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220113)
- 作品数:16 被引量:104H指数:8
- 相关作者:李日辉陈晓辉蓝先洪秦亚超侯方辉更多>>
- 相关机构: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山东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晚更新世以来北黄海中部沉积物常微量元素的分布及物源识别被引量:1
- 2015年
- 通过对北黄海中部DLC70-2孔沉积物常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分析了其常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与周边河流进行了对比,揭示了它的物质来源。结果显示,可将DLC70-2孔岩心划分为6层,它们分别反映了末次间冰期(暖期)晚期以来北黄海海面波动以及沉积物物源的变化。运用因子分析、Na2O/TiO2与K2O/TiO2散点图等方法分析了DLC70-2孔沉积物的物质来源,结果表明该孔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黄河,鸭绿江物质对该孔中部及底部沉积物有较明显影响;物源判别指数(PI)揭示DLC70-2孔上部32.10m以上和下部37.60~60.72m沉积物以黄河源为主,32.10~37.60m和底部60.72~70.45m沉积物以鸭绿江源为主。研究表明黄河从晚更新世早期到现代对北黄海中部沉积起着重要作用,而鸭绿江物质在晚更新世早期开始对北黄海中部沉积作用就有明显影响。
- 蓝先洪陈晓辉密蓓蓓李日辉秦亚超王中波
- 关键词:沉积物
- 渤海西部表层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分布特征与物源约束被引量:12
- 2018年
- 对渤海西部4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试,分析了稀土元素(REE)含量,探讨了渤海西部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及其物源约束。结果表明,渤海西部表层沉积物的稀土配分模式与中国黄土的接近,表明研究区沉积物主要来自于周边大陆。渤海西部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富集与粒度效应研究表明,∑REE与Mg、Ti、Co、Cr、Li和细粒沉积物呈明显正相关,而与砂质沉积物呈显著负相关,与Zr无明显正或负的相关性。渤海西部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参数特征值离散图和Q-型聚类分析结果,可将研究海域沉积物划分为3个不同的地球化学分区,研究区中部和西北部海域为∑REE高值区,其物质主要来源于海河和黄河;研究区南部、东南部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黄河物质输入;研究区东北部滦河口外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滦河物质。
- 蓝先洪徐晓达徐晓达李日辉王中波陈晓辉
- 关键词:稀土元素沉积物
- 山东蒙阴盆地中晚侏罗世三台组恐龙足迹化石新材料新认识被引量:5
- 2015年
- 对山东蒙阴盆地三台组以前及新发现的三趾型恐龙足迹化石开展了综合研究,认为应归入翘脚龙足迹属Grallator,其造迹者是小型兽脚类恐龙而非此前认为的鸟脚类恐龙,是目前山东省时代最老的恐龙足迹化石,也是中晚侏罗世恐龙活动的唯一证据。
- 李日辉刘明渭杜圣贤
- 关键词:恐龙足迹兽脚类恐龙中上侏罗统
- 山东海阳发现早白垩世小型兽脚类恐龙足迹被引量:1
- 2019年
- 1研究目的(Objective)莱阳是我国著名的恐龙之乡,晚白垩世鸭嘴龙类的骨骼化石十分丰富,但早白垩世恐龙则发现不多,仅有少量鹦鹉嘴龙类。2000年,曾在莱阳早白垩世龙旺庄组发现过兽脚类足迹化石。最近,我们在海阳凤城镇凤翔路附近(36°43′17″N,121°14′40″E)发现了一个新的小型兽脚类恐龙足迹化石点。本项研究的目的,是确定造迹恐龙的类型,并探讨其足迹分类意义,为早白垩世胶莱盆地恐龙群面貌恢复提供重要化石依据。
- 李日辉孟元库陈晓辉
- 关键词:恐龙足迹化石早白垩世兽脚类骨骼化石晚白垩世
- 青岛灵山岛及邻区早白垩世大地构造演化被引量:4
- 2019年
- 灵山岛位于苏曽造山带中段,靑岛市西南约35km的南黄海之中,总面枳约7.66km^2,最高峰海拔513.6m,是中国北方第一高岛。据山东省区域地质资料,岛上的岩石主要由早白垩世河湖相碎岩及其上覆的中酸性火山岩组成(宋明存和王沛成,2003;钟建华,2012)。吕洪波等(2011)对青岛灵山岛碎屑岩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研究,认为其属于典型的深海一半深海沉积而非传统的河湖相沉积,进一步指出灵山岛及其邻区在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时属于残余海(洋)盆,并强调扬子和华北板块的最终缝合拼贴应该在早白垩世晚期。
- 孟元库孟元库
- 关键词:早白垩世断陷湖盆大地构造演化
- 表层沉积物粒度所指示的渤海现代沉积体系被引量:9
- 2017年
- 本文基于140个渤海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探讨渤海的现代沉积体系。结果表明,渤海现代沉积体系主要分为三类:1)渤东潮流沉积体系,以潮流动力作用为主,包括渤东涨潮流三角洲及其前缘的泥质沉积,以及该三角洲以北的变余沉积和残留沉积;2)河流水下三角洲沉积,以河流与海洋动力交互作用为主,主要包括黄河水下三角洲、滦河水下三角洲、辽河水下三角洲、海河水下三角洲和潍河-弥河水下三角洲等;3)陆架沉积,其中,渤海湾中部发育陆架泥质沉积。渤海东部涨潮流三角洲沉积体呈较为完整的扇形分布,扇形中轴大致由老铁山水道强潮流速区指向秦皇岛至滦河口近海的弱潮流速区,其三角洲前缘发育泥质沉积。渤东涨潮流三角洲以北存在一块面积较大的古河流相沉积洼地,由于周边碎屑物质供应匮乏,尚未被现代沉积物明显覆盖,估计应为渤海面积较大的一处变余沉积-残留沉积区。渤海泥质区(带)由渤海湾内的陆架泥质沉积和渤东涨潮流三角洲的前缘泥质沉积相互叠加、衔接而成。从物源上来看,该泥质区(带)由黄河(再)悬浮的细颗粒物质长期、缓慢沉降堆积而成,由此也构成了黄河物质向北扩散的边界。模式分析显示,落潮流可能是黄河物质向北黄海搬运的主要驱动力。
- 秦亚超李日辉
- 关键词:粒度表层沉积物
- 渤海西部TJC-1孔磁性地层研究被引量:15
- 2016年
- 通过对渤海西部海域TJC-1孔(孔深200.3m)磁性地层学的研究,揭示了研究区更新统的高分辨率地层框架,结果显示TJC-1孔底界年龄为2.28Ma,根据年龄-深度曲线分为3个沉积阶段:阶段Ⅰ年龄为0~0.781Ma,埋深0~71.48m,沉积物以粉、细砂为主,位于Brunhes正极性时,包括Blake、Big Lost等极性事件;阶段Ⅱ年龄为0.781~1.068Ma,埋深71.48~91.31m,沉积物以细、中砂为主,位于Matuyama负极性时,Jaramillo正极性亚时分布其间;阶段Ⅲ年龄为1.068~ 2.280Ma,埋深91.31~ 200.30m,沉积物主要为粉砂和粘土相间分布,位于Matuyama负极性时,包括Olduvai和Reunion正极性亚时.该孔所获B/M极性界限的深度(71.48m)与渤海及周边其他钻孔存在较大差别,推测主要由第四纪早期以来渤海不同地区不同构造背景下沉积厚度的差异导致.
- 李翔李日辉陈晓辉强小科赵辉
- 关键词:第四纪磁性地层
- 渤海西部晚更新世以来沉积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渤海西部TJC-1孔51.50m以上120个沉积物样品化学组分、粒度及测年分析结果表明,TJC-1孔51.50m以上为晚更新世以来沉积,可划分为5个沉积单元;SiO2和Na2O与粗粒沉积物呈明显正相关,Al_2O_3,TFe_2O_3,MgO,TiO_2,Cu,Zn,Cr,Co,Ga,Rb和V等元素与细粒沉积物呈显著正相关,Sr,Ba和Zr分布与沉积物粒度无明显正或负的相关性。R-型因子分析显示,MgO和Na_2O分别代表陆源细粒物质输入(黄河与海河物质)和滦河物质的影响。SiO_2/Na_2O比值与Sr/Cu比值,Ba/Zn比值与K_2O/MgO比值离散图分析揭示了TJC-1孔的物质来源,该孔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黄河和海河,该孔下部30.50~51.50m和中下部25.00~30.50m沉积物以滦河物质来源为主。
- 蓝先洪李日辉李日辉秦亚超陈晓辉密蓓蓓
- 关键词:晚更新世沉积物地球化学
- 山东青岛地区灵山岛早白垩世碎屑岩锆石U-Pb-Hf同位素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被引量:8
- 2018年
- 苏鲁造山带东缘的灵山岛上发育有早白垩世碎屑岩,目前人们对其沉积的精确时代、成因机制和大地构造环境仍然存在着广泛的争议.利用LA-ICP-MS的方法对灵山岛上两套碎屑岩进行了锆石U-Pb测年,并对特征年龄谱中的代表性碎屑锆石进行了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1)碎屑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莱阳群法家茔组和青山群八亩地组下部的碎屑岩沉积时代分别为127±3Ma和128±4Ma,表明两套碎屑岩都是早白垩世中晚期的沉积产物;(2)灵山岛上两套碎屑岩具有完全相似的年龄谱以及锆石Hf同位素组成,表明发育软沉积变形的粉砂岩、泥岩和上覆的含砾粗砂岩具有相似的物源,并且源区组成较为单一,主要以亲华北的胶北地体为主,其次的物源区为苏鲁造山带;(3)胶莱盆地下白垩统莱阳群和灵山岛下白垩统莱阳群的碎屑锆石年龄谱对比表明,灵山岛上的莱阳群碎屑岩明显不同于胶莱盆地的莱阳群,暗示在早白垩世时,灵山岛上的两套碎屑岩可能受到区域断裂的控制,沉积于一个相对独立的盆地.综合结果表明,灵山岛地区莱阳群法家茔组可能沉积于断陷湖盆的萎缩期,早期的沉积以湖相为主,晚期主要以河流相为主,在此期间遭受到了强烈的火山地震作用,诱发了下部的湖相的砂泥岩发生大规模的滑塌和软沉积变形.
- 孟元库李日辉李日辉侯方辉
- 关键词:早白垩世沉积物源苏鲁造山带年代学
- 晚更新世末北黄海中部硬质粘土层的形成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14
- 2014年
- 北黄海中部晚更新世末以来低海面时期发育的硬质粘土层是古环境变化信息的重要载体。文章运用沉积学、孢粉学和年代学等方法,从样品中提取出了可指示北黄海硬质粘土层成因的孢粉、藻类化石,并揭示了其记录的古环境和古气候特征。研究表明,该硬质粘土层的形成年龄介于12602~10357cal.aB.P.之间,年代上与发生在12.9~11.6ka期间的末次冰消新仙女木气候回冷事件相吻合,与不同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北黄海泥炭层为同一时期的沉积,可作为新仙女木事件在北黄海陆架响应的一个重要证据。高含量淡水藻类(环纹藻、盘星藻)与香蒲的存在表明北黄海硬质粘土层的形成环境主要为淡水水域,而硬质粘土层中藜科-蒿属的存在指示其形成期间间或受到海水的影响,其上下层段海生沟鞭藻含量的增加说明硬质粘土层沉积初期及形成后期海水作用的增强,淡水藻类与陆生植物孢粉此消彼长的变化规律反映了硬质粘土层形成的阶段性特征。硬质粘土层中蒿属-香蒲-松-禾本科-单缝孢和松-蒿属-禾本科-单缝孢-香蒲孢粉组合表明研究区当时处于寒冷而湿润的环境,低地为以河流湿地为主的平原草甸,周边山地有针阔叶混交林分布。北黄海晚更新世末期形成的硬质粘土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同期形成的硬质粘土层孢粉藻类组合中均出现高含量的淡水藻类化石,而差异性体现在前者存在一定比例的蒿属藜科植物花粉,主要由两者所处的纬度不同所致。
- 陈晓辉李日辉蓝先洪张训华李杰
- 关键词:新仙女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