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72050)

作品数:6 被引量:171H指数:6
相关作者:薛春纪曾荣刘淑文高永宝陈毓川更多>>
相关机构:长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矿床
  • 3篇盆地
  • 3篇铅锌矿
  • 3篇铅锌矿床
  • 3篇锌矿
  • 3篇锌矿床
  • 3篇成矿
  • 2篇地质
  • 2篇滇西
  • 2篇滇西北
  • 2篇同位素
  • 2篇流体
  • 2篇金顶铅锌矿
  • 1篇大型矿床
  • 1篇地质背景
  • 1篇地质建模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过程
  • 1篇铀矿
  • 1篇铀矿化

机构

  • 6篇长安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西安地质矿产...

作者

  • 6篇薛春纪
  • 5篇曾荣
  • 3篇刘淑文
  • 2篇高永宝
  • 1篇朱和平
  • 1篇赵世华
  • 1篇杨友运
  • 1篇杨建民
  • 1篇王登红
  • 1篇李永强
  • 1篇薛伟
  • 1篇陈毓川
  • 1篇康明

传媒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Acta G...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第二届全国成...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克里金法的三维矿床地质建模初探
<正> 所谓三维地质建模就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在三维环境下,将空间信息管理、地学统计、实体内容分析以及图形可视化等结合起来,并用于地质分析的一种技术。三维建模最早是由加拿大Simon W.Houlding(1993)提出的...
赵世华薛春纪刘淑文曾荣
关键词:三维建模矿床地质
文献传递
Giant Mineral Deposits and Their Geodynamic Setting in the Lanping Basin, Yunnan, China被引量:22
2004年
There are giant mineral deposits, including the Jinding Zn-Pb and Baiyangping Ag-Co-Cu, and otherimportant mineral deposits (e.g., Baiyangchang Ag-Cu, Jinman Cu deposits, etc.) in the Lanping Mesozoic-Cenozoic Basin, Yunnan Province, China. The tabular ore-bodies and some veins hosted in terrestrial clastic rocks of the Mesozoic-Cenozoic age and no outcropping of igneous rocks in the giant deposits lead to the proposal of syngenetic origin, but the giant mineral deposits are not stratabound (e.g. MVT, sandstone- and Sedex-type). They formed in a continental red basin with intense crust movement. The mineralization is controlled by structures and lithology and occurs in different strata, and no sedimentary nature and no exhalative sediments are identified in the deposits. The deposits show some relations with organic matter (now asphalt and petroleum) and evaporates (gypsum). The middle-low-temperature (mainly 110℃ to 280℃) mineralization took place at a depth of about 0.9 km to 3.1 km during the early Himalayan (58 to 67 Ma). The salinity of ore-forming fluids is surprisingly low (1.6% to 18.0 wt% (NaCl)eq). Affected by the collision of the Indian and Eurasian plates, the mantle is disturbed under the Lanping Basin. The large-scale mineralization is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geodynamics of the crust movement, the mantle and mantle-flux upwelling and igneous activity. Giant mineral deposits and their geodynamic setting are unique in the Lanping Basin.
XUEChunjiLIUShuwenCHENYuchuanZENGRongZHAOShihua
云南金顶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与流体的稀土元素研究被引量:19
2007年
金顶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的显微测温和流体的稀土元素特征表明:金顶矿区成矿流体均一温度为54℃~309℃,平均143℃,盐度(ω(NaCl),下文同)为1.6%~18.0%.平均6.0%。在矿区.由东向西、由北向南温度逐渐降低,而盐度从东向西稍有降低,但是从北向南却是增加的。从第一矿化阶段到第三矿化阶段,稀土总量和LREE/HREE都是逐步增加的,轻稀土富集程度逐步增强,并且轻、重稀土内部分异程度也由轻稀土分馏程度犬于重稀土分馏程度变为重稀土分馏程度大于轻稀土分馏程度,并且流体有从还原环境向氧化环境转变的趋势.
曾荣薛春纪刘淑文高永宝朱和平
关键词:金顶铅锌矿显微测温稀土元素
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成矿条件分析被引量:32
2005年
通过对金顶铅锌矿床矿区的区域地质背景、盆地性质以及矿区地质特征的研究,分析了该矿床的成矿条件,认为正是由于在动荡的区域地质背景和巨厚的碎屑岩建造中,在有机质以及蒸发岩中的硫酸岩提供还原硫的环境下,断裂系统长期继承性的活动,使得成矿热液能够稳定地向同一空间部位迁移,并且景星组顶板和云龙组上段的底板均为以泥岩为主的细碎屑岩,从而形成圈闭,使得成矿物质淀积下来,形成超大型矿床。金顶铅锌矿床有可能是以沉积岩为主岩的一种新型矿床。
曾荣薛春纪刘淑文李永强
关键词:区域地质背景铅锌矿床超大型矿床盆地性质成矿热液蒸发岩
滇西北兰坪金顶铅锌矿床有机物质地球化学被引量:16
2008年
兰坪盆地以及金顶铅锌矿床存在大量不同形式、成熟度的有机物质。从兰坪盆地到金顶矿区,岩石、矿石中有机物质含量增加明显,金顶矿区矿石及其围岩中有机物质热成熟显著。金顶矿区有机物质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有机物质烃源母质主要为菌藻类,属Ⅰ型有机质,烃源母质经历了强还原的高盐度环境;有机物质的铅同位素表明矿区的沥青主要来源于盆地的有机物质,是其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化演变而来的;碳同位素以生物有机成因碳为主,说明有机物质与金属成矿具有密切的联系。盆地演化尤其是在金顶局部穹隆化过程中可能聚集起来的油气藏是金属大规模快速沉淀的重要还原剂。
高永宝薛春纪曾荣
关键词:生物标志化合物碳同位素铅同位素金顶铅锌矿床兰坪盆地
滇西北金顶和白秧坪矿床:地质和He,Ne,Xe同位素组成及成矿时代被引量:85
2003年
金顶及其外围新发现的白秧坪矿床令人关注,它们产在兰坪中新生代陆相碎屑沉积盆地内,这易使人把它们与以沉积岩为主岩铅锌矿床对比。但盆地处在大陆地壳强烈运动背景下,能够有效沟通下地壳和上地幔,矿体受构造控制,没有同生沉积成矿事实,也许代表了以沉积岩为主岩铅锌矿床新类型。大规模成矿主阶段流体的惰性气体同位素组成及演化显示成矿流体中混有2%~32%的地慢He(~3He/~4He=0.19~1.97Ra),50.1%的地慢Ne(^(20)Ne/^(22)Ne=10.45~10.83,^(21)Ne/^(22)Ne=0.03)以及显著的地幔Xe(^(129)Xe/^(130)Xe=58.4~6.86,^(134)Xe/^(130)Xe=2.26~2.71),地幔流体具有重要成了意义。Re-Os法和^(40)Ar-^(39)Ar法测定成矿时代是67~60Ma,晚于矿化主岩,与喜马拉雅期幔源和壳幔源碱性岩浆活动开始的时间一致。地幔流体或随岩浆活动或沿穿壳断裂系统上至地壳并与大气成因盆地卤水混合是大规模成矿基本方式。
薛春纪陈毓川王登红杨建民杨伟光曾荣
关键词:HENEXE同位素组成成矿时代
鄂尔多斯盆地流体动力学过程及其砂岩型铀矿化被引量:21
2008年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能源基地,近年来砂岩型铀矿勘查进展明显。盆地形成演化中的流体动力学及其铀矿化是能源矿产勘查的基础依据,因而备受关注。运用Basin2TM软件数值模拟了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沉积过程中流体的温度场、压力场、流动方向、流动速率和地热梯度等。伴随盆地的形成和演化,沉积体内流体温度和压力不断增高,流动逐步定向,速率逐渐增大,早白垩世盆地流体的温度达250℃,压力至(700~800)×101.33kPa,地热梯度38.3℃/km,并从盆地中西部沉降中心沿东部斜坡向盆地东部边缘大规模长距离渗出流动,它是砂岩型铀矿化主体在盆地边部形成的重要机制。盆地流体在砂岩中发生铀矿化时,伴随大量方解石蚀变矿物的形成,其δ13CV-PDB变化于-2.7‰^-14.0‰,δ18OV-SMOW介于18.4‰~20.0‰,反映铀矿化盆地流体中CO32-类或CO2主要是沉积有机质脱羟基产物,少部分为海相碳酸盐岩溶解产物,盆地流体中碳酸铀酰是铀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铀矿化低温蚀变成因高岭石的δ18OV-SMOW介于12.6‰~13.7‰,流体包裹体的δDV-SMOW变化于-116‰^-133‰,H、O同位素组成指示盆地流体是经中生界沉积演化的大气降水,具有沉积建造水的性质。环盆地边部是砂岩型铀矿的重要找矿方向。
薛春纪薛伟康明涂其军杨友运
关键词:流体动力学盆地流体砂岩型铀矿化鄂尔多斯盆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