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4BAB205033)

作品数:13 被引量:45H指数:4
相关作者:顾兵李华南王烁宇张水印张思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脊髓
  • 8篇脊髓损伤
  • 7篇脊髓挫伤
  • 7篇挫伤
  • 5篇创伤
  • 5篇创伤性
  • 5篇创伤性脊髓损...
  • 3篇细胞生成素
  • 3篇急性
  • 3篇甲氨蝶呤
  • 3篇红细胞生成
  • 3篇红细胞生成素
  • 3篇促红细胞生成...
  • 2篇神经保护
  • 2篇泼尼松
  • 2篇细胞
  • 2篇免疫
  • 2篇急性期
  • 2篇甲基泼尼松龙
  • 1篇蛋白

机构

  • 11篇江西科技师范...
  • 8篇江西中医药大...
  • 2篇江西省中医院
  • 1篇南昌大学
  • 1篇江西科技师范...

作者

  • 11篇顾兵
  • 9篇王烁宇
  • 9篇李华南
  • 8篇张水印
  • 5篇张思
  • 4篇张国福
  • 4篇王俊
  • 2篇李华南
  • 2篇肖寒贫
  • 1篇肖依文
  • 1篇朱笃
  • 1篇金建波
  • 1篇吴文婷
  • 1篇常军

传媒

  • 6篇神经药理学报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药物生物技术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readScan步态分析系统在评价大鼠脊髓挫伤模型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TreadScan步态分析系统在评价大鼠脊髓挫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模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连有PinPoint?精密接触传感器的BenchmarkTM立体定位颅脑撞击器制备脊髓挫伤大鼠模型,利用Image J图像分析软件测定伤后30 min损伤中心及其邻近区域的初始损伤体积,应用TreadScan步态分析系统描述术前及伤后7、14、21、28 d大鼠的行为学特征,采用Harris氏HE染色结合Luxol固蓝染色技术观察伤后1、7、14、28 d损伤组织的形态学改变。结果:模型组脊髓初始损伤体积为(4.17±0.15)mm3(n=5),范围在4.02至4.32 mm3之间,呈近似正态分布。与术前比较,模型组术后各项行为学参数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伤后模型组脚印面积、步长、瞬间跑速、正常步序比均下降显著(P<0.05),而跨步时间、摆动时间、后脚脚间距、最小纵向偏差均显著上升(P<0.05)。伤后1 d除损伤中心外,邻近区域组织形态基本完好,但是随时间延长,模型组组织溃变和髓鞘脱失的严重程度显著高于假手术组,且有向周边蔓延趋势。结论:采用连有PinPoint?精密接触传感器的BenchmarkTM立体定位颅脑撞击器制备的脊髓挫伤大鼠模型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应用TreadScan步态分析系统能够客观准确的评价大鼠SCI后的运动功能。
张思顾兵王烁宇李华南张国福张水印
关键词:脊髓挫伤行为学评价步态分析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与甲基泼尼松龙早期治疗大鼠脊髓挫伤的形态学研究
2011年
目的:比较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uEPO)与甲基泼尼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早期治疗大鼠脊髓挫伤的形态学变化。方法:采用BenchmarkTM颅脑损伤撞击器制备大鼠脊髓挫伤模型,损伤30 min后,rHuEPO组腹腔注射(ip)rHuEPO(5 000 UI·kg-1.BW),MP组尾静脉注射(iv)甲泼尼龙琥珀酸钠(30 mg·kg-1.BW)。采用Harris氏HE染色,Luxol固蓝染色,神经元核抗原(neuronalnuclei,NeuN)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结果:损伤1,3 d后,MP组挫伤中心及前、后3,5 mm处灰质前角神经元存活数量、残存髓鞘面积及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数均高于rHuEPO组。损伤14,28 d后,rHuEPO组挫伤中心及邻近部位囊腔区域面积和星形胶质细胞抑制率高于MP组。同时,rHuEPO组挫伤中心及前、后3,5 mm处灰质前角神经元存活数量、残余髓鞘面积均显著高于MP组(P<0.05)。结论:30 mg·kg-1.BW MP早期治疗大鼠脊髓挫伤第一周能显著改善神经元存活、髓鞘脱失和星形胶质细胞增生。随着时间的延长,rHuEPO的长期疗效逐渐显著。
顾兵王烁宇李华南王俊张水印
关键词:创伤性脊髓损伤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甲基泼尼松龙免疫组织化学
甲氨蝶呤对大鼠脊髓挫伤急性期氧化损伤相关蛋白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对大鼠脊髓挫伤急性期氧化损伤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采用连有PinPoint TM精密接触传感器的BenchmarkTM立体定位颅脑撞击器制备脊髓挫伤大鼠模型。伤后30min,治疗组皮下注射MTX(0.5mg/kg,按体质量计),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3、6、12、24、48、72h进行动物采血和组织取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3-硝基酪氨酸(3-nitrotyrosine,3-NT)的含量以及损伤组织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d oxidation protein products,AOPP)和蛋白羰基(protein carbonyl)的含量。结果:术后各时间点,假手术组血浆中3-NT的含量以及组织中AOPP和蛋白羰基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2~72h,治疗组血浆中3-NT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72h,治疗组组织中AOPP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术后各时间点损伤组织中蛋白羰基的含量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TX阻止脊髓继发性损伤可能与减少氧化损伤相关蛋白的形成有关。
张思顾兵李华南王烁宇张水印
关键词:甲氨蝶呤脊髓挫伤急性期3-硝基酪氨酸晚期氧化蛋白产物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物的神经保护作用综述被引量:2
2012年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作为一种新型的神经保护剂,大剂量全身性地使用会引发严重的血源性不良反应。该文概括EPO主要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并对无血源副作用的EPO衍生物进行分类,而后重点介绍它们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的应用,旨在对目前EPO衍生物的开发现状有一个科学认识。
顾兵金建波李华南王俊王烁宇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物模拟肽氨甲酰化促红细胞生成素神经保护
苦杏仁苷抗肿瘤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4年
苦杏仁苷具有镇咳平喘、抗肿瘤、抗炎、抗氧化等药理活性,尤其是在抗肿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经成为使用最广的治疗癌症的备选药物。然而苦杏仁苷抗肿瘤机理尚无统一观点,甚至有的研究机构质疑苦杏仁苷的抗肿瘤活性。依据近年来苦杏仁苷抗肿瘤研究文献,文章阐述了苦杏仁苷的抗肿瘤活性及机理。
常军肖依文吴文婷顾兵朱笃
关键词:苦杏仁苷抗肿瘤药理
急性脊髓损伤后的氧化应激及其抗氧化治疗被引量:8
2012年
急性脊髓损伤可导致严重的运动、感觉功能障碍,由自由基引起的氧化应激在继发性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有效的抗氧化干预抑制损伤后生物大分子的过氧化反应,将成为药物治疗脊髓损伤的一条策略。本文主要介绍氧化应激的产生原因、作用过程和参与急性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并综述抗氧化药物实验研究的最新进展,旨在为寻找安全有效的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张思王烁宇李华南张国福顾兵
关键词:脊髓损伤氧化应激抗氧化
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康复作用的研究现状被引量:9
2013年
脊髓损伤常引发神经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不仅需要接受正规的临床治疗,还需配合进行康复训练。大量动物实验研究表明,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运动功能恢复效果显著。本文主要介绍跑台训练、自发性转笼、楼梯攀爬、游泳、减重跑台训练以及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的康复效应,并对其优缺点进行评述。
肖寒贫顾兵王烁宇李华南张水印
关键词:脊髓损伤康复
大剂量甲强龙冲击治疗大鼠脊髓挫伤的形态学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评价大鼠脊髓挫伤模型的稳定性及大剂量甲强龙冲击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BenchmarkTM颅脑撞击器建立大鼠脊髓挫伤模型。甲强龙组在伤后30 min尾静脉注射甲强龙(30 mg.kg-1BW)。运用Image J软件测量撞击区域的损伤体积。斜板试验评价动物后肢运动功能。采用Harris氏HE染色法结合尼氏染色、Luxol固蓝染色观察损伤组织的形态学改变。结果脊髓的平均损伤体积为(4.12±0.17)mm3,范围在3.95~4.29 mm3之间。甲强龙组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大鼠在斜板上维持的角度逐渐增大,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伤后28 d,脊髓损伤中心及邻近部位囊腔区域面积明显减小。伤后1、3 d,损伤中心灰质部神经元存活数量较多,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伤后各个时间点,距损伤中心前后3、5 mm处灰质部前角神经元存活数量较多,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伤后14、28 d,脊髓损伤中心及前后3 mm、5mm处髓鞘面积均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建立的控制性脊髓挫伤大鼠模型稳定性高。大剂量甲强龙冲击治疗可能通过保护神经元和髓鞘免受继发性损害而改善后肢运动功能。
顾兵王俊李华南金建波王烁宇
关键词:创伤性脊髓损伤挫伤甲强龙冲击疗法形态学
甲基泼尼松龙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急性脊髓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通过探讨甲基泼尼松龙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急性脊髓炎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提高临床有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脊髓炎患者1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应用甲基泼尼松龙治疗,研究组应用甲基泼尼松龙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的肌力改善2级时间、下地行走时间、括约肌功能恢复时间,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感知功能、痛觉、触觉ASIA评分,并统计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肌力改善2级时间为(11.98±1.05)d、下地行走时间为(13.66±1.01)d、括约肌功能恢复时间为(9.83±1.07)d,均短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运动功能评分为(36.78±1.04)分、感知功能评分为(33.93±1.08)分、痛觉评分为(65.48±1.12)分、触觉评分(66.64±1.16)分,治疗有效率为94.29%,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基泼尼松龙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急性脊髓炎能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治疗有效率并减少并发症。
毛元潮曹铭华江顺福
关键词:甲基泼尼松龙地塞米松急性脊髓炎疗效
促红细胞生成素早期治疗大鼠脊髓挫伤的形态学研究
2013年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早期治疗大鼠脊髓挫伤的形态学与行为学改变。方法:采用BenchmarkTM颅脑损伤撞击器制备大鼠脊髓挫伤,并在伤后30min腹腔注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5000UI.kg-1.BW)或者生理盐水。斜板试验和BBB评分法评价动物后肢运动功能。采用Harris氏HE染色法结合尼氏染色、Luxol固蓝染色观察损伤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应用血常规和血液流变学监测红细胞增生作用。结果:EPO组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大鼠在斜板上维持的角度和BBB评分逐渐增大,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伤后7、14、28d,脊髓损伤中心及邻近部位囊腔区域面积明显减小;距损伤中心前后3、5mm处灰质部前角神经元存活数量较多,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伤后14、28d,脊髓损伤中心及前后3、5mm处髓鞘面积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伤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压积均呈逐渐上升趋势。伤后14d开始,全血低切黏度、中切黏度有显著提高,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EPO治疗可能通过促进神经元存活、减少髓鞘脱失而减轻继发性损伤,最终改善后肢运动功能,但是增加了血源性不良反应的风险。
顾兵王烁宇李华南王俊张水印
关键词:创伤性脊髓损伤促红细胞生成素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元髓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