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A2011027)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肖定璋罗琼陈景姜傥丁红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细胞
  • 1篇氧化还原酶
  • 1篇移动抑制因子
  • 1篇双杂交系统
  • 1篇周期
  • 1篇周期蛋白
  • 1篇细胞生长
  • 1篇细胞生长周期
  • 1篇细胞移动
  • 1篇细胞周期
  • 1篇细胞周期蛋白
  • 1篇细胞周期蛋白...
  • 1篇相互作用
  • 1篇相互作用蛋白
  • 1篇硫氧还蛋白
  • 1篇酵母
  • 1篇酵母双杂交
  • 1篇酵母双杂交系...
  • 1篇巨噬细胞

机构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2篇陈景
  • 2篇罗琼
  • 2篇肖定璋
  • 1篇姜傥
  • 1篇陈少贤
  • 1篇黄曙方
  • 1篇丁红

传媒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年份

  • 2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MIF活性区域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筛选与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催化巯基蛋白质氧化还原酶(TPOR)活性域相互结合的蛋白。方法: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进行筛选。首先构建pBTM116-MIF诱饵质粒,转化酵母菌株L40;将表达MIF催化TPOR活性域的L40酵母菌株制备成感受态菌,在人骨肉瘤cDNA文库中筛选。通过组氨酸(HIS3报告基因活性和β半乳糖苷酶实验,初步确定与催化TPOR活性域片段相互作用的蛋白,最终通过免疫共沉淀和免疫荧光技术来确认。结果:分别构建含野生型MIF的pBTM116-MIF和野生型硫氧还蛋白样蛋白2(TXNL2)的pACT2-TXNL2质粒,将其共转染L40酵母菌。HIS3报告基因活性检测和β半乳糖苷酶阳性实验结果提示TXNL2可能是与MIF催化TPOR活性片段相互作用的蛋白。将重组质粒pcDNA3.1-Myc-TXNL2转染MCF7细胞,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表明MIF抗体能够共沉淀Myc-TXNL2蛋白;免疫荧光结果显示Myc-TXNL2与MIF在细胞质中位置分布相同。结论:TXNL2可能是与MIF催化TPOR活性片段相互作用的蛋白。本研究为MIF氧化还原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肖定璋陈少贤陈景罗琼黄曙方丁红
关键词: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酵母双杂交系统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对HepG2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构建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HCV-core-1b)真核重组质粒,获得稳定表达HCV-core-1b的HepG2细胞株,观察HCV-core-1b对HepG2细胞株生长周期及cyclin D1和pRb/p130表达的影响,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的可能机制。方法:将HCV-core-1b亚克隆入pBabe-Flag-puro载体,获得重组质粒pBabe-Flag-HCV-core-1b;将重组质粒转染病毒包装细胞Pheonix 293T,筛选获得分泌HCV-core-1b的病毒包装细胞株。利用包装细胞产生的病毒上清感染靶细胞,筛选后获得稳定表达HCV-core-1b的HepG2细胞株,流式细胞仪检测靶细胞生长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cyclin D1和pRb/p130蛋白的表达。结果:基因测序确认HCV-core-1b亚型基因编码区完整无移位,与标签蛋白Flag形成融合蛋白。HepG2-HCV-core细胞株成功表达Flag-HCV-core-1b蛋白,并导致细胞cyclin D1和pRb/p130的水平下调,显著改变了HepG2细胞生长周期,使细胞阻滞在G0/G1期。结论:成功构建了pBabe-Flag-HCV-core-1b真核表达质粒,获得稳定表达Flag-HCV-core-1b融合蛋白的HepG2细胞。由于HCV-core-1b蛋白的表达,下调了HepG2细胞cyclin D1和pRb/p130的表达,显著抑制HepG2细胞生长周期。
罗琼姜傥陈景肖定璋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HEPG2细胞细胞周期蛋白D1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