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13YZ091)

作品数:12 被引量:127H指数:8
相关作者:陈新军方舟刘必林李建华陈芃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教育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柔鱼
  • 5篇角质
  • 3篇头足类
  • 3篇茎柔鱼
  • 2篇硬组织
  • 2篇渔业
  • 2篇年龄
  • 2篇种群
  • 2篇外海
  • 2篇秘鲁外海
  • 2篇北太平洋
  • 1篇形态学
  • 1篇性成熟
  • 1篇遗传学
  • 1篇渔获
  • 1篇渔获量
  • 1篇渔业生物
  • 1篇渔业生物学
  • 1篇渔业资源
  • 1篇日龄

机构

  • 12篇上海海洋大学
  • 6篇教育部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12篇陈新军
  • 7篇方舟
  • 6篇刘必林
  • 5篇李建华
  • 2篇陈芃
  • 1篇金岳
  • 1篇杨文波
  • 1篇徐洁
  • 1篇李云凯
  • 1篇张忠
  • 1篇苏杭
  • 1篇丁琪
  • 1篇官文江
  • 1篇陆化杰
  • 1篇胡飞飞
  • 1篇胡贯中

传媒

  • 6篇海洋渔业
  • 4篇水产学报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太平洋东部柔鱼群体角质颚生长特性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角质颚是头足类重要的硬组织,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信息。本文根据2010年5~6月和2012年5~7月我国鱿钓船在北太平洋海域(170°E^172°W、38°N^41°N)采集的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样本,对柔鱼东部群体的角质颚形态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利用耳石推测的柔鱼日龄建立其生长方程。主成分分析认为,上头盖长(UHL)、上脊突长(UCL)和上侧壁长(ULWL)为柔鱼上颚的主要形态参数,下喙长(LRL)、下喙宽(LRW)和下侧壁长(LLWL)为柔鱼下颚的主要形态参数。AIC(Ak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on)准则认为,6项角质颚主要参数与日龄的关系均以自然对数建立的生长方程为最适。分析发现,上颚生长方程的系数均大于下颚,说明上颚的生长速度大于下颚,而喙部生长方程的系数相近且最小,说明喙部生长速度较慢;上下颚比较发现,上颚头盖脊突较下颚的生长快,而喙部和翼部的生长相似。
金岳方舟李云凯陈新军胡慧凌
关键词:柔鱼北太平洋
基于渔获量平均营养级的东南大西洋渔业资源状况分析被引量:12
2015年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1950-2012年东南大西洋渔获量连续统计数据,结合Fishbase提供的相关渔获物的营养级(TL),探讨了63年间东南大西洋渔获量平均营养级(MTL)的变化情况,以此来判断东南大西洋渔业资源状况。研究认为,MTL变动大致可分三个阶段:(1)1950-1963年,MTL呈现下降趋势,降低至历史最低点的2.80;(2)1963-1972年,MTL呈现急剧上升趋势,增至第一个高峰值3.49;(3)1972-2012年大部分年份(85.4%)MTL都在3.30-3.50之间波动,其中1996年达到历史最高点的3.60。东南大西洋渔获物Fi B指数总体上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950-1963年,Fi B小幅波动增长;1963-1972年,Fi B呈现急剧上升趋势;1972-2012年,Fi B呈现平稳下降趋势。研究认为,东南大西洋海洋生态系统未被破坏,渔业资源处于未充分开发状态,仍然有较好的开发和利用潜力。
张忠杨文波陈新军丁琪
关键词:渔业资源
利用角质颚研究头足类的年龄与生长被引量:22
2014年
年龄与生长是渔业基础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体长频度法估算头足类的年龄并不可靠,然而利用硬组织来研究头足类的年龄和生长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角质颚作为头足类少数硬组织之一,具有结构稳定、耐腐蚀以及信息储存良好等特点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从角质颚的长度、角质颚生长纹的观察、初始纹的形成、生长纹周期性的证实以及日龄鉴定等方面综述了角质颚在头足类年龄和生长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认为,尽管角质颚在头足类的年龄与生长的研究中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是在利用生长纹鉴定年龄的方面还有所欠缺,较为成功仅为真蛸(Octopus vulgaris)和玛雅蛸(O.maya),缺乏对其他头足类种类的研究,需要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给予关注。
刘必林陈新军方舟李建华
关键词:年龄头足类
基于角质颚外部形态学的柔鱼种群判别被引量:20
2015年
根据2012年5~10月在北太平洋海域(153°E^180°E,39°N^45°N)采集的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样本,对柔鱼的两个群体(秋生群和冬春生群)的胴长(ML)、质量(BW)、角质颚等形态参数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角质颚形态参数对2个群体进行判别。结果表明,两个群体在胴长和质量上均具有显著差异,秋生群体柔鱼的角质颚所有形态参数均小于冬春生群体的均值;均数差异假设检验结果表明,两个群体在上脊突长/胴长(UCL/ML)、上喙长/胴长(URL/ML)、上喙宽/胴长(URW/ML)、上侧壁长/胴长(ULWL/ML)、上翼长/胴长(UWL/ML)、下喙长/胴长(LRW/ML)、下喙宽/胴长(LRW/ML)、下侧壁长/胴长(LLWL/ML)和下翼长/胴长(LWL/ML)的形态参数比例指标上差异显著(P<0.05)。冬春生群雌、雄个体只在下脊突长/胴长(LHL/ML)上差异显著(P<0.05),而秋生群雌雄个体在上脊突长/胴长(UHL/ML)、UCL/ML、ULWL/ML、UWL/ML、LHL/ML和LWL/ML上差异显著(P<0.05)。逐步判别分析建立种群判别函数,判别正确率为90.9%,结合主成分分析结果建立的判别函数正确率为76.9%。利用逐步判别分析对两种群雌、雄个体建立判别函数,冬春生群的判别正确率为55.1%,秋生群为70.5%。研究认为,冬春生群和秋生群在角质颚上差异明显,可利用判别分析对两者进行有效的划分,但是进一步的种群划分需要考虑性别差异。
陈芃方舟陈新军
关键词:柔鱼种群北太平洋
内壳在头足类年龄与生长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0
2015年
年龄与生长是渔业基础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体长频度法估算头足类的年龄并不可靠,而利用硬组织来研究头足类的年龄和生长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内壳作为头足类少数硬组织之一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内壳的提取、保存、制备、观察,生长纹的特征,生长纹周期性以及日龄鉴定等方面综述了其在头足类年龄和生长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认为,柔鱼类内壳因其生长早期的生长纹不清晰而无法用来鉴定其整个生活史的年龄;乌贼类内壳因其生长受环境尤其水温的影响显著,因此并不适合用作年龄鉴定的材料;而章鱼类内壳在其年龄和生长研究中应用前景最广泛。今后的研究希望能够在年龄鉴定基础上,开展内壳时间序列上的微量元素与稳定同位素研究,为进一步分析头足类的种群结构、摄食生态、栖息环境以及生活史等内容提供基础资料。
刘必林陈新军李建华
关键词:年龄头足类
个体生长对秘鲁外海茎柔鱼角质颚形态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8
2016年
为研究个体生长对茎柔鱼角质颚形态变化的影响,本研究根据2009–2014年中国鱿钓船在秘鲁外海(79°22′~84°30′W、10°00′~18°16′S)采集的茎柔鱼样本,提取出1208尾茎柔鱼的角质颚,对角质颚的12项外部形态进行测量,并利用角质颚微结构的生长纹来估算茎柔鱼的日龄,采用方差分析法(ANOVA)分析了不同胴长组、不同日龄组以及不同性成熟阶段角质颚主要外部形态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角质颚各形态参数在雌、雄个体间的差异性极显著(P〈0.01),且雌性个体的角质颚大于雄性个体。最小显著差多重比较法(LSD)结果显示,在不同胴长组、不同日龄组和不同性成熟阶段,雌、雄个体角质颚的生长存在差异,相同性别个体角质颚不同部位的生长也不同;在胴长大于400 mm、雌性个体大于300日龄、雄性个体大于250日龄以及性腺成熟度在Ⅲ期以后时,角质颚的生长较为缓慢。研究表明,个体大小、日龄和性成熟对茎柔鱼角质颚的形态变化有一定的影响。
胡贯宇陈新军方舟
关键词:茎柔鱼形态学日龄性成熟
茎柔鱼耳石和角质颚微结构及轮纹判读被引量:24
2015年
为了研究耳石和角质颚微结构在茎柔鱼年龄鉴定中的应用,实验根据2013年7-10月中国鱿钓船在秘鲁外海(79°57′~83°24′w、10°54′~15°09′s)采集的茎柔鱼样本,提取出39尾茎柔鱼的耳石、上角质颚和下角质颚,对其微结构进行分析,并对微结构的生长纹进行计数及其差异性比较。结果显示,角质颚微结构头盖背侧区域的生长纹较为完整,通过观察头盖背侧边缘的生长纹可以消除喙部被腐蚀所产生的影响;下角质颚与上角质颚的微结构十分相似,均具有喙部纵向生长纹和喙部截面纵轴,然而,在形态和色素沉着等方面又有所不同。分析认为,耳石轮纹数与上颚轮纹数、耳石轮纹数与下颚轮纹数以及上颚轮纹数与下颚轮纹数均呈线性相关关系,并且直线的斜率与1差异性不显著(P〉0.01),相关系数均接近1。研究表明,上、下角质颚微结构均能较好地估算茎柔鱼的日龄,角质颚可被用于头足类年龄与生长的研究。
胡贯宇陈新军刘必林方舟
关键词:茎柔鱼耳石微结构
秘鲁外海茎柔鱼繁殖生物学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根据我国鱿钓渔船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秘鲁外海采集的2 489尾茎柔鱼样本,对其繁殖生物学内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渔获以雌性个体为主,雌雄比例为3.99∶1。渔获物成熟个体所占比例较小,雌、雄分别为10.4%和21.3%,但各月均有成熟雌性个体出现,说明茎柔鱼全年产卵。茎柔鱼Ⅰ-Ⅳ期性腺指数随着性腺成熟度等级增加而不断增大(P〈0.05),Ⅴ期时随着生殖作用的进行性腺指数较Ⅳ期有所下降。缠卵腺重与缠卵腺长呈明显的幂函数关系。茎柔鱼Ⅰ-Ⅳ期缠卵腺指数随着性腺成熟度等级增加而不断增大(P〈0.05),Ⅴ期时随着排卵作用进行缠卵腺指数较Ⅳ期有所下降。成熟个体比率与胴长拟合Logistic曲线显示,雌性茎柔鱼性成熟胴长为539 mm,雄性为507 mm。
刘必林陈新军陈海刚胡贯中李建华
关键词:茎柔鱼秘鲁外海繁殖生物学种群产卵场
头足类分类鉴定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7年
头足类作为软体动物门中的重要组成,不仅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且还是海洋生态系统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加大对头足类的开发利用已成为世界各国的目标之一。头足类种类繁多,通常是抹香鲸等高等动物的重要饵料,因此其分类鉴定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方法和材料两个方面对头足类的分类鉴定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与总结。传统的外部形态学与生态学在头足类的分类鉴定已经相当成熟,耳石是头足类信息的良好载体,可作为种类和种群划分的主要依据;角质颚是头足类的主要摄食器官,具有稳定的形态特征、良好的信息储存以及耐腐蚀等特点,不同种类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别,是分类鉴定的良好材料。头足类的分类鉴定要在发挥传统分类学优势的同时,加大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力度,并将二者结合,相互佐证。此外,还应加强对头足类硬组织的研究和基础资料积累,并建立完整的数据库及检索系统,使其在分类鉴定中得到更加有效的应用。
胡飞飞陈新军刘必林李建华
关键词:头足类硬组织分子遗传学
基于空间相关性的西北太平洋柔鱼CPUE标准化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CPUE标准化方法通常都假设名义CPUE之间是相互独立且没有相关性,然而鱼类集群分布通常存在着空间相关性,为此本研究以西北太平洋柔鱼的CPUE标准化为例,采用1999—2012年6—11月中国鱿钓生产数据以及对应的海表面温度和叶绿素浓度的环境数据,将空间相关性加入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GLM)中。在空间GLM模型中运用4个距离模型(指数模型、球面模型、线性模型和高斯模型),进行标准GLM模型和4种空间GLM模型的CPUE标准化结果比较。结果发现,4种空间GLM模型均比标准GLM模型的最小信息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更小,标准化结果更准确。同时,在4个距离模型中,指数模型的AIC值最小,其CPUE标准化结果最佳。研究表明,在CPUE标准化中,鉴于鱼类集群与分布特性,应该充分考虑空间相关性这一因素。
徐洁官文江陈新军
关键词:柔鱼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