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2012A090200001)
- 作品数:5 被引量:34H指数:2
- 相关作者:郭亮吴世凯谢平陈芳田学达更多>>
- 相关机构: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湘潭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中蓝藻及其与氮磷浓度的关系被引量:16
- 2014年
- 根据对长江中下游地区30个浅水湖泊的调查,分析了蓝藻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中氮磷浓度的关系。研究显示蓝藻生物量生长季节比非生长季节高很多,生长季节最大值出现在三角湖(5.719 mg/L),最小值出现在天鹅洲(0.001 mg/L)。半通江湖泊蓝藻生物量高于其他类型湖泊;生长季节,蓝藻生物量占浮游植物总生物量比例在半通江湖泊和城郊湖泊均大于40%,而在通江湖泊和城市湖泊均不到20%;半通江湖泊最大,之后依次为城郊湖泊、通江湖泊和城市湖泊。氮磷比无论生长季节还是非生长季节在大部分湖泊均低于40。对蓝藻优势类群与氮磷浓度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生长季节仅集胞藻属(Synechocystis)与总磷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非生长季节,集胞藻属与氨氮、亚硝酸盐氮、总磷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硝酸盐氮显著相关(P<0.05),蓝纤维藻属(Dactylococcopsis)与氨氮、亚硝酸盐氮、总磷极显著正相关(P<0.01)。
- 吴世凯谢平倪乐意王松波徐军陈步丹
-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蓝藻磷
- 广州南沙滨海公园点面源污染调查分析
- 2013年
- [目的]了解广州南沙滨海公园及周边点面源污染状况。[方法]对公园湖泊及周边外江水体污染源进行调查,分析点、面源污染物贡献率,并设置水体监测点位获取水质相关指标的基础数据,采用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对水体水质作出评价。[结果]滨海公园的点源污染主要来自于园内公厕和南沙资讯园的污水排放,面源污染主要来自于园区绿化的施肥喷药。公园湖泊与外江水体的COD、氨氮分别均属于IV、II类水质;湖泊总氮属于地表III类,总磷属于地表IV类;外江总氮为劣V类,总磷为V类。[结论]滨海公园湖泊水质受点、面源污染影响很大,外江水质比公园湖泊差,需要加强治理。
- 杨瑞捷曾煌煌陈步丹陈芳吴世凯
- 关键词:点源污染面源污染
- 伶仃洋沉积物孔隙水中氮和磷含量特征及污染评价
- 2014年
- 目的初步了解伶仃洋柱状沉积物孔隙水中氮、磷不同形态的含量和垂直分布特征以及污染状况。方法于2012年8月对伶仃洋虎门、蕉门河口进行柱状沉积物采样,测定样品中孔隙水的氮、磷含量。结果蕉门点位和虎门点位沉积物孔隙水中总氮的垂直分布呈现出相近的趋势,均值分别为6.60、11.15 mg/L;而总磷含量分别为2.30、7.69 mg/L,且含量均随深度无明显变化规律。蕉门和虎门点位的NO2--N的含量分别为0.49、0.50 mg/L,在垂直分布上随着深度的增加呈波动性升高;虎门NO3--N含量低于蕉门,两点位随深度无明显变化趋势。蕉门NH4+-N含量比虎门低44%,在垂直分布上随着深度的增加呈波动性升高。蕉门点位沉积物孔隙水中PO43--P与NO3--N、TN与NH4+-N均呈正相关(P<0.05,P<0.01);而虎门点位沉积物孔隙水中各指标间均无相关关系。结论本次调查的伶仃洋河口孔隙水氮、磷相关指标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且呈富营养状态。
- 陈步丹黄晔德田学达郭亮
- 关键词:沉积物孔隙水氮植被
- 广州南沙滨海泳场Ⅱ期开发供水源水质研究
- 2014年
- 为探索南沙滨海泳场II期开发的可行性,对待建泳场周边人工湖、虎门—凫洲水道进行了原位围隔和围隔人工添加外源氮干预的对比试验研究,测定了各水体的8个理化指标和3个生物指标,并对为期6个月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同时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III类标准、按单因子评价法对水体作出水质评价。结果表明:人工湖水为IV类,总磷和化学需氧量(COD)未达标;湖围隔水除COD超标11%外,其他指标均达标;湖围隔加氮水总氮超标率为181%,COD超标率29.5%。水道水为劣V类,总氮浓度均值为2.48 mg?L–1,浮游植物生物量随时间变化呈增长趋势,并且以硅藻门藻属居多;水道围隔及围隔加氮水在7、9月以蓝藻为优势类群。与水道水相比,人工湖水更适宜用作泳场的供水源。
- 陈步丹陈芳郭亮田学达吴世凯谢平
- 关键词:围隔珠江口水道
- 水热碳化与干法碳化对剩余污泥的处理比较被引量:18
- 2015年
- 污泥碳化为当前剩余污泥的妥善处置提供了新方法,由此转化产生的污泥炭可作为土壤修复和改良剂进行资源化利用。为探讨不同的碳化方法对污泥炭特性的影响,分别采用了干法碳化和湿法碳化(水热碳化)对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碳化处理后C、O元素的质量分数均下降,N元素的质量分数则有所增加。与干法碳化相比,水热碳化保留了较多的有机碳。干法碳化后的污泥炭较原污泥呈现弱碱化,而水热碳化则显示酸化趋势。此外,与干法碳化相比,水热碳化在富集有效营养元素(磷、氮)和固定重金属浸出风险上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这些结果预示着水热碳化法在污泥资源化处理方面的巨大潜能。
- 赵丹张琳郭亮晁元卿费颖恒
- 关键词:污泥热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