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KS013)
-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1
- 相关作者:李白鹤王丹桂更多>>
- 相关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20世纪30年代“学术中国化”的倡导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被引量:1
- 2015年
- 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关于文化"中国化"的思路日益明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也拉开了"学术中国化"运动的序幕。他们对有关"中国化"的种种误解进行了反驳,指明"中国化"的主张与复古论、国粹论、中体西用论和中国本位论有着根本的区别。他们深入论述了"学术中国化"的内涵和必要性,指出了文化"中国化"是建立中国现代新文化的必然途径,并进一步从文化层面凸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时,马克思主义者强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最进步的科学方法"开展"学术中国化"运动的重要性。他们当时对如何发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新文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体认。
- 李白鹤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文化
- 科玄论战与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被引量:4
- 2013年
- 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思想界的科玄论战,是一场有关"如何看待科学的作用"的论战,也是一场有关"如何看待东西文化高下优劣"的论战。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参与了这场论战,在论战中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观、文化观进行了初步的阐述,对针对唯物史观的质疑进行了有力的反驳,回应了当时中国的时代问题,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力量,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实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 李白鹤王丹桂
- 关键词:科玄论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文化
- 20世纪3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文化自觉
- 2017年
- 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文化自觉中,他们对建立时代性和民族性兼具的现代新文化的自觉以及关于新文化建设的"中国化"思路的形成,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时的重要思想文化背景,并为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形成和确立奠定了重要基础。此时,在中国本位文化论战的启示下,在对新启蒙运动的倡导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们逐渐认识到,"中国现代新文化"应既具有突出的时代性,又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在对"如何建立既具时代性又具民族性的中国现代新文化"这一问题的思考中,他们逐渐形成了关于新文化建设的"中国化"的思路:既不顽固守旧,又不盲目崇洋;既兼顾古今中外又强调批判地吸收,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建立既具有时代性又具有民族性的中国现代新文化。
- 李白鹤
- 关键词:新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李达的文化思想探析
- 2015年
- 在《社会学大纲》《中国社会发展迟滞的原因》等著述中,李达在吸收来自苏联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基础上,依据自己对唯物史观的深刻理解,结合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探寻中国新文化的建立路径时所遇到的重要问题,对新旧文化的关系、新文化的"民族形式"、新文化建设中的"文化革命"等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深入阐发。他的这些思考不但有益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为中国新文化建设的理论探索和现实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 李白鹤
- 关键词:中国新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