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71063)

作品数:6 被引量:42H指数:5
相关作者:赵炳梓张佳宝张辉王秋英王一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土壤
  • 5篇病毒
  • 1篇典型土壤
  • 1篇液体培养基
  • 1篇噬菌体
  • 1篇噬菌体MS2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水界面
  • 1篇培养基
  • 1篇迁移
  • 1篇黏土
  • 1篇菌体
  • 1篇扩增
  • 1篇扩增方法
  • 1篇环境净化
  • 1篇红黏土
  • 1篇不同提取方法
  • 1篇值模拟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6篇张佳宝
  • 6篇赵炳梓
  • 6篇张辉
  • 4篇王秋英
  • 2篇陈效民
  • 2篇张丛志
  • 2篇龚建东
  • 2篇王一明
  • 1篇陈吉

传媒

  • 3篇土壤学报
  • 2篇环境科学
  • 1篇土壤

年份

  • 2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噬菌体MS2和φX174的双层琼脂平板和液体培养基扩增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5
2007年
噬菌体MS2和φX174曾广泛作为指示病毒,用来研究病毒在土柱和田间实验条件下的迁移行为。本文详细介绍了实验室小规模双层琼脂平板扩增和大规模高复数感染法制备纯噬菌体溶液的条件和方法步骤。宿主细菌E.coli(ATCC 15597)的最佳培养时间为90~120min,而E.coli(ATCC 13706)的最佳培养时间为120~150min,在上述时间段内,它们的生长分别进入对数期。小规模双层琼脂平板扩增方法耗时、耗力,但用高复数感染扩增方法可获取一次大量(约500ml)的高浓度纯噬菌体MS2和φX174溶液,它们的含量分别可达1011pfu/ml和108pfu/ml。
王秋英赵炳梓张佳宝王一明张辉陈效民龚建东
关键词:噬菌体
不同提取方法对土壤中病毒回收率的比较被引量:6
2008年
以MS2和ФX174作为指示病毒,系统比较了4种不同提取方法对4种不同性质土壤中的病毒回收率。最终选择含有0.04molL^-1焦磷酸钠的3%牛肉浸膏(pH9.4)作为最有效提取剂;提取剂与含有病毒的土壤充分混合后,离心前调节pH7.2-7.4,然后测上清液病毒含量为最优操作步骤。该提取方法在红壤土、红黏土、潮土上的回收率达到62.9%~97.7%,但在黄泥土上的回收率为30%左右,这可能与黄泥土较高的无定形Fe、Al氧化物含量有关。病毒类型对回收率结果没有显著影响。因此,该方法为研究病毒在我国大部分土壤上的去向和行为提供了平台。
张辉赵炳梓张佳宝
关键词:土壤
我国南方地区红黏土去除病毒能力研究
本研究结合静态和动态批量实验方法。对噬菌体 MS2和φX174在不同处理(非灭菌/灭菌)的红黏土中的吸附和解吸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非灭菌的红黏土对噬茵体 MS2和φX174均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超过98%), 灭菌后...
张辉赵炳梓张佳宝
关键词:红黏土
文献传递
我国典型土壤对病毒等温静态吸附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1
2007年
通过室内等温静态批量平衡吸附实验,采用3种常见的等温线(Freundlich方程、Langmuir方程和Temkin方程)对2种病毒(MS2和X174)在2种处理(非灭菌和灭菌)条件下的6种土壤(红壤土、红粘土、乌栅土、黄泥土、沙质潮土和壤质潮土)中的吸附行为进行了回归拟合.实验结果和模拟结果均表明,土壤性质、病毒性质、土壤中的土著微生物对病毒在土壤中吸附行为均具有重要的影响.红粘土对MS2和X174的平均吸附比例几乎能达到100%,而2种潮土(沙质潮土和壤质潮土)相对较弱;总体来看土壤对X174的吸附能力高于MS2,但灭菌后的土壤对MS2的吸附能力却高于X174.在数值模拟中,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方程均具有理想的相关性.Freundlich方程能够表现出病毒浓度对其在土壤中吸附行为的影响;尽管Langmuir方程能够应用于土壤对病毒吸附能力的比较,但本研究中不能应用Langmuir方程来计算土壤对病毒的最大吸附量.
张丛志赵炳梓张佳宝张辉王秋英
关键词:病毒数值模拟土壤
气-水界面对病毒静态吸附实验结果的影响被引量:5
2007年
气-水界面存在可能导致不能正确评价土壤对病毒的静态吸附能力.本研究通过室内一次平衡法实验,比较分析气-水界面对噬菌体MS2在不同处理(非灭菌/灭菌)的不同土壤中的吸附实验结果影响,同时评价不同程度气-水界面对没有土壤存在时的病毒回收率影响.结果表明,气-水界面存在对吸附实验结果的影响在砂质潮土上最为明显,其次为红壤土,而在红粘土上的影响几乎可忽略,这可能与土壤本身吸附/致死病毒的能力不同有关;土壤灭菌后进一步加剧气-水界面对砂质潮土吸附实验结果的偏差,而在红壤土上则有减弱趋势.气-水界面存在显著降低空白实验病毒回收率,其降低趋势随气-水界面的增加而加剧,当加入土壤后,土壤颗粒有可能阻止病毒接近气-水界面或改变病毒吸附在固-液-气界面的力量,因而气-水界面存在时的空白实验结果并非为真正的空白实验结果,这可能是导致气-水界面引起静态吸附实验结果偏差的主要原因.
张辉赵炳梓张佳宝张丛志王秋英陈吉
关键词:土壤
病毒在土壤中的迁移行为被引量:20
2006年
细菌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广泛存在于化粪池、污水污泥、废水等源头。由于病毒比细菌和原生动物包囊小得多,在通过多孔土壤时不容易被过滤净化,地下水资源的病毒污染已引起各国科学家的高度关注,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已经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工作。也有了一些有关病毒在土壤中迁移行为及其影响机理的文献报道。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在对过去国内外的一些研究结果作一综述,重点探讨影响病毒在土壤中迁移的主要因素,包括(1)影响病毒迁移的水动力学因素;(2)病毒吸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3)影响病毒生存或死亡的因素。土壤物理性质的不均一性是导致微生物和非反应物质之间的迁移行为差异的主要因素。影响病毒在土壤中吸附和死亡的因素很多,比如:土壤类型、病毒类型、pH、离子强度和多价阳离子、有机质、温度、土壤含水量、微粒、微生物活动等,对它们的影响机理进行了一一描述和解释。在指示病毒的选择上,噬菌体(比如MS2、PRD1、X174)已经被广泛用来研究病毒在土柱和田间条件下的迁移行为,并认为它们比较吻合指示病毒所需的各种条件。根据上述综述资料,在文章的最后对病毒迁移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赵炳梓张佳宝
关键词:病毒迁移土壤
土壤对病毒的吸附行为及其在环境净化中的作用被引量:9
2007年
病毒在土壤上的吸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对饮用水的污染威胁。通过一次平衡法实验,比较研究噬菌体MS2和X174在6种不同性质土壤上的吸附行为的差别,同时阐述土壤中本身存在的微生物对土壤吸附行为的影响。总体趋势为土壤对X174的吸附能力高于对MS2的吸附能力;红黏土对病毒的吸附能力最强,而沙质潮土最弱;土壤中本身存在的微生物对土壤吸附病毒的影响依不同类型的土壤和病毒而异,除了红黏土外,灭菌土壤显著增加其对MS2的吸附;但对X174来说,灭菌后显著降低其在红黏土上的吸附,其他5种土壤的灭菌处理对X174的吸附行为没有显著影响。说明红黏土或与红黏土类似性质的材料在净化被病毒污染的水域时可能是一比较理想的病毒吸附剂;而在沙质潮土地区,病毒通过被土壤吸附而达到过滤净化的可能性则比较小。土壤中可能存在某一种或一类特殊微生物,它们可能可以控制病毒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因而进一步研究其机理十分必要。
王秋英赵炳梓张佳宝王一明张辉陈效民龚建东
关键词:病毒土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