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816002)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3
相关作者:潘爱军刘秦玉万小芳郭佩芳张启龙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北太平洋
  • 1篇大洋
  • 1篇大洋环流
  • 1篇大洋环流模式
  • 1篇信号
  • 1篇信号特征
  • 1篇中尺度
  • 1篇中尺度涡
  • 1篇中尺度涡旋
  • 1篇水平分辨率
  • 1篇剖面浮标
  • 1篇热带
  • 1篇涡旋
  • 1篇环流
  • 1篇环流模式
  • 1篇混合层
  • 1篇浮标
  • 1篇副热带
  • 1篇PROFIL...
  • 1篇STUDY

机构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军区气象...

作者

  • 2篇刘秦玉
  • 2篇潘爱军
  • 1篇张文静
  • 1篇侍茂崇
  • 1篇袁东亮
  • 1篇周慧
  • 1篇万小芳
  • 1篇张启龙
  • 1篇李东辉
  • 1篇王步选
  • 1篇郭佩芳

传媒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水平分辨率对大洋环流模式模拟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通过分析不同水平分辨率海洋模式的模拟结果及其与观测资料的对比,研究了水平分辨率对大洋环流模式模拟性能的影响。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制的第三代大洋环流模式(L30T63 OGCM)的基础上,提高该模式的水平分辨率,建立了2个版本的全球大洋环流模式。其一,纬向和经向水平分辨率分别为1.5°和1°的全球大洋环流模式(OGCM1);其二,经向水平分辨率为变网格的全球大洋环流模式(OGCM2),其纬向水平分辨率仍为1.5°。分别对L30T63 OGCM和建立的2个版本的大洋环流模式从静止积分100 a。采用相同的动力框架、物理过程、南北边界条件、初始条件以及强迫场对比分析L30T63 OGCM、OGCM1和OGCM2第100年的积分结果。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模式水平分辨率的提高,模式计算的整体动能和位能随之增大,模式对上层大洋环流特别是热带上层大洋环流的模拟有明显的改善。
李东辉王步选张文静
关键词:水平分辨率大洋环流模式
An ensemble adjustment Kalman filter study for Argo data
2010年
An ensemble adjustment Kalman filter system is developed to assimilate Argo profiles into the Northwest Pacific MASNUM wave-circulation coupled model, which is based on the Princeton Ocean Model (POM). This model was recoded in FORTRAN-90 style, and some new data types were define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ystem design and execution. This system is arranged for parallel computing by using UNIX shell scripts: it is easier with single models running separately with the required information exchanged through input/output files. Tests are carried out to check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one for checking the ensemble spread and another for the performance of assimilation of the Argo data in 2005. The first experiment shows that the assimilation system performs well. The comparison with the Satellite derive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shows that modeled SST errors are reduced after assimil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imulated SST anomalies and the satellite data is improved because of Argo assimilation. Furthermore, the temporal evolution/trend of SST becomes much better than those results without data assimilation. The comparison against GTSPP profiles shows that the improvement is not only in the upper layers of ocean, but also in the deeper layers. All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is system is potentially capable of reconstructing oceanic data sets that are of high quality and are temporally and spatially continuous.
尹训强乔方利杨永增夏长水
Argo剖面浮标显示的棉兰老岛以东中层环流的中尺度信号特征被引量:4
2010年
利用Argo剖面浮标的轨迹资料研究了棉兰老岛以东中层(1000~2000m?)深度上的中尺度环流特征.浮标漂移深度的轨迹表明,棉兰老岛以东的中层环流包含非常显著的中尺度信号特征.浮标的漂移流速表明了该区域的气旋式涡旋和反气旋式涡旋在1000m深度上的平均切向速度约为20cm·s-1,随着深度增加速度有所降低,在2000m深度上流速约为10cm·s-1.以上结果暗示在棉兰老岛以东区域,依据零速度参考面的动力计算可能存在着较大误差.涡旋的平均涡度和赤道β平面罗斯贝数表明,这些中尺度涡旋对于棉兰老岛以东中层环流的质量和涡度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周慧袁东亮郭佩芳侍茂崇张启龙
关键词:中尺度涡旋ARGO剖面浮标
层结稳定性“豁口”与北太平洋副热带中部模态水形成机制被引量:5
2008年
本文首先指出北太平洋副热带中部模态水(简称中部模态水)的形成具有显著的"局地"特征,其形成海区在(165°E^160°W,38°N^42°N)区间.海气通量分析表明单纯的外部大气强迫场(太阳短波辐射、净热通量和风应力旋度)不能解释中部模态水形成海区的"局地"性;进一步对上层海洋层结季节变化特征的分析发现秋季(9~10月)在北太平洋中部上层海洋(<75m)(165°E^160°W,38°N^42°N)区间存在特殊的浮力频率低值区——层结稳定性"豁口".该层结稳定性"豁口"作为"预条件(Precondition Mechanism)"机制对中部模态水形成的"局地"特征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基于一个上层海洋混合层热平衡方程,通过诊断分析揭示该层结稳定性"豁口"是由海表热力强迫、垂向挟卷、Ekman平流和地转平流效应共同导致的,"豁口"东、西边界的确定直接或间接地取决于海表热力强迫、Ekman冷平流和地转暖平流的纬向分布差异.
潘爱军刘秦玉刘征宁
关键词:北太平洋
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形成区混合层热动力过程诊断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利用NCEP海洋数据和COADS海气通量资料,通过诊断分析,揭示了海表热力强迫、垂直夹卷、埃克曼平流和地转平流效应在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形成过程中的贡献。研究表明,在北太平洋副热带3个模态水形成海域冬季混合层降温过程中,海表热力强迫和垂直夹卷效应是主导因素,二者的相对贡献分别约为67%和19%(西部模态水)、53%和21%(中部模态水)、65%和30%(东部模态水);并且在东部模态水形成海域,埃克曼平流和地转平流皆是暖平流效应,而在西部和中部模态水形成海域,仅有地转平流是暖平流效应。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海洋平流(地转平流、埃克曼平流)对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形成海域秋、冬季混合层温度的年际、年代际异常有显著影响,在西部模态水形成海域,海表热力强迫(62%)和地转平流(32%)是导致混合层温度年际、年代际变化的主要因子;在中部模态水形成海域,混合层温度的年际、年代际变化是埃克曼平流(32%)、地转平流(30%)和海表热力强迫(25%)共同作用的结果;相对而言,东部模态水形成海域混合层温度的年际、年代际异常主要受海表热力强迫(67%)控制。
潘爱军万小芳刘秦玉
关键词:北太平洋混合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