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H200117)

作品数:8 被引量:35H指数:3
相关作者:刘璐高宏封国生李旭东童冠圣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铁道部北京铁路总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铁道部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照射
  • 2篇凋亡
  • 2篇体外
  • 2篇体外诱导
  • 2篇内照射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凋亡
  • 2篇磷酸铬
  • 2篇淋巴
  • 2篇淋巴道
  • 2篇胶体
  • 2篇肺癌
  • 1篇低剂量
  • 1篇低剂量照射
  • 1篇药物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癌
  • 1篇隐匿
  • 1篇隐匿性
  • 1篇隐匿性转移

机构

  • 8篇东南大学
  • 4篇铁道部北京铁...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京市第二医...

作者

  • 8篇刘璐
  • 6篇高宏
  • 5篇封国生
  • 4篇李旭东
  • 4篇童冠圣
  • 3篇刘志勇
  • 3篇高文
  • 3篇黄鹰
  • 2篇刘龙
  • 2篇王自正
  • 2篇谢亦山
  • 2篇尹其华
  • 1篇滕皋军
  • 1篇郭金和
  • 1篇高乃荣
  • 1篇蒋佩明
  • 1篇刘龙
  • 1篇王学斌
  • 1篇端木浩
  • 1篇杨德同

传媒

  • 3篇中华放射医学...
  • 2篇中华核医学杂...
  • 1篇国外医学(放...
  • 1篇同位素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32)P-胶体局部给药治疗胰腺移植瘤及其在淋巴道的运转被引量:12
2003年
目的 研究^(32)P-磷酸铬(^(32)P-胶体)在裸鼠人胰腺癌Pc-3移植瘤间质注射后的抗癌效应及其在淋巴道的运转。方法 48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6只。3.7、7.4、14.8、18.5、29.6 MBq组和冷胶体(0 MBq)对照组(1~6组)给药后14 d处死;14.8 MBq组、空白对照组(7组,8组)给药后饲养时间最长达40 d,平均30 d。通过光镜、透射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给药后^(32)P-胶体在瘤体内积聚情况、14 d瘤细胞坏死率及形态学改变,对CD34蛋白质表达阳性进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动态观察通过淋巴道转运的^(32)P-胶体对腹股沟淋巴结(GLN)的生物学效应。结果 ^(32)P-胶体注射后主要积聚在瘤体内。1~6组瘤细胞坏死率分别为20%、45%、65%、70%、95%和4%(F=4.14~105.36,P<0.01);MVD分别为38.5±4.0、28.0±2.9、17.0±2.9、8.8±1.5、5.7±2.3和65.0±5.2(t=11.9~26.1,P<0.01)。7组瘤体缩小干瘪,结痂脱落。GLN肿大,给药组迟于并小于6组和8组;移植瘤虽包膜完整,但已存在淋巴道转移,受^(32)P射线作用后瘤细胞发生变性死亡,GLN辐射损伤程度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4周后组织修复正常。结论 ^(32)P-胶体瘤体内注射抗癌效应明显,能同时治疗胰腺癌及早期淋巴转移。
刘璐王自正高宏李旭东尹其华黄鹰
关键词:^32P-胶体抗癌效应淋巴道放射疗法
^(32)P-磷酸铬体外诱导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凋亡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观察32 P 磷酸铬 ( 32 P胶体 )体外诱导人非小细胞肺癌 (NSCLC)A5 4 9细胞周期变化和发生细胞凋亡的现象 ,建立剂量 效应和时间 效应关系。方法 将32 P胶体加入A5 4 9细胞培养体系进行内照射 ,初始放射性浓度分别为 0 ,93,180 ,2 78,370和 4 6 3MBq L ,采用Giemsa染色、透射电镜、末端原位标记 (TUNEL)等方法进行凋亡细胞的形态学、超微病理、生化特征检测 ,应用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和细胞凋亡率。结果 A5 4 9细胞受照射后S期 +G2 M期细胞比率在 96h以内呈上升趋势 ,之后逐渐下降。A5 4 9细胞受照射后 72h左右出现兴奋性表现 ,96h起各受照组均检出凋亡 ,各剂量组在照射后 12 0h达到凋亡高峰。结论 在较低剂量范围内 ,32 P胶体内照射可以体外诱导人NSCLCA5 4 9发生 72h以后的迟发相凋亡 。
刘龙刘璐童冠圣封国生高宏高文李澄刘志勇
关键词:体外诱导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细胞凋亡NSCLC
β射线体外诱导单层贴壁细胞凋亡生物模型的建立与吸收剂量的估算
2003年
选用纯β-发射体32P胶体掺入人肺腺癌A549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定时洗去干预因子,动态观察细胞凋亡,建立β射线体外诱导单层贴壁细胞凋亡的生物模型。计算单层细胞厚度,根据β面源吸收剂量估算公式估算生物模型吸收剂量。结果表明,模型稳定、重复性好,为研究核素内照射治疗实体瘤的可能机制提供了符合临床实际情况的体外观察β射线诱导细胞凋亡和吸收剂量估算的方法。
王自正刘璐端木浩刘龙高文黄鹰宋进华李旭东
关键词:Β射线低剂量照射凋亡生物模型
肺癌术中胶体^(32)P组织间照射治疗淋巴道隐匿性转移灶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 探讨胶体32 P在肺癌手术中组织间照射对淋巴道隐匿性转移灶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 73例肺癌患者采用手术切除瘤体配合胶体32 P间质注射治疗 ,以同期同病种单纯手术治疗 5 8例为对照 ,观察术后胶体32 P在体表动态分布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不同病理类型各组术后锁骨上淋巴结(SCL)转移率及 1、3和 5年生存率。结果 手术 +胶体32 P组与对照组均无手术死亡。两组淋巴结阳性率及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 (χ2 =0 .0 1 2、2 . 0 82、0 . 0 0 3,P均 >0. 0 5 ;χ2 =0 . 0 2 1~ 0 .1 4 4 ,P均 >0. 0 5 )。术后SCL转移发生率手术 +胶体32 P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χ2 =4 .5 0 7~ 5 .348,P <0 . 0 5和 <0 . 0 1 )。手术 +胶体32 P组和对照组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82 . 2 %、5 6. 2 %、38 .7%,77 .6 %、4 1. 7%、2 5. 5 %。其中 1年生存率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χ2 =0 6 5 9,P >0 0 5 ) ,3和 5年生存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χ2 =4. 2 0 7、3. 997,P均 <0. 0 5 )。结论 肺癌切除术中胶体32 P间质注射是一种安全、有效杀灭隐匿性转移灶的方法。
刘璐刘志勇童冠圣李旭东谢亦山高宏高文黄鹰封国生
关键词:^32P隐匿性转移肺癌淋巴胶体
^(166)Ho-、^(153)Sm-聚氨基葡糖:理想的内照射治疗药物被引量:1
2003年
聚氨基葡糖作为载体与放射性核素166Ho或者153Sm螯合成复合物,通过间质给药后,主要滞留于注射部位的病变组织,通过辐射损伤达到治疗目的,而其他组织器官分布较少,是一种理想的内照射治疗药物。
尹其华刘璐王学斌
关键词:肿瘤类风湿性膝关节炎
^(32)P制剂内照射治疗难治性实体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32P胶体或微球治疗难治性实体瘤的疗效。方法30例难治性实体瘤患者经动脉内介入,手术野直视或在CT引导下经皮注入瘤体内部,接受32P胶体或微球(259~685MBq)治疗,通过γ照相机、X线平片及CT来观察抑瘤率、副作用及生存期。结果瘤体内注射32P制剂后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33个月,抑瘤率为96.6%,完全抑制16例占53.3%,部分抑制13例占43.3%。其中1例右叶肝癌患者已带瘤生存至今94月。仅1例治疗无效,治疗后出现放射性肺显影、肝功能衰竭死亡。未出现其他明显副作用。病理检查结果表明,瘤体高度纤维化,内见坏死区,外层形成完整包膜。结论32P胶体或微球是放射性核素治疗难治性实体瘤的理想药物。合理选择适应证和给药方法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高宏刘璐滕皋军封国生张士东童冠圣郭金和刘龙高乃荣
关键词:介入治疗
^(32)P-磷酸铬组织间照射在食管、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评价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研究32 P 磷酸铬 (32 P 胶体 )术中间质给药行组织间照射在食管、贲门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 91例食管、贲门癌临床确诊病例 ,在剖胸手术中切除病变食管及胃体后 ,于病灶相应部位及其淋巴引流区域间质组织内多点浸润注射 ,未能切除病灶者注射于瘤体组织及其淋巴引流区域内 ,32 P胶体剂量为 2 96~ 370MBq 10ml。对照组 99例为同期同病种单纯手术病例。观察两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淋巴结转移时间、淋巴结转移率及术后 1、3和 5年生存率。结果 手术 +32 P胶体组及单纯手术组均无手术死亡 ,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两组术后淋巴结转移时间、纵隔淋巴转移率、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率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术中切除肿瘤的手术 +32 P胶体组术后 1、3和 5年生存率分别为 72 5 %、5 6 4 %、4 2 6 % ,单纯手术组分别为 6 7 7%、38 1%、2 5 0 %。术后 1年生存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术后 3及 5年生存率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结论 32 P胶体间质给药应用于食管、贲门癌手术中 ,方法简单 ,使用安全 。
李旭东刘璐刘志勇马超王宇谢亦山高宏蒋佩明童冠圣封国生
关键词:食管贲门癌^32P胶体体组织
^(125)I籽源与缓释化疗粒子联合植入靶向治疗进展期胰腺癌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 :建立放、化疗粒子联合植入法综合治疗进展期胰腺癌。方法 :2 6例进展期胰腺癌中胰头癌 19例 ,胰体癌 7例。肿瘤最大直径均大于 4cm ,大于 5cm者 5例。行内引流术 2 2例。在治疗计划指导下 ,于术中先植入 5 氟尿嘧啶 ( 5 FU)缓释化疗粒子 ,再植入放射性1 2 5I粒子 ,肿瘤匹配周边剂量 (matchedperipheraldose ,MPD)为 60~ 80Gy。平均每例使用1 2 5I粒子 16粒和5 FU 10 0 0mg。结果 :全部病例经过 3~ 19个月随访观察 ,无手术并发症发生。 16例瘤体缩小超过四分之一。 2 6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 12个月 ,最长 1例随访时间为术后 19个月 ,现仍存活。结论 :放射性1 2 5I粒子和 5
李力军封国生刘璐孙新臣高宏杨德同张文治
关键词:胰腺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