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博士研究基金(YBSJJ0703)

作品数:4 被引量:35H指数:4
相关作者:薛梦林王春生王亮张晓宇施俊凤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博士研究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冬枣
  • 3篇拮抗菌
  • 3篇黑斑
  • 3篇黑斑病
  • 3篇斑病
  • 2篇冬枣黑斑病
  • 2篇酵母
  • 2篇病原
  • 2篇采后
  • 1篇枣果
  • 1篇真菌
  • 1篇生物防治
  • 1篇青霉
  • 1篇青霉病
  • 1篇贮藏
  • 1篇贮藏期
  • 1篇贮藏期病害
  • 1篇拮抗酵母菌
  • 1篇物防
  • 1篇霉病

机构

  • 4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山西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薛梦林
  • 3篇王春生
  • 2篇施俊凤
  • 2篇张晓宇
  • 2篇王亮
  • 1篇赵国柱
  • 1篇唐文华
  • 1篇田蕴慧
  • 1篇张丽珍
  • 1篇张继澍
  • 1篇张力群

传媒

  • 2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果树学报
  • 1篇园艺学报
  • 1篇微生物实用技...

年份

  • 3篇2010
  • 2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拮抗菌B501的鉴定及其对采后冬枣黑斑病的抑制效果被引量:13
2008年
细菌菌株B501分离自冬枣表面,根据其理化性质和16S rDNA序列的进化树分析,鉴定为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菌株B501对链格孢引起的冬枣黑斑病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其防病效果与使用浓度成正比,浓度为1×107cfu/ml时对冬枣黑斑病的抑制率达80%以上。该菌在冬枣伤口上有较强的定殖能力,添加2%CaCl2可提高其在伤口处的菌群数量;而50μg/ml浓度的扑海因则对伤口处拮抗细菌数量有一定的抑制。菌株B501与链格孢在PDA平板对峙试验中不产生抑菌圈,其活菌液处理冬枣的防病效果较好,而培养滤液和灭菌培养液则无防病效果,其防病机制可能与空间和营养竞争有关。
薛梦林张力群张继澍唐文华
关键词:黑斑病菌生物防治冬枣
冬枣采后黑斑病拮抗菌的筛选与鉴定
以枣果为试材,黑斑病的致病菌细交链格孢为靶标,进行拮抗菌的筛选;依据核糖体26S rDNAD1/D2区和内转录间隔区ITS的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特征的测定鉴定拮抗菌。结果在枣果表面分离到抑制冬枣黑斑病效果好的三个拮抗酵母菌...
薛梦林
关键词:枣果黑斑病拮抗酵母菌
文献传递
冬枣贮藏期病害病原菌的鉴定被引量:6
2010年
对冬枣贮藏期引发黑斑病、浆胞病和轮纹病的9株真菌菌株进行了分子水平鉴定。采用结合病原物形态特征和rDNA ITS区序列特点的方法对获得的菌株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冬黑2(DH2)、冬黑4(DH4)、冬浆3(DJ3)、冬浆4(DJ4)、轮纹3(LW3)和轮纹5(LW5)在PDA培养基与玻片上均产生孢子;轮纹4(LW4)有明显产孢结构及椭圆形到卵圆形单细胞的分生孢子;冬黑4(DH4)、冬浆3(DJ3)、冬浆4(DJ4)和轮纹5(LW5)产生砖格状分生孢子;冬黑1(DH1)和冬浆5(DJ5)经处理和诱导后仍不产孢。以ITS1和ITS4为引物,对9株真菌的基因组进行扩增,得到约550bp左右的ITS区rDNA片段。将测序结果登陆GenBank进行BLAST分析,依据Neighbor-joining方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形态与分子鉴定结果表明,供试的9个菌株中,冬黑4(DH4)、冬浆3(DJ3)、冬浆4(DJ4)和轮纹5(LW5)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冬黑1(DH1)和轮纹4(LW4)为拟茎点霉属(Phomopsis spp.);冬黑2(DH2)为茎点霉属1种(Phoma sp.);轮纹3(LW3)为嘴突脐蠕孢种(Exserohilum rostratum);冬浆5(DJ5)为匍柄霉属1种(Stemphylium sp.)。
田蕴慧薛梦林赵国柱张丽珍王春生
关键词:冬枣病害ITS序列分析
梅奇酵母XY201菌株对采后冬枣黑斑病和青霉病的抑制效果被引量:10
2010年
以采后冬枣(Zizyphus jujuba Mill.‘Dongzao’)为试材,研究了拮抗菌梅奇酵母XY201菌株(Metschnikowia zizyphicola strain XY201)在冬枣表面及伤口的定殖能力及对冬枣采后主要病害黑斑病(病原菌Alternaria alternate)和青霉病(病原菌Penicillium expansum)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梅奇酵母菌XY201的悬浮液及与碳酸氢钠或施保克配合使用,均能在冬枣果面及伤口迅速生长。在25℃常温、0℃低温人工气调和0℃低温自发气调3种贮藏条件下,冬枣单果表面拮抗菌数分别达到2.2×106~2.6×106(接种XY201菌株4d后)、6.3×105~9.7×105(60d)和4.0×105~1.1×106CFU(75d),分别是接种时的34.3~57.0、15.2~25.5和4.8~20.3倍;冬枣果实每个伤口拮抗菌数分别为1.9×107~3.6×107(8d)、1.2×107~1.8×107(30d)和8.4×106~1.2×107CFU(60d),分别是接种时的34.2~364.3、16.9~144.3和11.2~90.0倍。XY201菌株(1×108CFU·mL-1)分别与2%碳酸氢钠和50μg·mL-1施保克组合,试验初期冬枣果面和伤口的定殖能力受到抑制,后期其抑制作用逐渐减弱。在人工气调(0℃,O2浓度为2%~8%,CO2浓度为0)条件下贮藏60d时,XY201菌株1×108CFU·mL-1的悬浮液可有效抑制采后冬枣黑斑病的发生,发病率降低了52.5%~59.2%,病斑直径减小了5.9%~10.7%;但对青霉病的抑制效果不明显,发病率仅减少了3.6%~6.1%,病斑直径减小了11.3%~19.0%。
王亮薛梦林施俊凤张晓宇王春生
关键词:拮抗菌黑斑病青霉病
梅奇酵母XY201对冬枣采后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被引量:14
2010年
本文对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zizyphicola XY201进行了生物量最大值培养时间、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活力变化及其对冬枣采后病原真菌抑制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梅奇酵母XY201菌株在NYDB培养基中培养96h后,菌体生物量达最大值3.84×108cfu/ml。XY201在20℃、4℃和0℃三个不同温度和不同介质条件下的生活力变化不同,0℃培养液菌体生活力最强,240d时菌液浓度为6.46×107cfu/ml。XY201能显著抑制冬枣采后病原菌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和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的孢子萌发和菌丝伸长;当酵母菌浓度为5×108cfu/ml时,对病原菌的抑制率可达100%。对峙培养结果显示XY201对A.alternata生长的抑制率为42.59%。
施俊凤薛梦林张晓宇王亮王春生
关键词:冬枣病原真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