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71052)
- 作品数:7 被引量:60H指数:4
- 相关作者:栾胜基赫晓霞艾东侯小阁窦森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SCI检索下环境评价研究的文献计量学评估(1996-2005)被引量:4
- 2008年
- 通过对由SCI检索出的1996-2005年间所发表的1320篇以环境评价(EA)为主题词的论文文献进行计量学统计分析,探求EA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表明,近年来,EA研究保持着稳定的发展态势和对科学工作者持久的吸引力。环境科学、环境与工程是包括EA相关论文的主要分类目录,论文在不同期刊内呈分散分布,Environmental Management、Ecological Economics、Environmental Monitoring和Assessment等是主要的研究成果发表期刊。国际间合作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合作发表的论文在数量和影响力两方面都呈增长态势。另外,研究存在着区域间的不平衡,发达国家处于优势地位。不过,研究也显示了环境评价研究在获取学术资源方面有不容乐观的一面。
- 侯小阁栾胜基杨志芃
- 关键词:环境评价引用率
- 农户经济行为方式对农村环境的影响被引量:24
- 2006年
- 农户经济行为方式的不同,必然导致不同的环境后果。文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微观上农户的职业选择对于我国广大农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重要影响,从而间接影响到我国的农村环境状况。我国目前的农村环境状况之所以呈现出种种不同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最直接的原因,是由于不同的农户经济行为方式选择所造成的。因此,进行农村环境保护,离不开对农户生存状态的认识和研究,只有从根本上提高和改善农户的生存状态,才能达到持续利用与保护农村环境的最终目标。
- 赫晓霞栾胜基
- 关键词:农户经济行为农村环境问题
- 贫困的生存状态对农村环境的影响——云南某山村的案例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贫困是最大的污染者",贫困与环境恶化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互作用关系。为了进一步了解和认识贫困的环境影响,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提出了对农村环境的新定义:对农户而言,农村环境就是他们的生存环境,包括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表征农村环境的两个基本要素土地和农居环境和相应的表征指标。指出在农村环境问题的形成过程中,农户贫困的生存状态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用具体的案例研究说明,在贫困山区,农户的贫困对于农户的生产与生活进步都产生了很大的限制,因此对于农村环境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应该从改善农户的经济行为开始,并且以摆脱贫困,改善农户的生存状态为目标,才可能最终达到改善农村环境,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
- 赫晓霞栾胜基艾东
- 关键词:农村环境农村环境问题贫困
- 农户能源利用方式的选择与农村环境的变化:某贫困山村薪炭林利用案例研究被引量:11
- 2006年
- 为了深入了解农户能源利用状况与农村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一个贫困山村进行了为期15天的实地考察。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访谈等方式,收集了50余份问卷和大量原始数据、图片资料,发现当地农户在利用薪材能源作为燃料直接燃烧时并不会带来对当地森林资源的破坏,但能源利用效率不高;而在用薪材能源作为香菇培养基原料时显著地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却也严重影响了当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由此可见,能源利用方式的选择与农村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为了保证农村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人们需要同时考虑农村环境的承载能力,这就决定了改善农户能源利用状况不能单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目标。在结合当地客观条件,综合当地政府、当地农户的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地能源利用的最佳方向应该是:在不增加农民支出前提下,鼓励农民改善薪材能源的利用方式,力图达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双赢”目的。
- 赫晓霞李文龙张晓楠朱慧武
- 关键词:能源利用方式能源利用效率农村环境
- 传统生存方式变迁对农村环境的影响被引量:8
- 2006年
-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户的生存方式开始逐步由传统的生存方式逐步转变为现代的生存方式。在具体的案例研究过程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传统生存方式的环境友好的一面,也可以看到传统生存方式变迁过程中农户经济行为变化对于农村环境的不利影响。与此同时,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新的现代生产生活要素的介入,在不断使农户的生活逐步走向现代化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环境问题。总之,农村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传统生存方式本身存在的问题,也来自于生存方式变迁过程中新的外部物质的介入,因此,对于农村环境的改善需要同时从这两方面着手,在改善农户生存方式的同时,更要从根本上控制外部的污染物质的介入。
- 赫晓霞栾胜基艾东
- 关键词:农村环境问题农户经济行为
- 连续提取对土壤腐殖质组分数量与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2
- 2007年
- 以暗棕壤为供试土壤,研究了NaOH和NaOH+Na4P2O7连续提取对土壤腐殖质组分数量和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两种提取剂得到的土壤腐殖质组分总量相差不大,并且其中HA组分的数量均高于FA组分。随提取次数增加,胡敏酸(HA)、富里酸(FA)和胡敏素(HM)的绝对数量均下降,HA、FA的相对数量也下降,而HM的相对数量则增加。以NaOH为提取剂时,最后得到的腐殖质组分中FA的相对比例高于HA;而用NaOH+Na4P2O7为提取剂时,最后得到的腐殖质组分中HA的相对比例则高于FA。连续提取过程中,HA、FA的色调系数(Δlogk)和活化度(AD)通常呈增加趋势,而相对色度(RF)下降,说明后提取出的HA、FA的缩合度较低,脂族性较强。用RF来表征HA、FA特性变化更为合适。
- 张晋京宋祥云窦森
- 结构性环境问题--我国环境评价遭遇的“结构”困境被引量:4
- 2008年
- 近年来"结构性环境问题"在我国频发,尤其是结合项目环境影响评价(EIA)制度而突出表现为一种困境——"符合环保先进标准的高环境风险项目"。当前学界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逐渐从物理层面转向社会层面,然而,对环境评价的研究还停留在基于环境要素功能特征的方法改进和制度完善,当前的结构性环境问题反映出的环境资源在不同利益群体间的不合理性分配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到。由此,文章借助析出的环境问题两个主要影响变量: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和配置结构的合理性,对"结构性环境问题"的产生过程和特征进行了分析。进而,文章借助系统论的功能-结构理论,结合厦门PX项目事件,认为现有环境评价主要定位于"功能性"特征,还不能针对性地把握结构性环境问题,由此面临结构性困境。为了避免这种困境,有必要进一步展开针对结构性环境问题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制度研究,而且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构性"转化也具备着基础理论的支持。
- 侯小阁栾胜基艾东
- 关键词:环境评价环境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