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2003C34007)

作品数:4 被引量:42H指数:3
相关作者:马廉罗敏洁冯学永谢庆东黄天华更多>>
相关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汕头大学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人脐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干细胞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人脐带
  • 2篇神经细胞
  • 2篇脐带
  • 2篇间充质
  • 1篇丹参
  • 1篇蛋白
  • 1篇定植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外周血
  • 1篇新生鼠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改变
  • 1篇血细胞
  • 1篇血性
  • 1篇人脐带间充质...

机构

  • 4篇汕头大学医学...
  • 2篇汕头大学
  • 1篇汕头大学医学...

作者

  • 4篇马廉
  • 3篇罗敏洁
  • 3篇冯学永
  • 2篇林晓波
  • 2篇蒋学武
  • 2篇黄天华
  • 2篇谢庆东
  • 1篇林丽敏
  • 1篇崔冰琳
  • 1篇张艳萍
  • 1篇马桂霞
  • 1篇杨立业
  • 1篇何红燕
  • 1篇王鸿武
  • 1篇肖平
  • 1篇唐秋灵
  • 1篇罗梅娟
  • 1篇肖升平

传媒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的形态学改变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研究人脐带华尔通胶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神经细胞的形态学特征,为神经细胞移植探索细胞来源。方法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诱导人脐带来源的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对分化和未分化的细胞进行观察;了解细胞分化同形态学改变的关系。结果丹参可诱导人脐带MSCs向神经样细胞分化,光镜下细胞变短,体积变小,细胞形成双极或多极的细胞体,细胞呈星型,部分细胞的胞质收缩形成细胞的突起;扫描电镜下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诱导后,细胞胞体形成多样的神经样轴突,细胞之间形成网络样的连接;透射电镜下,丹参诱导后,细胞内结构、细胞器发生明显变化,细胞成熟,胞质内可见大量的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游离的核糖体等,诱导后的细胞可见尼氏体样结构——大量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广泛分布的游离核糖体和发达的线粒体;诱导后的细胞也表达神经细胞的标记。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不仅诱导人脐带来源的MSCs发生神经样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同时伴发有细胞分化的过程和神经细胞杯记表达,证明人脐带来源的MSCs具有分化为神经细胞的能力。
何红燕崔冰琳冯学永肖平林晓波蒋学武罗敏洁马廉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学神经细胞
丹参诱导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被引量:21
2005年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人脐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方法利用FACScan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表面抗原CD29、CD44、CD59、CD33,用丹参注射液诱导人脐血原代细胞和脐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并与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常苷脂(GM1)的诱导作用比较,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分化和未分化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人脐血原代细胞中MSCs的表耐标记CD29、CD44、CD59阳性率分别为10.7%、37.27%和66.67%,而造血细胞的表面标记CD33阳性率仅为0.33%。人脐血传代细胞(第5代)MSCs的表面标记CD29、CD44、CD59的阳性率分别为40.2%、70.5%和95.4%。原代培养的贴壁细胞形态呈大小不等圆形和条形,用丹参诱导可表达神经细胞的标记。传代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可维持在未分化状态稳定增殖。用丹参可诱导这种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表达神经干细胞标记nestin,神经元的标记β-Ⅲ类神经微管(β-TubulinⅢ)、神经微丝(NF)和神经胶质细胞的标记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与NGF和GMI的诱导作用比较,细胞形态类似,表达相同的神经细胞标记,丹参的诱导速度较快,诱导后细胞表达神经元标记的比例较高。结论人脐血是MSCs的来源之一,丹参可诱导人脐血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丹参可作为神经诱导剂,人脐血干细胞可作为神经干细胞的来源。
马廉冯学永杨立业谢庆东罗敏洁黄天华
关键词:丹参脐血间质干细胞神经元
神经细胞特有分子在新生儿外周血细胞中的表达
2010年
目的探讨神经细胞相关标志物β-tubulin、NF及GFAP在新生儿外周血的表达情况,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治疗中干细胞的动员、分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Ficoll hypaque分离液分离新生儿外周血,收集单核细胞层,接种于6孔板。37℃饱和湿度的CO2孵箱培养,7 d后更换培养液,弃去未贴壁细胞,贴壁细胞用免疫细胞化进行细胞性质鉴定。结果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志(β-tubulin及NF)和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GFAP。结论神经细胞标志物β-tubulin、NF及GFAP在新生儿外周血中表达阳性,新生儿外周血可能存在神经干细胞,这可能是缺氧缺血性脑病自我修复原因之一。
冯学永王鸿武唐秋灵马桂霞林晓波罗梅娟林丽敏马廉
关键词:新生儿外周血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鼠脑内的定植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培养及其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鼠脑内的定植。方法用出生7 d的新生SD大鼠制作HIE模型,同时在当天分别用2种方法(定向注射和尾静脉注射方式)接受经Hoechst 33258标记24 h的MSCs移植,15~30 d观察MSCs存活情况。结果用改良Rice法可制备7日龄新生鼠单侧脑损伤为主的HIE模型;经定向注射和尾静脉注射移植的MSCs能在HIE脑内定植,分布在患侧大脑皮层、海马等部位,并主要以额叶为多,和宿主脑组织融合在一起。结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人脐血MSCs可以生长,当MSCs移植到HIE模型鼠后,细胞能和脑实质融合在一起,并更多地向脑损伤部位迁移聚集。
肖升平马廉罗敏洁蒋学武黄天华张艳萍谢庆东
关键词:脐带血干细胞缺氧缺血性脑病定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