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71045)

作品数:19 被引量:940H指数:12
相关作者:孔繁翔张民于洋谭啸吴晓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南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太湖
  • 5篇微囊藻
  • 5篇蓝藻
  • 4篇水华
  • 3篇越冬
  • 3篇铜绿微囊藻
  • 3篇环境雌激素
  • 2篇底泥
  • 2篇水华蓝藻
  • 2篇同位素
  • 2篇稳定同位素
  • 2篇细胞
  • 2篇流式细胞
  • 2篇蓝藻水华
  • 2篇剂量-反应关...
  • 2篇浮游
  • 2篇浮游细菌
  • 1篇淡水
  • 1篇淡水鱼
  • 1篇蛋白核小球藻

机构

  • 20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东南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作者

  • 19篇孔繁翔
  • 9篇张民
  • 8篇于洋
  • 7篇谭啸
  • 4篇曹焕生
  • 4篇吴晓东
  • 4篇王世和
  • 4篇钱善勤
  • 4篇张晖
  • 4篇邢鹏
  • 3篇曾庆飞
  • 3篇史小丽
  • 2篇张恩楼
  • 2篇高光
  • 2篇陈美军
  • 2篇张晓峰
  • 2篇王美林
  • 1篇谈建康
  • 1篇赵巧华
  • 1篇刘桂民

传媒

  • 6篇湖泊科学
  • 3篇生态学报
  • 3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安全与环境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7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环境雌激素联合作用的分析与预测
探讨环境雌激素类污染物的联合作用和混合物环境风险评价的研究方法,预测和评价多种环境雌激素对生物的联合毒性效应。通过对鲫鱼血清卵黄蛋白原含量的相对变化和暴露浓度的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出17α-乙炔基雌二醇(EE_2)、17β-...
张晖孔繁翔王世和于洋张民陈美军谭啸钱善勤
关键词:环境雌激素剂量-反应关系
文献传递
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水华形成机理的思考被引量:692
2005年
湖泊富营养化依然是我国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重大水环境问题。研究蓝藻水华的形成机制 ,对于科学预测湖泊中蓝藻水华的产生 ,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其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环境意义。为探索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水华形成机理 ,综述了目前对我国大型浅水湖泊蓝藻水华成因研究现状和对水华形成机理的一般认识。分析了导致蓝藻水华形成的化学、物理和生物等主要环境因素 ,论述了蓝藻 ,尤其是微囊藻成为水华优势种的可能原因。认为对水华的形成需要全面认识 ,营养盐浓度的升高可能仅是蓝藻水华形成、且人们可以加以控制的因素之一 ;在探索水华成因时 ,不能仅仅局限于夏季蓝藻水华发生时环境特征的研究与观察 ,而应该提前关注蓝藻的越冬生理生态特征、春季复苏的生态诱导因子及其阈值以及在复苏后 ,蓝藻如何在生长过程中形成群体 ,并逐步成为湖泊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乃至形成水华的过程。并需要对蓝藻越冬的生存对策、蓝藻群体的形成的条件、蓝藻在春季复苏的触发条件及其生态阈值、以及蓝藻在与其它藻类种群竞争中取胜的生理生化特征有足够的认识。蓝藻水华的“暴发”是表观现象 ,其前提还是藻类一定的生物量 ,且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
孔繁翔高光
关键词:富营养化蓝藻水华环境因素
太湖水华蓝藻底泥中复苏和水柱中生长的比较被引量:17
2006年
为了研究太湖底泥中蓝藻的复苏和水柱中的生长,作者自行设计了原位藻类复苏收集器和生长培养器并安放在太湖梅梁湾监测蓝藻复苏释放和生长.实验在藻类的复苏期(2005年3-6月)进行.结果表明在复苏期太湖蓝藻的复苏呈现波动性增加,4月达到最大量.水柱中蓝藻同步的比生长率和生长量也呈现波动性上升,并在5月初达到最大值.浮游动物的存在并没有对蓝藻的生长造成显著的影响.对底泥蓝藻释放和水柱生长进行比较,底泥释放的蓝藻只占藻类生长量的很小一部分(<2.5%).所以,水柱中蓝藻的生长对其优势的确立和水华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曹焕生孔繁翔谭啸杨州张民邢鹏
关键词:蓝藻生长率太湖
水华期间太湖梅梁湾微囊藻原位生长速率的测定被引量:38
2008年
2007年8月太湖发生水华期间采用细胞分裂频率法(FDC)对太湖梅梁湾蓝藻的原位生长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微囊藻的细胞分裂频率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即白天高,最大值约为20%;夜晚低,最小值约为5%.计算得到4个采样点蓝藻原位生长速率分别为0.23,0.19,0.37,0.26d-1.实验同时测定了水体的营养盐水平和叶绿素a的含量,表明较高的细胞分裂频率可能与水体中较高的营养盐水平、叶绿素a含量有关.
吴晓东孔繁翔
关键词:太湖蓝藻水华微囊藻原位生长
环境雌激素联合作用的分析与预测被引量:3
2008年
探讨环境雌激素的联合作用和混合物环境风险评价方法.通过对鲫鱼血浆卵黄蛋白原含量的相对变化和暴露浓度的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出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17β-雌二醇(E2)、双酚A(BPA)、辛基苯酚(OP)及其等毒性固定浓度比例混合物产生雌激素效应的剂量-反应关系;应用相加作用数学模型根据单个化合物的数据预测混合物效应.各化合物非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均以Weibull函数拟合效果最好(R2≥0.92);通过浓度相加模型计算的混合物效应与实验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了4种化合物呈现相加作用方式,在低于单个化合物的有效作用浓度下也会产生显著的混合物效应.说明了现行只对单个化合物进行的环境风险评价可能低估了混合物的环境风险,有待进一步完善.
张晖孔繁翔王世和于洋张民陈美军谭啸钱善勤
关键词:环境雌激素剂量-反应关系
烷基酚类化合物的联合雌激素效应被引量:2
2009年
利用鲫鱼卵黄蛋白原诱导作用的雌激素效应研究烷基酚类化合物的联合雌激素效应,通过对鲫鱼血浆卵黄蛋白原含量的相对变化和化合物暴露浓度的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出17β-雌二醇(E2)、辛基苯酚(OP)、壬基苯酚(p353-NP)及其等毒性固定比例混合物雌激素效应的剂量-反应关系,应用相加作用数学模型根据单个化合物的剂量反应关系可预测混合物效应.各化合物非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均以Weibull函数拟合效果最好,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3,0.94,0.96和0.81,半效应浓度值EC50及其95%置信区间分别为0.092(0.080—0.107),63.89(53.90—71.26),152.61(140.11—168.38),11.11(8.54—14.00)μg.l-1;在各个浓度范围内,得出的混合物效应与通过浓度相加或反应相加模型计算得出的混合物效应有很好的一致性,而简单效应相加法得出的结果误差较大;表明了3种雌激素化合物呈现相加作用方式,在低于单个化合物的有效作用浓度下也会产生显著的混合物效应,效应大小取决于化合物的作用性质、暴露量和质量比例.
张晖孔繁翔于洋张民郭匿春
关键词:辛基酚壬基酚雌激素效应
太湖浮游细菌种群基因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化规律被引量:28
2007年
为认识湖泊中浮游细菌的多样性及其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的方法,研究了太湖梅梁湾和湖心区浮游细菌种群16S rRNA基因多样性以及种群基因组成的季节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浮游细菌种群具有丰富的基因多样性.浮游细菌的丰度、DGGE条带数、种群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均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规律:夏季及秋季浮游细菌的丰度、基因多样性及种群的均匀度较高,而冬季和春季则较低.浮游细菌种群的基因组成随时间变化.梅梁湾浮游细菌的丰度显著高于湖心.梅梁湾与湖心浮游细菌主要建群种的基因型存在显著差异.
邢鹏孔繁翔高光
关键词:PCR-DGGE浮游细菌基因多样性太湖
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外源物质输入对太湖微食物链的贡献被引量:11
2007年
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方法研究了太湖不同营养状态湖区内外源物质对微生物食物链主要成分的贡献.结果表明,在有大量外来物质输入的河口区,细菌、浮游枝角类、溶解性有机物(DOM)和颗粒性有机物(POM)的δ^13C和δ^13N同位素值,溶解性无机碳(DIC)的δ^13C同位素值明显低于其它采样点,这表明河口区受陆源营养物质的影响强烈.其中,DOM的δ^13C平均值和陆源C3植物的δ^13C值-26‰相近,表现出流域外源的排入对湖泊碳库的影响.与从DIC到浮游藻类的分馏值22‰计算得到的浮游藻类δ^13C值相比,POM主要为内源藻类贡献.浮游枝角类的δ^13C的平均值低于POM(0.2‰)和细菌(2.5‰),这可能是由于枝角类脂类的积聚或选择性的摄食δ^13C较为贫化的微型藻类(〈50μm)造成的.根据双组分混合模型(two-member mixing model),在河口区陆源C对细菌生物量的贡献占到61.2%,随着向湖心的推进,内源藻类的贡献逐渐增加(58.5%~92.9%).
曾庆飞孔繁翔张恩楼谭啸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太湖
太湖不同湖区蓝藻细胞裂解速率的空间差异被引量:6
2010年
2009年在太湖蓝藻水华形成初期(五月)、盛发期(九月)和衰亡期(十月和十一月),运用基于颗粒态酯酶,溶解性酯酶以及酯酶衰变常数测定的酯酶活性方法对不同湖区(藻型和草型湖区)蓝藻的细胞裂解速率进行了计算,在测定颗粒态酯酶、溶解性酯酶活性时,同步分析了太湖优势种群中蓝藻叶绿素a的含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a的浓度与颗粒态酯酶、溶解性酯酶活性有很好的相关性,说明以酯酶活性为指标来计算太湖蓝藻细胞裂解速率是可行的.对不同湖区的细胞裂解速率进行比较,可见湖心和西太湖在蓝藻水华形成初期细胞裂解速率分别为0.072,0.048d-1.水华盛发期以及水华衰亡期,湖心和西太湖的细胞裂解速率分别为0.074~0.770d-1,0.014~0.110d-1.太湖湖心磷酸盐浓度比西太湖低,所以蓝藻生长速率慢,导致细胞裂解速率比西太湖高.但是,在梅梁湾和贡湖,衰亡末期磷酸盐浓度比其它月份高,细胞裂解速率也高.4个采样点在衰亡末期的细胞裂解速率比水华形成初期,暴发期和衰亡初期要高,可能的原因是气温和水体温度下降导致蓝藻生长速度减慢.本研究结果表明,太湖蓝藻细胞裂解速率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其具体的影响因素很多,营养盐只是其中一个.
叶琳琳吴晓东于洋孔繁翔
关键词:太湖酯酶活性
4种环境雌激素对淡水鱼卵黄蛋白原诱导的混合物效应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在个体水平上阐明环境雌激素类化合物对易受影响生物的联合毒性作用,探讨混合污染物联合作用和环境风险评价的研究方法.通过对鲫鱼血清卵黄蛋白原含量的相对变化和暴露浓度的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出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17β-雌二醇(E2)、双酚A(BPA)、辛基苯酚(OP)及其等毒性混合物产生雌激素效应的剂量-反应关系,应用联合作用指数和相加作用模型研究4种环境雌激素的联合作用.各化合物非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均以Weibull函数拟合效果最好,决定系数R2≥0.92;效应浓度值及其95%置信限通过自举抽样法得出,其中半效应浓度值EC50及其95%置信区间分别为0.007 9(0.006 8-0.010 0)、0.098 7(0.090 0-0.111 0)、63.50(56.58-70.62)和250.59(228.46-271.99)μg·L^-1.4种环境雌激素混合物效应通过相加作用模型预测在全剂量范围内与实验结果相一致,呈现相似联合作用.相加作用模型是在各个浓度反应水平上展示化合物联合作用的性质,是切实可行的联合作用研究方法,而混合物效应通过联合作用指数评价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张晖孔繁翔王世和于洋张民陈美军谭啸钱善勤
关键词:环境雌激素卵黄蛋白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