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31011)

作品数:9 被引量:82H指数:6
相关作者:赵平陈隆勋刘煜李维亮何金海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气候
  • 4篇东亚季风
  • 4篇植被
  • 4篇季风
  • 4篇冰期
  • 3篇植被变化
  • 3篇盛冰期
  • 3篇全新世
  • 3篇中全新世
  • 3篇末次盛冰期
  • 3篇降水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水循环
  • 2篇气候模拟
  • 2篇区域气候
  • 2篇值模拟
  • 1篇地区气候
  • 1篇东亚气候
  • 1篇印度季风
  • 1篇植被覆盖

机构

  • 6篇中国气象科学...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国家气象信息...
  • 1篇重庆市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作者

  • 4篇赵平
  • 4篇陈隆勋
  • 3篇何金海
  • 3篇李维亮
  • 3篇刘煜
  • 2篇韩余
  • 1篇隋伟辉
  • 1篇李薇
  • 1篇于革
  • 1篇陈军明
  • 1篇周国兵
  • 1篇巩远发
  • 1篇郑益群
  • 1篇郭晓寅
  • 1篇周秀骥
  • 1篇薛滨
  • 1篇张博
  • 1篇王苏民

传媒

  • 4篇气象学报
  • 3篇第四纪研究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6kaB.P.东亚区域气候模拟及其变化机制探讨被引量:22
2004年
中全新世是地质历史上最近的温暖时期。文章利用包含较详细陆面过程的区域气候模式 ,通过分别加入现代植被和根据花粉化石资料转化的东亚地区古植被 ,模拟了 6kaB .P .东亚季风气候 ,并研究了植被变化对东亚气候的影响。由区域气候模拟得到的较高分辨率的气候演变图像表明 6kaB .P .太阳辐射季节循环增大 ,高纬度地区积雪、海冰减少 ,极地海洋升温 ,导致冬季大陆冷高压减弱 ,使中国冬季温度降低幅度大大减小。模拟中加入恢复的古植被造成地表反照率减小 ,使得冬季进一步升温 ,这不但突破了PMIP众多模拟的东亚 6kaB .P .冬季降温的局限 ,而且使模拟温度变化的季节特征与古地质资料更为吻合。中全新世东亚大陆全年升温导致东亚夏季风强盛、冬季风减弱 ;降水及有效降水增加 ,降水带向西、向北扩张。与PMIP模拟相比 ,由于模式分辨率的提高 ,该工作模拟出了中国东部区域性降水增加的特征并得到了较为精细的气候变化空间分布。
郑益群于革薛滨王苏民
关键词:中全新世区域气候模拟植被变化东亚季风
Modeling the East Asian climate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被引量:1
2003年
Using the CCM3 global climate model of 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NCAR), this paper comparatively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st Asian monsoon and surface water condition and the expansion of glacier on the Qinghai-Xizang (Tibetan) Plateau (QXP) be-tween the present and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LGM). It is found that the winter monsoon is re-markably stronger during the LGM than at present in the north part of China and the western Pa-cific but varies little in the south part of China. The summer monsoon remarkably weakens in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south part of China during the LGM and has no remarkable changes in the north part of China between the present and the LGM. Due to the alternations of the monsoons during the LGM, the annual mean precipitation significantly decreases in the northeast of China and the most part of north China and the Loess Plateau and the eastern QXP, which makes the earth surface lose more water and becomes dry, especially in the eastern QXP and the western Loess Plateau. In some areas of the middle QXP the decrease of evaporation at the earth surface causes soil to become wetter during the LGM than at present, which favors the water level of local lakes to rise during the LGM. Additionally, compared to the present, the depth of snow cover in-creases remarkably on the most part of the QXP during the LGM winter. The analysis of equilib-rium line altitude (ELA) of glaciers on the QXP, calcul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simulated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shows that although a less decrease of air temperature was simulated dur-ing the LGM in this paper, the balance between precipitation and air temperature associated with the atmospheric physical processes in the model makes the ELA be 300—900 m lower during the LGM than at present, namely going down from the present ELA above 5400 m to 4600—5200 m during the LGM, indicating a unified ice sheet on the QXP during the LGM.
赵平陈隆勋周秀骥巩远发韩余
关键词:GLACIALCLIMATICGLACIERTIBETAN
末次盛冰期西太平洋海温差异对亚洲夏季风影响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7
2005年
文章利用Zhao等的模拟结果,进一步研究了在末次盛冰期(LGM)情景下汪品先和CLIMAP两种重建海洋表面温度(SST)资料差异对亚洲夏季风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LGM情景下西太平洋海域SST资料的不同对模拟的亚洲夏季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夏季,与CLGM方案相比,在WLGM方案中,当热带西太平洋SST较暖时,印度地区的大气热量出现显著增加,大气热量的这种变化,使得南非高压、南印度洋经向Hadley环流加强,伴随着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加强,也导致了印度季风区纬向季风环流的加强,从而造成了印度夏季风增强、降水增多;与较暖的热带西太平洋相对应,澳大利亚高压和120°E附近越赤道气流减弱,东亚季风区20°N以南经向季风环流加强、20°N以北经向季风环流减弱,指示着一个强的南海夏季风和较弱东亚副热带大陆夏季风。
隋伟辉赵平
关键词:末次盛冰期东亚季风印度季风大气环流降水
中全新世时期中国地区水循环因子变化的模拟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利用全球气候模式CCM3嵌套区域模式MM5模拟了现代和中全新世时的气候,从模拟结果可以发现中全新世有效降水变化中心随季节变化,最大的有效降水增加出现在夏季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东部,最大值超过3mm/d;同时,黄河与长江之间区域降水减少,最大变化超过2mm/d。中国北方地区云量增加,同时,中国东部的长江流域云量减少。高云量变化较小,低云量变化最大,最大变化超过2成。夏季,对应着黄河与长江之间区域的云量减少,这个区域的温度升高最大。从水汽的变化可以看到长江流域地区水汽减少,相对湿度也减少,这与云量的变化一致;华南地区水汽的变化与季节有关;东北地区水汽增加,相对湿度增大,对应云量的增加和降水增多。从结果可以发现相对湿度最大的变化超过15%,不是一个常数。有些地区温度升高,但是水汽却减少。但是,在LGM的温度降低的区域,水汽一致减少。这说明温度降低水汽对应减少,但温度升高不一定对应水汽增加。这与全球尺度水汽相对湿度基本保持常数的结果不同。中全新世时,长江流域除春季外变得干燥、少雨和高温,东北和内蒙古东部变得多雨和潮湿。
刘煜李维亮何金海陈隆勋
关键词:中全新世水循环水汽
MM5对中全新世时期中国地区气候的模拟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MM5模式结果与地质记录的对比表明,这个模式系统可以较好地模拟中全新世时气候的变化,特别是模式模拟的降水变化与地质记录吻合得较好。区域模式的结果比全球模式结果有所改进。模式结果显示:与现代相比,中全新世时,中国地区的气温升高,夏季升温超过冬季。同时,中国的内蒙古东部地区、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降水显著增加;而中国的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地区降水减少。中国东部30°N以北地区夏季风增强;中国东部的冬季风减弱。从一系列敏感试验结果,可以发现:在中全新世时,中国地区的气温、风场和降水的变化主要受大尺度环流背景场变化的影响,其对降水变化的影响超过50%。其次受地表状况和植被变化的影响,植被的变化主要影响中国东部地区,使得在冬季和夏季中国地区均升温;而且,对华北部分地区降水变化的影响最大超过25%。地球轨道的变化使得中全新世时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较大,造成中全新世时中国地区在冬季降温,在夏季升温;同时,对东北和华北地区的降水有重要影响,其影响与植被变化的影响相当。中全新世时,大气中CO_2的体积混合比为280×10^(-6),CO_2的变化使得中全新世时气温降低,但量级较小。影响中全新世时中国地区气候变化的因子,按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排序为:大尺度环流背景场、植被变化、地球轨道参数变化和CO_2浓度变化。
刘煜何金海李维亮陈隆勋李薇张博
关键词:中全新世植被
末次盛冰期东亚气候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4
2003年
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CCM3全球气候模式研究了末次盛冰期(LGM)和现代情景下的东亚季风和地面水分特征以及青藏高原冰川扩张。结果表明:在LGM时,我国北方和西太平洋地区冬季风显著加强,南方地区冬季风变化不大;而对LGM时期的夏季风,我国南方和南海地区显著减弱,北方变化不显著;LGM时期季风的这种变化,使我国东北、华北大部分地区、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东部年降水量比现代显著减少,造成这些地区当时地面净失去更多水分,使当地变干燥,其中青藏高原东部、黄土高原西部地面变干燥最显著;而在LGM时期青藏高原中部一些地区由于蒸发减少使地面变湿润,有利于当时这些地区的湖面上升;此外,LGM时期冬季青藏高原绝大部分地区积雪明显比现代厚,通过分析模拟资料计算的冰川平衡线高度发现:尽管我们模拟出LGM时期较小的降温幅度,但是通过模式中大气物理过程青藏高原降水和气温之间保持平衡,LGM时期当地冰川平衡线高度与现代相比降低了300~900m,即从现代的5400m以上降为4600~5200m,指示着LGM时期青藏高原冰川的大规模扩张。
赵平陈隆勋周秀骥巩远发韩余
关键词:末次盛冰期东亚气候数值模拟东亚季风青藏高原冰川古气候
中国西部植被覆盖变化对北方夏季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5
2010年
植被覆盖的变化是气候变化的成因之一,植被改变对气候的反馈可能会加强或者减缓气候的变化。文中利用CCM3全球气候模式以及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中国西部的植被覆盖资料进行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了这两个时期植被变化对北方夏季区域气候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植被增加的地方,地面吸收的辐射通量增加;植被减少的地方,地面吸收的辐射通量减少。地面辐射平衡的变化造成局地大气热量异常,并引起周边大气热量的调整,从而导致东亚地区夏季大气环流异常。相对于70年代的植被状况,用90年代植被模拟的北方地区对流层上层为异常气旋性环流,而中、低层为异常反气旋环流,东北亚到中国东部盛行异常北风,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弱、位置偏南。这种异常环流特征说明模拟的90年代中国东部夏季风明显减弱,异常的环流形势造成华北和东北地区夏季水汽输送减少,水汽辐合减弱,年降水量减少了40 mm,呈现减少的特征,这是和观测事实是比较吻合的。降水和环流的异常还造成华北和东北夏季平均地面气温降低了0.4—0.8℃。因此近30年来中国西部植被变化可能是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以及北方夏季降水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
陈军明赵平郭晓寅
关键词:植被变化区域气候东亚季风降水
LGM时期气候背景下中国区域植被变化对东亚夏季降水影响的模拟被引量:7
2009年
利用CCM3/NCAR全球气候模式在21 kaB.P.(2.1万年前)的末次盛冰期(LGM)气候背景下,对中国区域植被变化对夏季(6~7月)东亚季风降水的影响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在LGM时期气候背景下,植被退化会使得中国东南部夏季降水减少,其中东南沿海减少超过20mm,而在100°E以东的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增加,其中心值大于50mm,从而导致降水南少北多的现象,植被的这种影响可以从物理上得到解释。在LGM气候背景下,植被退化在暖季起着增温的作用,即通过影响地表热状况使夏季大陆增温,增强了夏季东亚大陆与其周边海域的热力差异,从而使夏季东亚地区的西南风增强,35°~45°N的北方地区对流层低层的空气辐合和对流层上升运动加强,伴随着在30°N以南的中国南方地区出现异常下沉运动;同时,西南季风的加强也导致夏季在30°~40°N之间的华北地区低层水汽输送加大。在这些因子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北方夏季降水增多,而东南部降水减少。这些结果说明使用LGM时期中国区域不同的重建植被资料可以对东亚季风气候模拟产生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重建可信度高的东亚植被对于降低对气候模拟的不确定性是十分重要的。
韩余赵平周国兵
关键词:末次盛冰期气候模拟植被变化降水
末次冰期冰盛期中国地区水循环因子变化的模拟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ISCCP卫星资料(1983—2006年)的结果显示:青藏高原地区是高云的高值中心;而以四川为中心直到同纬度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是中云的高值区,同时,青藏高原地区是中云的低值中心。利用全球气候模式CCM3嵌套区域模式MM5模拟了现代和末次冰期冰盛期的气候。MM5模拟的结果与ISCCP的卫星资料对比表明:模拟结果再现了中国地区高云和中云分布的主要特征。这暗示云分布的气候特征可能主要由相对湿度决定。同时,通过MM5的结果与NCEP资料的对比也说明,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水汽和温度的垂直分布。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末次冰期冰盛期水循环因子的变化。模拟结果显示:末次冰期冰盛期夏季对流层的温度降低,在对流层中上层存在温度降低的中心;而在冬季在南方的对流层中层存在降温中心,在北方的对流层中上层温度升高。大气中水汽含量与温度变化有很好的正相关,除了冬季北方对流层中上层水汽增加外,水汽含量一般降低,而且在近地层降低的最多,随高度增高水汽变化逐渐变小。但是,水汽的相对变化在对流层上层存在降低的高值中心。相对湿度存在变化,最大的变化超过15%,而且有增加,也有减少。在区域尺度相对湿度不是保守的。相对湿度变化与中云和低云的变化一致。在末次冰期冰盛期,中国地区高云量减少,除中国西南地区外,中云和低云量减少,低云量减少的最多。降水的变化与中云和低云的变化相对应,云量增加降水增加,云量减少降水也减少。从相对湿度和有效降水可以看到在西南地区末次冰期冰盛期变得潮湿,在夏季西北地区也变得潮湿。
刘煜李维亮何金海陈隆勋
关键词:水循环相对湿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