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8A030201004)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4
相关作者:单鸿孟晓春廖碧红何炳均王劲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南华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肝癌
  • 2篇肝癌
  • 2篇肝细胞
  • 2篇320排CT
  • 1篇动态增强扫描
  • 1篇多时相
  • 1篇血管
  • 1篇血管解剖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管造影术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流灌注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载体转染
  • 1篇造影
  • 1篇造影术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南华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5篇单鸿
  • 3篇孟晓春
  • 2篇颜荣华
  • 2篇刘静静
  • 2篇胡冰
  • 2篇姜在波
  • 2篇王劲
  • 2篇何炳均
  • 2篇廖碧红
  • 1篇胡晓俊
  • 1篇康庄
  • 1篇陈俊伟
  • 1篇郭永建
  • 1篇黄明声
  • 1篇巩发明
  • 1篇关守海
  • 1篇李丹
  • 1篇朱康顺
  • 1篇谢佩怡
  • 1篇黄文薮

传媒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部分脾栓塞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 探讨部分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后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的治疗方法和转归.方法 2006-2010年中山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对105例肝硬化患者(因脾功能亢进)行PSE治疗,其中60例在术后1~3个月行上腹部增强CT或MRI检查,发现PVT10例.10例中4例接受早期抗凝治疗,6例未行抗凝治疗.并对10例患者的临床转归情况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凝治疗患者中,血栓溶解或大部分溶解3例,血栓无明显变化伴少量腹水1例;未行抗凝治疗6例,血栓部分钙化1例,血栓范围增大5例.在PVT的5例患者中,2例在随访期间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接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2例发展为门静脉海绵样变、食管胃静脉曲张加重,伴有腹水;1例食管胃静脉曲张加重,随访期间出现黑便.结论 PVT是PSE术后严重并发症,早期发现并及时抗凝治疗可减少PVT引起的并发症.
蔡明岳孟晓春陈俊伟黄文薮周斌郭永建朱康顺单鸿
关键词:肝硬化血栓形成
320排CT的4DDSA在原发性肝癌血管解剖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320排CT的4DDSA在原发性肝癌血管成像中的价值。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9年9月—2010年10月40例肝癌患者进行320排CT增强扫描,重建获得4DDSA图像,对肝动脉正常解剖及变异情况进行观察,并从肿瘤强化情况、供血动脉、瘤染色及瘤血管等方面评估血管与肿瘤的关系,同时与肿瘤供血动脉的DSA图像(20例)进行比较。结果320排CT的4DDSA最多可显示6—7级肝内动脉分支。40例患者的肝动脉解剖及走行正常者35例(MichelSI型)占87.5%(35/40),12.5%(5/40)发现变异。4DDSA与DSA对肝动脉的解剖及变异诊断符合率为100%。40例肝癌患者均出现肿瘤染色,肿瘤血管28例,肿瘤供血动脉26例,3例有两条动脉供血。20例有DSA对照者的320排4DDSA共检出肿瘤供血动脉18支,而DSA共检出肿瘤供血动脉19支。以DSA为标准,320排CT在检出肝癌供血动脉方面的准确性为94.7%(18/19)。结论低对比剂剂量320排CT的4DDSA成像能够精确显示肝动脉解剖及变异,能多角度、重复、立体观察肿瘤与血管的空间关系,且在检出肝癌动脉血供方面与DSA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为临床提供一种快速、仿DSA、非损伤性的血管成像检查技术。
王劲廖碧红刘静静颜荣华胡冰何炳均姜在波单鸿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
多功能纳米基因载体转染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及体外细胞磁共振显像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观察多功能纳米基因载体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超顺磁性氧化铁(PEG-g-PEI-SPION)转染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MSCs)的可行性、效率及体外细胞磁共振显像功能.方法 根据先前报道的方法合成PEG-g-PEI-SPION.采用凝胶阻滞实验评估其复合外源性基因的能力;动态光散射法测量PEG-g-PEI-SPION/pDNA纳米复合物的粒径大小及表面电位;体外细胞毒性实验检测其对hADMSCs的细胞毒性.使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PEG-g-PEI-SPION转染hADMSCs的效率.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锥虫蓝染色实验研究hADMSCs对PEG-g-PEI-SPION/pDNA纳米复合物的摄入.PEG-g-PEI-SPION的磁共振显像功能通过体外细胞磁共振扫描验证.结果 PEG-g-PEI-SPION细胞毒性小,复合外源性基因后能够形成稳定的纳米复合物,粒径80 ~ 100 nm.在N/P=20时PEG-g-PEI-SPION转染hADMSCs最高取得了22.8%±3.6%的转染率,高于商品化的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最高11.2%±2.6%的转染率(P<0.05).同时,PEG-g-PEI-SPION中的SPION可有效标记hADMSCs,在磁共振T2加权图像上呈低信号.结论 PEG-g-PEI-SPION是一种磁共振可视的,能有效转染hADMSCs的纳米基因载体.
庞鹏飞李冰胡晓俊康庄关守海巩发明孟晓春李丹黄明声单鸿
关键词:干细胞转染
CT灌注成像在肝脏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1年
CT灌注成像(CTP)通过获得单位时间、单位组织的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峰值时间等血流灌注参数,反映组织器官的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状态,用于肝脏病变的血流动力学研究,能够在活体状态下定量监测病变引起的肝脏微循环水平肝动脉/门静脉血流灌注量和血流阻力异常,有助于疾病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疗效评价。本文通过综述肝脏CTP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在几种肝脏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分析并展望CTP在肝脏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谢佩怡单鸿孟晓春
关键词:肝脏血流动力学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流灌注
320排CT多时相动态容积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的强化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320排CT多时相动态容积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肝癌患者进行320排CT多时相动态容积增强扫描(TOSHIBA320排CT-AquilionOne)。根据原始数据计算机绘制肝动脉、肝癌及周围肝实质的时间一密度曲线(TDC),记录肿瘤强化峰值时间和肿瘤持续强化时间,分析全肝动脉期瘤灶强化特征。结果320排CT多时相动态容积增强扫描共检出瘤灶40个,肿瘤强化峰值时间为22~36s,均值为29s;肿瘤持续强化的时间平均为14s。320排CT多时相动态容积增强扫描发现并诊断肝内异常灌注灶31个。异常灌注灶开始强化时间平均为22S,持续强化时间平均为12s,恢复为等密度的时间平均为34s。异常灌注灶多呈点状、斑片状、长条状或楔形。结论320排CT低剂量多时相动态容积增强扫描能够量化肿瘤强化峰值时间和肿瘤持续强化时间,实时动态记录肿瘤强化的过程和特点,可对肝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影像信息。
王劲廖碧红刘静静颜荣华胡冰何炳均姜在波单鸿
关键词:肝细胞癌动态增强扫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