一项农村经济再造运动,而且是教育改变农村社会的历史性实践,科学技术改写着农民对于生活理想的期待和他们关于生存时空的未来憧憬。农村的现代性想象、意识形态建设的转向、教育的城市立场和农民文化的乡土性是科技下乡的重要实践语境。实现农民现代化和农村社会的技术化塑造,塑造农民的新世界观,培育农民理性以及实现农村积极的社会动员是科技下乡的最重要的教育功用。
- 刘学坤
- 关键词:科技下乡教育功用功能主义农民理性
- 政治理性的自觉与悖反——意识形态理论的生成背景与历史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意识形态现象早已有之,而意识形态理论是近代社会结构变迁和主体性哲学的产物。近现代工业经济的发展"解放"了传统社会秩序中的社会群体,他们借助于包括启蒙运动在内的理性主义思潮所确立的主体性原则,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这为意识形态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认知对象和认知方法。意识形态理论经历了从哲学认识论革命到实践的政治革命的历史阶段,既而马克思发展出一套完整的意识形态理论,赋予意识形态概念以全新的内涵。
- 金林南谈育明
- 关键词:意识形态理论社会结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