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BS2003043)
- 作品数:9 被引量:18H指数:3
- 相关作者:吴汉新李建勇钱思轩洪鸣张晓艳更多>>
- 相关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东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江苏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髓外复发二例
- 2007年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愈白血病的有效方法,并通过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而清除骨髓残留病灶。急、慢性白血病HSCT后复发常为单纯骨髓复发,少数患者为髓外或伴骨髓复发,而单纯髓外复发更少见、预后较差。欧洲骨髓移植协作组(EBMT)报道3071例患者allo-HSCT后髓外复发仅为0.45%。最近我们发现2例白血病患者HSCT后髓外复发,报道并复习文献如下。
- 钱思轩李建勇吴汉新张闫洪鸣张苏江张晓艳
-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白血病患者髓外复发ALLO-HSCT移植后移植物抗白血病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2009年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虽然靶向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开创了治疗CML的新时代,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仍然是目前治愈CML的惟一方法。我们于2001年12月至2007年9月共对33例CML患者进行了allc-HSCT,现报告如下。
- 钱思轩吴汉新洪呜陆化张晓艳卢瑞南徐卫盛瑞兰李建勇
-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恶性克隆性疾病CML
-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对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病毒载量的检测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探讨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法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 HSCT)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诊断价值及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方法33例行allo-HSCT、的患者于造血重建后,应用RQ-PCR法对其外周血CMV DNA进行动态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决定抗CMV治疗的开始、减量和终止,观察治疗效果和临床转归。结果共检出13例CMV感染患者,21次感染发作;除1次是患者中途放弃治疗外,余20次治疗中CMV DNA拷贝迅速转阴或下降至转阴,有临床表现者症状消失、器官功能恢复;且抗CMV疗程短于常规疗程。结论应用RQ-PCR法不但可以早期诊断CMV感染,及时干预治疗,还可以直观指导治疗的减量和终止、缩短疗程、减轻药物不良反应。
- 张晓艳李建勇吴汉新戎国栋钱思轩张卫黄佩珺洪鸣张闰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感染实时聚合酶链反应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毒载量
- 利妥昔单抗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 tation,APBSCT)治疗CD20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4例CD20阳性NHL病人进行了5次利妥昔单抗联合APBSCT的治疗。利妥昔单抗于使用动员药物的前2 d使用,375 mg·m^(-2)静脉注射1次,观察病人使用利妥昔单抗的不良反应、动员效果及移植后的造血重建、并发症、临床转归。结果:所有病人均对利妥昔单抗耐受良好,动员后可采得足量CD34^+细胞,植入后在8~11 d内达造血重建,粒缺期出现短暂低热,无出血表现。移植后所有病人已随访5~44 mo。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APBSCT治疗CD20阳性NHL是一种耐受良好及效果良好的方法。
- 张晓艳李建勇吴汉新陆化钱思轩吴雨洁徐卫洪鸣张闰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利妥昔单抗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者细胞白血病一例
- 2007年
- 患者男,38岁。2001年9月因关节痛、低热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L1,B细胞性)。经柔红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环磷酰胺及门冬酰胺酶等组成的8811方案治疗后持续完全缓解(CR。)16个月复发。应用异环磷酰胺、米托蒽醌、足叶乙甙等再诱导治疗达CR2,1个月后(2003年3月)患者出现牙痛、双下肢痛就诊,患者骨髓复发,
- 钱思轩李建勇陈丽娟吴汉新仇海荣朱雨徐卫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异环磷酰胺持续完全缓解门冬酰胺酶
- 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带状疱疹2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初次感染VZV后,临床上表现为水痘(儿童多见)或呈隐性感染,此后病毒侵入感觉神经末梢,再移动并持久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中。免疫功能低下时,如某些传染病、恶性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外伤、放射治疗、使用某些药物(如砷剂、免疫抑制剂等)均可引起病毒的再活动,
- 洪鸣李建勇吴汉新张晓艳钱思轩张闰陆化徐卫盛瑞兰
- 关键词:带状疱疹病毒恶性血液病患者急性疱疹性皮肤病感觉神经末梢后根神经节
- 正常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效果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正常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毒副作用及影响因素。方法对59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正常供者采用 G-CSF 皮下注射3~5d,使用 COBESpectra 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采集物中 CD_(34)^+细胞数。结果所有供者第一次采集的单个核细胞(MNC)及 CD_(34)^+细胞量平均值分别为4.4(1.12~13.06)×10~8/kg 供者体重及3.78.(1.14~12.92)×10~6/kg 供者体重。患者不良反应轻微。男性供者、年龄小于45岁者及采集前白细胞计数高者采集所得 CD_(34)^+细胞数较高。结论 G-CSF 作为正常供者动员剂安全有效。患者性别、年龄及采集前白细胞计数可作为预测因素。
- 洪鸣李建勇钱思轩吴汉新张闰周小玉缪扣荣陆化汪承亚徐卫盛瑞兰
- 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造血干细胞动员
- 全文增补中
- 伊马替尼联合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复发
- 2008年
-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联合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u)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复发的效果。方法3例CML(慢性期)患者,在接受预处理后,例1接受其胞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例2接受其胞兄的骨髓移植,例3接受其胞弟的骨髓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移植。例1移植后采用环孢素A(CsA)和霉酚酸酯(MMF)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例2采用CsA、短程甲氨蝶呤(MTX)、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及抗CD25单克隆抗体预防GVHD,例3应用CsA、MTX和MMF预防GVHD。采用细胞遗传学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动态监测治疗效果。移植后发生血液学复发时,给予伊马替尼口服,并行DLI。结果例1移植后30d行DLI,输注CD3^+T淋巴细胞0.5×10^7/kg,移植后50d和70d,再次行DLI,分别输注CD3^+T淋巴细胞1.0×10^7/kg和2.0×10^7/kg,短串联重复序列(STR)检测提示为完全供者嵌合(DC)。移植后120d,疾病进展,给予伊马替尼400mg/d,同时输注供者CD3^+T淋巴细胞2.5×10^7/kg。移植后180d,STR检查提示仍为DC。患者最终于移植后17个月因髓外复发死亡。例2的染色体核型于移植后35d转变为46,XY,XY为100%,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移植后100d,原发病复发。停用免疫抑制剂,输入供者CD3^+T淋巴细胞3.9×10^7/kg,同时口服伊马替尼500mg/d。DLI联合伊马替尼治疗后30d,患者的染色体核型为46,XY,XY为100%,BCR-ABL融合基因阴性,患者至今无病存活53个月。例3移植后5d造血功能获得重建,移植后60d,染色体核型为46,XY。移植后120d,确诊CML复发,遂给予伊马替尼400mg/d,并行DLI,共输注供者CD3^+T淋巴细胞8×10^7/kg,1个月后,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再次转为46,XY,患者至今无病存活50个月。结论伊马替尼联合DLI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ML复发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 钱思轩李建勇吴汉新张晓艳张苏江洪鸣张闰孙雪梅
- 关键词:白血病慢性组织供者淋巴细胞输注伊马替尼
-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的观察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常规预防方案干预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hemorrhagiccystitis,HC)的发病情况、危险因素和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6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自体移植32例,异基因移植30例),移植过程中均进行常规的HC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预防。分析移植后HC发生的特点及与移植类型、其他临床特征的关系和防治效果。结果:共6例发生HC(9.68%),均为异基因移植患者。平均发病时间为46.50天,平均病程为42.50天。4例发生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其中3例合并GVHD,另有1例仅出现GVHD。经治疗后3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例行膀胱切除术。结论:在采取充分的预防措施后,HC多为晚期发生,可能与异基因移植、GVHD和CMV感染有关,病程迁延、部分难治。
- 张晓艳李建勇吴汉新陆化钱思轩盛瑞兰洪鸣张闰殷长军孟小鑫
- 关键词:出血性膀胱炎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巨细胞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