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BG2002301)
- 作品数:4 被引量:49H指数:3
- 相关作者:顾铭洪龚志云王玲赵志鹏于恒秀更多>>
-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江苏省教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抗褐飞虱和抗除草剂转基因粳稻新品系的选育及其中间试验被引量:4
- 2008年
- 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位于同一双元载体pCUGNA-BAR上的GNA基因和Bar基因导入粳稻品种广陵香粳,获得了转基因品系。经PCR扩增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析证明GNA基因已整合到转化植株的基因组中。在转化后代中选育了一个表现优异的转基因水稻新品系3015-1-1进行中间试验,田间农艺性状调查发现该品系3015-1-1基本保持了未转化对照优良的农艺特性。抗虫和抗除草剂试验表明,3015-1-1对褐飞虱的蜜露排泄量和繁殖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除草剂Basta有明显抗性。
- 王玲于恒秀黄世文赵志鹏龚志云汤述翥顾铭洪刘巧泉
- 关键词:转基因水稻GNA基因BAR基因褐飞虱
- 无抗性选择标记转AP1基因抗病水稻新品系的选育被引量:14
- 2005年
- 为获得无任何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抗病转基因水稻新品系,将克隆自甜椒的两亲性蛋白AP1基因与潮霉素抗性选择标记基因(HPT)分别构建位于同一农杆菌双元载体上的两个独立的T-DNA区中,并经农杆菌介导,将其导入江苏省推广的两个粳稻品种广陵香粳和武香粳9号中,获得了一批转基因水稻植株。PCR和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AP1基因和HPT基因已同时导入受体基因组中,并从共转化植株的自交后代中筛选到了无HPT基因的转AP1基因水稻植株。结合田间农艺性状考察,选育了多个无抗性选择标记基因的纯合转AP1基因水稻新品系;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转AP1基因水稻对稻白叶枯病的抗性与未转化对照相比有显著提高,部分转基因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与未转化对照相比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 于恒秀刘巧泉王玲赵志鹏徐丽黄奔立龚志云汤述翥顾铭洪
- 关键词:水稻抗病白叶枯病纹枯病
- 应用正交设计法探讨蝴蝶兰叶片类原球茎的诱导被引量:29
- 2004年
- 6-BA是蝴蝶兰诱导类原球茎必不可少的因素,本试验在明确6-BA剂量(10 mg·L-1)的前提下,利用正交设计方法L16(45)探讨培养基中NAA、肌醇、维生素B1、维生素B6、琼脂粉等5种因素对蝴蝶兰叶片诱导类原球茎的影响。结果表明:NAA是影响蝴蝶兰叶片诱导类原球茎的主要因素,维生素B1、维生素B6及琼脂粉次之,肌醇的影响程度较弱。蝴蝶兰叶片诱导类原球茎的最优组合是NAA 1 mg·L-1、肌醇100 mg·L-1、维生素B15 mg·L-1、琼脂粉8 g·L-1。
- 李成慧蔡斌单丽丽顾铭洪
- 关键词:正交设计叶片类原球茎
- 串联重复序列在籼粳亚种间的差异及其与栽培稻遗传分化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以中籼稻南京11号(N11)和粳稻巴利拉(Balilla)杂交F1代的DH群体为材料,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结合程氏指数分类,分析2个串联重复序列Os48、45S rDNA在DH群体中的分布,探讨串联重复序列在栽培稻籼、粳亚种问的差异及其与栽培稻遗传分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串联重复序列45S rDNA在DH群体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籼、粳特异性;Os48在DH群体中的分布趋势与程氏指数的分类结果一致,而杂交信号为2对的6个DH株系都表现为粳型,利用减数分裂的粗线期染色体进行分析,这6个株系的Os48所在染色体均为第5、6号。从本研究结果可知,串联重复序列Os48、45S rDNA与栽培稻遗传分化有较密切的关系,可作为研究籼、粳分化的标记。
- 周建民程祝宽封功能龚志云顾铭洪
- 关键词:串联重复序列程氏指数DH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