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2B25) 作品数:6 被引量:21 H指数:3 相关作者: 耿兴国 陈志 李颖妮 蓝伟 侯智敏 更多>> 相关机构: 西北工业大学 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 西北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航天支撑技术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化学工程 一般工业技术 金属学及工艺 更多>>
常温固化型不粘涂料的研究 被引量:6 2007年 将聚四氟乙烯(PTFE)超细粉和分散助剂sl-619加入脂类混合溶剂中充分分散,得到悬浊液;加入FEVE树脂和助剂,均匀混合后,就得到可在常温固化的不粘涂料。固化剂的添加量为涂料全量质量的2%。讨论了PTFE超细粉和氟硅烷的加入量对不粘性的影响,PTFE超细粉和氟硅烷的最佳含量分别为涂料全量质量的7.7%和14.3%。不粘涂料的疏水角可达到122(°),表面能为10.6 m J/m2,同时具有较好的附着力(为1级)和硬度(为4H),涂层具有耐腐蚀和耐化学性等性质。 李颖妮 蓝伟 耿兴国关键词:不粘涂料 常温固化 疏水 防粘 不粘薄膜的微/纳米结构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5 2005年 拟通过化学腐蚀方法在铜基底上制备出高性能的不粘薄膜。具体为首先将分析纯HCl、HNO3、HF按体积比1551混合,配制成腐蚀液对铜片进行腐蚀,构建出具有类荷叶表面的微/纳米结构,接着用按体积比1%配制好的氟硅烷溶液对该基片进行修饰,经风干后就制备出了具有超疏性能的不粘薄膜。试验中用接触角测量仪测得改性前清洁的铜基片对水、蓖麻油和丁羟胶的接触角分别为80°,25°和50°;相比而言,改性后的铜片对以上液滴的接触角分别为153°,137°和142°,用CB方程计算出改性后铜片表面细微结构中与液滴接触的空气膜所占的比例约为0.93。试验证明,不粘薄膜的超疏性能的实现是由微/纳米精细结构和低表面能的氟硅烷薄膜共同决定的。 陈志 耿兴国关键词:铜材 氟硅烷 接触角 表面自由能 高性能微/纳米结构不粘薄膜的研究 被引量:3 2005年 从疏液性的2个基本条件、粗糙度和低表面能出发,简要阐述了化学腐蚀和阳极氧化方法在金属表面构建微/纳米复合细微结构的过程,以及低表面能氟硅烷成膜工艺。并在分析和计算的基础上讨论了所制备的微/纳米结构薄膜的不粘机制,对比了使用不同方法所获得的微/纳米结构薄膜的性能和特点。 陈志 耿兴国关键词:低表面能 高性能 硅烷 金属表面 阳极氧化 成膜工艺 氧含量对YBa_2Cu_3O_(7-δ)能级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2006年 用Gaussian-03软件中的密度泛函理论(DFT)BLYP/LanL2MB方法系统计算了YBa2Cu3O7-δ(0≤δ≤1)不同氧含量时的能级结构,特别是费米面附近的能级特征。根据计算结果发现氧含量对YBa2Cu3O7-δ深层能级影响较小,对最高占据态附近的能级影响较大,且随着氧含量的增加,最高占据态能级降低。计算结果能很好地解释Tc随氧含量变化的实验规律,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氧含量在YBCO超导体中的作用机理。 张黄莉 耿兴国 李金山 苏克和 胡锐 张翠萍 文振翼关键词:YBA2CU3O7-Δ 能级结构 氧含量 室温固化型不粘涂料的研究 被引量:2 2007年 研究了双组分室温固化型低表面能氟涂层的配合技术,所用材料的物化特性;讨论了基料、填料、助剂等对氟涂料的影响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氟涂层的表面能为10.6 mJ/m2,疏水角可达到122°,附着力为1级、硬度为4H,同时涂层具有耐腐蚀和耐化学性等性质。 李颖妮 耿兴国 刘骞关键词:室温固化 低表面能 疏水性 防粘 高性能微/纳米结构不粘薄膜的制备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5 2006年 本文从仿生学的思路出发,分别采用化学腐蚀和阳极氧化的手段在金属表面构建出类荷叶表面的结构,并用低表面能物质(氟硅烷)对其进行修饰成膜,制备出高性能的微/纳米双尺度细观结构不粘薄膜。该薄膜最佳疏水接触角度达到163.0°,疏丁羟胶的角度也达到136.0°。 侯智敏 耿兴国 陆福一 史东旭 骆广粱 郑悦关键词:接触角 疏水性 氟硅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