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2007A020400003)
-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3
- 相关作者:郭建夫黄永相陈志强王慧杨祁云更多>>
-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华南杂交稻亲本间产量配合力评价与分子标记鉴定被引量:3
- 2013年
- 选用华南地区广泛应用的8个杂交稻不育系与10个恢复系,按NCII设计配制2套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61个,通过在湛江的2年种植试验,结合62对与产量性状QTL连锁SSR标记,对18个亲本的产量配合力进行综合评价和标记位点鉴定。结果表明:供试亲本间一般配合力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不育系珍汕97A、万金A和恢复系直龙、广恢3550的一般配合力相对较高;2套组合共检测出36个与亲本产量配合力显著相关的标记位点,其中RM1、RM216、RM231和RM542为2套材料所共有;检测出的杂合标记位点中,23个为增效标记位点,13个为减效标记位点,其中杂合标记位点RM231、RM209可使F1的单株粒重增加13.50%和16.43%。该结果可为华南地区杂交稻育种的亲本改良及选配提供理论指导。
- 黄永相郭建夫王慧陈志强
- 关键词:杂交稻配合力SSR标记标记位点
- 空间诱变水稻品系抗稻瘟病遗传及微卫星多态性分析被引量:12
- 2008年
- 【目的】研究空间诱变水稻品系对稻瘟病的抗性遗传基础,分析其基因组的微卫星多态性。【方法】将3个空间诱变抗病品系H1、H2及H3与普感亲本丽江新团黑谷(LTH)杂交,采用稻瘟病代表性菌株鉴定其F1代和F2代群体,分析诱变品系的抗瘟性遗传基础;同时采用覆盖整个水稻基因组的225对微卫星引物分析诱变品系与原种对照,探讨诱变品系的基因组突变情况。【结果】3个诱变品系对两个代表性菌株的抗性均为显性,其中H1对菌株GD0193和GD3286的抗性均受主效单基因控制,H2和H3对菌株GD3286的抗性均受两对主效基因控制,H2对菌株GD0193的抗性表现出复杂的遗传基础,H3对菌株GD0193的抗性受主效单基因控制;3个诱变品系的微卫星多态性频率各不相同,在不同染色体的突变频率也不相同。【结论】空间诱变可使水稻产生抗病基因,抗病品系的基因组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
- 肖武名杨祁云陈志强王慧郭涛刘永柱朱小源
- 关键词:稻瘟病空间诱变微卫星多态性
- 华南杂交稻亲本米质性状配合力的SSR标记鉴定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筛选与华南地区杂交稻亲本米质性状配合力连锁的分子标记,为华南地区杂交稻亲本米质改良和选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利用SSR标记技术,结合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对华南地区18个杂交稻亲本配制的61个F1进行亲本米质性状相关性及配合力分子标记鉴定。【结果】从糙米率、米粒长和米粒长宽比3个性状来看,不育系和恢复系对F1的相关系数相近;垩白粒率、垩白度、碱消值和直链淀粉含量等性状,恢复系与F1的相关系数则显著大于不育系,同时双亲间遗传距离与F1的相关系数也相对较高。经标记筛选获得了与这些性状极显著相关的17个亲本SSR分子标记,其中,直链淀粉含量6个,即RM5、RM250、RM274、RM549、RM336和RM427;碱消值5个,即RM236、RM18、RM274、RM336和RM427;垩白粒率两个,即RM5和RM276;糙米率、精米率、垩白度及胶稠度各1个,依次为RM274、RM246、RM276、RM549。【结论】筛选的SSR标记可以直接用于华南杂交稻的米质预测及亲本配合力分子辅助育种改良。
- 黄永相郭建夫王慧陈志强
- 关键词:杂交稻米质配合力SSR标记
- 华南地区常规籼稻主栽品种间亲缘系数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品种间亲缘系数是研究作物品种间遗传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方法.对华南地区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主栽品种的亲缘系数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近50年来华南地区基于亲缘系数的水稻品种遗传多样性呈"W"型变化,3个高点分别出现在1957年前、1970—1979年和2000—2008年,3个低点分别出现在1957—1969年和1980—1989年.基于亲缘系数的品种聚类结果较直观地反映了近50年来华南地区籼稻品种的遗传关系及其品种演变特点,与该地区不同时期主要围绕着少数几个骨干亲本进行品种改良的特点相吻合.本研究获得的华南地区近50年来水稻品种遗传多样性呈"W"型变化这一结果说明,基于品种间亲缘系数的华南地区品种遗传多样性未经历持续的下降或上升,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 刘传光周新桥陈达刚周汉钦冯道基李丽君李巨昌张桂权陈友订
- 关键词:常规籼稻亲缘系数
- 华南晚籼型杂交稻蒸煮食味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采用包括遗传主效应和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种子遗传模型,对华南地区不同环境条件下晚籼型杂交稻的稻米蒸煮食味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恢复系对晚籼型杂交稻组合的糊化温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的作用大于不育系。除二倍体胚基因和三倍体胚乳核基因效应外,晚籼型杂交稻的稻米蒸煮食味品质性状还受二倍体母体核基因及细胞质基因效应影响。其中,胚乳显性效应对糊化温度和胶稠度的影响最为明显,而细胞质效应则对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较大。同时,不同遗传体系与环境的互作效应也明显影响蒸煮食味品质性状的表现。进一步研究表明,糊化温度是以普通遗传率为主,而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则以互作遗传率为主。
- 黄永相郭涛司徒志谋郭建夫
- 关键词:杂交稻蒸煮食味品质遗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