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B2009081)

作品数:1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李振朱晓伟王平王冬梅赵峰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隐斜
  • 1篇正时
  • 1篇内隐
  • 1篇青少年近视
  • 1篇青少年近视眼
  • 1篇斜视
  • 1篇近视
  • 1篇近视眼

机构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篇杨智宽
  • 1篇蓝卫忠
  • 1篇赵峰
  • 1篇王冬梅
  • 1篇王平
  • 1篇朱晓伟
  • 1篇李振

传媒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0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内隐斜视青少年近视眼矫正时个体化下加的确立方法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在青少年近视眼矫正时不同视近下加条件下,调节滞后及隐斜的变化,并构建下加与调节滞后、隐斜间关系的数学公式,以期得到使调节滞后与隐斜量同时最小的最适视近下加范围。方法招募110例单纯性近视眼的内隐斜视青少年患者,据MPMVA原则验光配镜后依次予以佩戴5种不同下加试镜片(0D、+0.75D、+1.50D、+2.00D、+2.50D)后测量双眼视近33cm的调节反应(Shin—Nippon,日本)以及遮盖试验+排棱镜测量视近隐斜度;采用线性回归统计学分析视近下加与调节滞后、隐斜度间关系。结果随着下加度数增加,视近调节滞后量逐渐减少,而内隐斜量逐渐变小并向外隐斜方向变化;不同下加条件下调节滞后量[17(262.76,4),P〈0.01]以及隐斜度[F(223.45,4),P〈0.01]都存在统计学差异;内隐斜患者的最适下加与初始调节滞后存在线性相关性(r=0.526,P〈0.01),且最适下加与初始隐斜状态也存在线性相关性(r=0.523,P〈0.01)。结论根据青少年近视眼患者个体的初始近调节滞后量和近隐斜度,可获得适合该患者的视近下加范围,从而为青少年内隐斜近视眼确立个体化视近下加提供参考策略。
王冬梅王平蓝卫忠朱晓伟李振赵峰杨智宽
关键词:近视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