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602019)

作品数:3 被引量:152H指数:3
相关作者:何基报王霞何佳夏乐翟伟丽更多>>
相关机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工商银行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投资者
  • 1篇信息不对称
  • 1篇噪声交易
  • 1篇中国股票
  • 1篇市场投资者
  • 1篇微观结构
  • 1篇稳定股市
  • 1篇流动性
  • 1篇买卖
  • 1篇买卖行为
  • 1篇机构投资者
  • 1篇交易
  • 1篇个案
  • 1篇股价
  • 1篇股价波动
  • 1篇股票
  • 1篇股市

机构

  • 2篇香港中文大学
  • 2篇深圳证券交易...
  • 1篇美国波士顿大...
  • 1篇中国银行
  • 1篇中国工商银行
  • 1篇波士顿学院

作者

  • 2篇何基报
  • 1篇何佳
  • 1篇翟伟丽
  • 1篇王霞
  • 1篇夏乐

传媒

  • 1篇管理科学学报
  • 1篇管理世界
  • 1篇金融评论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机构投资者一定能够稳定股市吗?——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被引量:111
2007年
本文在前期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国内长期存在的机构投资者能稳定股市的观点,以及支持这种观点的相关研究的不足,对我国机构投资者是否一定起到了稳定股市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不同的机构投资者对市场波动的影响不同。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对股价波动的影响随着市场结构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2003~2007年各年的情况均有所不同,在同一年份,即使价格向同一方向变化,基金的行为有时增加股价波动,有时减少波动,没有一致性结论。政策制定者应通过市场基础和制度建设,建立相应的机制和提高监管能力来维护市场稳定,而不是指望机构投资者来维护市场稳定。
何佳何基报王霞翟伟丽
关键词:机构投资者买卖行为
卖空制度、流动性与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香港市场的个案被引量:26
2011年
应用香港市场的案例,研究了引入卖空制度后个股的交易活跃程度、流动性、波动性与信息不对称的变化,提出了噪声交易者假说,即引入卖空制度后重要的变化是噪声交易者会出于对更高亏损可能的担心而退出交易或变得谨慎.实证结果发现:引入卖空制度会带来交易活跃程度下降、流动性下降以及信息不对称水平升高.同时,通过对知情交易概率(PIN)的分析发现,在引入卖空制度后,PIN值确实呈现出显著升高的趋势,而使其升高的因素就是噪声交易者参与程度降低.噪声交易者假说较好地解释了上述现象.
才静涵夏乐
关键词:噪声交易流动性信息不对称微观结构
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交易偏好及其对股价波动的影响被引量:17
2010年
本文利用2005~2008年深圳A股市场的数据,对各类投资者的交易偏好及其差异、交易偏好与股价波动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机构投资者比个人投资者更偏向于交易大盘股、高价股、低市盈率股和非ST股。各类个人和机构之间的交易偏好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月末平均持股市值在100万元以下的个人投资者对小盘股、低价股、高市盈率股、ST股的偏好程度比其他个人投资者高;(2)无论是按规模、价格、市盈率、是否ST股对股票进行分类后利用Panel固定效应模型,还是应用一般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都表明,个人交易偏好程度高的股票的波动大于偏好程度低的股票,而机构投资者则相反;在大部分同类型股票中,个人和机构交易量的增加均会强化股价波动,但机构投资者交易量变化对收益波动的影响系数远大于个人。个人投资者的交易偏好及其对波动的影响显示其面临的风险可能较大,加强投资者教育、培养专业化理财队伍并鼓励个人通过专业机构进行投资显得尤为重要。
翟伟丽何基报周晖才静涵
关键词:股价波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