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803071010)

作品数:7 被引量:61H指数:5
相关作者:邹建文刘树伟秦艳梅张令过燕琴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林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N2O排放
  • 2篇稻苗
  • 2篇稻田
  • 2篇氧化亚氮
  • 2篇育秧
  • 2篇育秧方式
  • 2篇生长季
  • 2篇水稻
  • 2篇水稻苗
  • 2篇水稻苗床
  • 2篇水分
  • 2篇农田
  • 2篇排放量
  • 2篇排放量估算
  • 2篇苗床
  • 2篇N2O
  • 2篇不同水分
  • 2篇不同育秧方式
  • 1篇氮素
  • 1篇氮素矿化

机构

  • 7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江苏省农林厅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6篇邹建文
  • 5篇刘树伟
  • 4篇秦艳梅
  • 4篇张令
  • 2篇冯得胜
  • 2篇高志亮
  • 2篇过燕琴
  • 1篇陈书涛
  • 1篇牛传坡
  • 1篇朱大威
  • 1篇王浩成
  • 1篇高洁
  • 1篇孙文娟
  • 1篇王超

传媒

  • 3篇环境科学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管理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影响被引量:27
2009年
为研究管理措施(氮肥施用和耕翻措施)对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土壤呼吸作用进行了5个生长季(2002~2003年小麦,2003年玉米、大豆,2003~2004年小麦,2004年玉米,2004~2005年小麦)的野外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基肥(2002-11-09)、返青肥(2003-02-14)和拔节肥(2003-03-26)施用后2周内氮肥施用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明显高于对照,但不同施氮水平间的土壤呼吸速率无显著差异.耕翻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效应受到前茬作物类型的制约.在2003~2004年的冬小麦生长季(其前茬种植的作物为水稻),不耕和浅耕处理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2004年玉米生长季浅耕比不耕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呼吸速率(p〈0.05),而在后茬的2004~2005年小麦生长季浅耕比不耕又显著降低了土壤呼吸速率(p〈0.05).在前茬作物为水稻的麦田(2004~2005年小麦生长季),深耕比不耕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CO2排放量.不同管理措施下,农田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的关系均可用指数方程描述,针对不同管理措施下拟合得到的指数方程求得的Q10值在1.26~3.60之间变异,其均值为2.08.而将所有管理措施下的标准化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进行拟合也可发现二者间存在指数关系,此时求得的Q10为1.66.根据土壤温度和湿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规律,建立的温度影响函数(指数函数)和湿度影响函数(二次函数)耦合的模拟模型可解释54%的土壤呼吸变异(R^2=0.54,n=463,p〈0.000 1).
陈书涛朱大威牛传坡邹建文王超孙文娟
关键词:农田土壤呼吸土壤温度土壤湿度
中国农田N_2O排放通量原位观测研究的汇总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通过对已有文献资料的调研和整理,分析了1990—2008年间有关中国农田N2O排放通量田间原位观测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90—2008年间中国农田N2O排放通量原位观测研究呈不断发展趋势,2002年后进入快速增加期。通量原位观测位点的空间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华北和西南地区,东北、西北、华南地区观测位点较少;农田N2O排放通量原位观测在作物类型间差异明显,对稻田的研究占到数据组总数的36%,其次为小麦和玉米田,分别占24%和21%,紫云英田仅为0.2%。针对农田N2O排放通量原位观测研究的现状,建议今后需进一步关注西北和东北典型农田生态系统N2O排放观测研究;在测定大宗作物系统N2O排放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典型菜地N2O通量的原位观测;强调温室气体CO2、CH4和N2O的同步观测与同位素示踪等技术相结合,以寻求农业增产、增效与温室气体减排的系统机制与实现途径。
秦艳梅过燕琴高志亮张令
关键词:农田N2O排放
不同水分管理方式下水稻生长季N2O排放量估算:模型应用被引量:8
2009年
基于田间原位测定结果,作者建立了不同水分管理方式下稻田N2O排放估算的统计模型.在模型验证和输入参数检验的基础上,本研究应用模型估算了20世纪50-90年代我国稻田水稻生长季N2O直接排放量.结果表明,由于水稻种植面积和氮输入量的增加、以及水分管理方式的变化,稻田N2O-N季节排放量从20世纪50年代平均每年9.55 Gg增加到了90年代每年32.26 Gg,同期伴随着水稻单产的增加.在20世纪50-90年代间,我国水稻生产的N2O-N排放量以平均每10 a 6.74 Gg的速度递增.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稻田N2O-N季节排放通量平均分别为0.32 kg.hm^-2和1.00 kg.hm^-2,相当于季节氮输入总量的0.37%和0.46%.本研究模型估算50-90年代间稻田N2O季节排放量的不确定性为59.8%-37.5%.就全国稻田的不同种植区域而言,长江中下游地区稻田水稻生长季N2O排放量占全国稻田N2O排放总量的51%-56%.20世纪90年代水稻生长季N2O排放量约占我国农田N2O年总排放量的8%-11%.相对于旱地作物而言,过去几十年水稻生产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减缓了我国农业生产的N2O排放.然而,随着水稻生产中节水灌溉的推广和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我国稻田N2O季节排放量预计将相应增加.
邹建文刘树伟秦艳梅冯得胜徐永忠朱会林
关键词:稻田氧化亚氮
不同水分管理方式下水稻生长季N_2O排放量估算:模型验证和输入参数检验被引量:7
2009年
利用2005-2007年我国稻田N2O排放通量的田间原位测定资料和国际上其它地区稻田N2O报道结果,对作者建立的不同水分管理方式下水稻生长季N2O排放估算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持续淹水稻田N2O排放的拟合结果与其他地区淹水稻田N2O通量值相一致.淹水-烤田-淹水的水分管理方式下,稻田N2O排放的拟合值接近于国际上同类研究结果.淹水-烤田-淹水-湿润灌溉的水分管理方式下,稻田N2O排放的估算模型对田间原位测定资料有很好的适切性.为了检验模型输入参数的可信度,将本研究建立的有关我国水稻生产的相关资料数据库与以往研究报道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数据库资料表明,在20世纪50-70年代间,持续淹水稻田占20%-25%,大约75%-80%的稻田采用淹水-烤田-淹水的水分管理方式.在20世纪80-90年代间,采用持续淹水,淹水-烤田-淹水和淹水-烤田-淹水-湿润灌溉水分管理方式的稻田分别约占12%-16%、77%和7%-12%.20世纪50年代水稻生长季平均每季总施氮量为87.49 kg.hm^-2,而90年代平均为224.64 kg.hm^-2.其中,化学氮肥的施用量从20世纪50年代的37.4 kg.hm^-2增加到了90年代的198.8 kg.hm^-2,分别占水稻生长季氮输入总量的43%和88%.在20世纪50-70年代间有机氮的输入量相对比较稳定,平均变幅在45.2-48.2kg.hm^-2之间,随后逐步降低,有机肥料氮占氮输入总量的比例从20世纪50年代的52%降低到了90年代的9%.作物残体N输入量从20世纪50年代的4.9 kg.hm^-2增加到了80年代的6.3 kg.hm^-2.20世纪50-70年代水稻生长季氮肥施用量具明显的空间变异性,而80-90年代间其空间变异较小.模型验证和输入参数检验的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我国不同水分管理方式下的稻田N2O直接排放量.
邹建文刘树伟秦艳梅冯得胜朱会林徐永忠
关键词:稻田氧化亚氮水分管理
设施和露天栽培下有机菜地土壤氮素矿化和硝化作用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矿化作用和硝化作用是土壤氮素转化的主要途径,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对设施和露天栽培方式下有机菜地土壤氮素的矿化与硝化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除培养第1d外,设施有机菜地土壤氮素矿化量、矿化率在整个培养期间都显著高于露天有机菜地土壤;设施有机菜地土壤硝化量、硝化率在培养前两周内高于露天有机菜地土壤;设施有机菜地土壤矿化与硝化作用总体比露天有机菜地土壤强烈。矿化作用可能与全氮、C/N、微生物活性关系密切,而硝化作用强弱可能与微生物活性有关。无论施肥与否,设施有机菜地土壤N2O排放速率在培养期间总体高于露天有机菜地土壤,前者N2O累积排放量显著高于后者,这可能与土壤C/N有关。
过燕琴高志亮张令秦艳梅刘树伟邹建文
关键词:设施栽培氮素矿化作用硝化作用N2O排放
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苗床N2O排放的影响
2012年
基于不同水分管理方式下的水稻育秧方式(分为持续淹水方式下的水育苗床和湿润灌溉水分管理方式下的旱育苗床),研究了不同水稻育秧方式对水稻苗床期N2O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综合不同氮肥施用类型,常规水育苗床系统生育期的N2O平均排放通量介于28.64-34.35μg/(m2.h)。与常规水育方式相比,旱育苗床不同施肥处理的生育期N2O排放总量增加了72%-186%。基于本研究中苗床系统的N2O排放强度,估算出20世纪90年代我国苗床系统的N2O排放总量介于1.46-1.96 Gg/a,占稻田本田N2O排放总量的3%-6%。相对于现在所广泛采用的旱育秧方式,常规采用持续淹水管理方式的水育苗床并增加有机氮肥的投入可以有效地减少水稻苗床期的N2O排放。
刘树伟张令高洁邹建文
关键词:N2O水稻苗床育秧方式
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苗床CH4排放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以施用不同类型氮肥(分为无机氮肥、有机农家肥以及有机和无机氮肥混合施用3个处理)下的水稻苗床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原位观测研究了水稻育秧方式(分为常规的水育和旱育秧方式)对水稻苗床期CH4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水育秧方式相比,目前推广采用的旱育秧方式显著提高了秧苗素质和生长性状(P<0.01),移栽秧苗的平均株高、单株子叶数和百株生物量干重分别提高了6.6%、22.9%和27.8%。常规水育和旱育秧方式下CH4的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14.61和8.55 mg/(m2.h),旱育方式相对于常规的水育显著降低了CH4排放(P<0.05)。与无机氮肥施用方式相比,有机肥以及无机和有机氮肥混合施用促进了整个苗床期CH4累计排放量。相对于无机氮肥施用,常规水育和旱育秧方式下混合施用和有机氮肥施用处理的CH4累计排放量分别增加了13.1%、45.4%和138.9%、222.7%。综上,水稻旱育秧方式结合无机氮肥施用的水稻育苗管理措施更有助于培育壮苗和减缓苗床期CH4排放。
刘树伟邹建文张令王浩成
关键词:CH4水稻苗床育秧方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