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75058)

作品数:13 被引量:188H指数:8
相关作者:周顺武张人禾杨双艳屠妮妮赵平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开放实验室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对流层
  • 6篇对流层顶
  • 6篇流层
  • 6篇层顶
  • 5篇对流层顶高度
  • 5篇青藏
  • 5篇青藏高原
  • 4篇暴雨
  • 3篇气温
  • 3篇气温变化
  • 3篇位涡
  • 3篇毛乌素沙漠
  • 3篇臭氧
  • 2篇致洪
  • 2篇致洪暴雨
  • 2篇沙尘
  • 2篇沙尘天气
  • 2篇沙地
  • 2篇气候
  • 2篇综合诊断分析

机构

  • 11篇南京信息工程...
  • 7篇中国气象局成...
  • 6篇中国气象科学...
  • 3篇陕西省气象局
  • 3篇四川省气候中...
  • 2篇安徽省气象局
  • 2篇保定市气象局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山西省气象台
  • 1篇山西省气象局

作者

  • 9篇周顺武
  • 7篇屠妮妮
  • 5篇杨双艳
  • 4篇张人禾
  • 2篇马振锋
  • 2篇余兴
  • 2篇王蓉蓉
  • 2篇井宇
  • 2篇彭旭东
  • 1篇李明娟
  • 1篇韩晋平
  • 1篇王智娟
  • 1篇马悦
  • 1篇张国勇
  • 1篇武炳义
  • 1篇杨新
  • 1篇王传辉
  • 1篇孙照渤
  • 1篇赵平
  • 1篇贺文彬

传媒

  • 2篇气象
  • 2篇气象学报
  • 2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气象科技
  • 1篇灾害学
  • 1篇山西师范大学...
  • 1篇Advanc...
  • 1篇内蒙古气象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第28届中国...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毛乌素沙漠东部边缘一次雹暴三维结构的观测分析
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和MICAPS提供的实况资料(包括用实况资料计算的其它物理量)对2006年7月27日发生在榆林市西北部部分乡镇的一次雹暴天气过程进行了连续的监测和分析。诊断分析表明:当日08:00,大气层结是稳定的,但...
井喜井宇李明娟屠妮妮
关键词:毛乌素沙漠雹暴雷达回波
文献传递
多种方法分析城市化对保定气温变化的贡献被引量:1
2014年
文章通过三种方法构造不同的背景气温序列,分析近33a(1979—2011年)城市化对保定气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比保定站与郊区背景站气温资料得到城市热岛效应导致的增暖幅度为0.15℃/10a,城市化贡献率为30.3%。(2)用NCEP/DOE的2m气温再分析资料为背景得到的城市化增温幅度为0.238℃/10a,分离出的城市化贡献率为48.08%。(3)比较城市站与山区背景站资料得出年均气温的城市化增暖幅度为0.216℃/10a,贡献率为43.64%。(4)三种方法计算得出的城市化增温幅度及贡献率各不相同,却一致表明城市化对保定年气温的增暖贡献较为显著。
王蓉蓉周顺武彭旭东马悦王传辉顾东艳
关键词:气温变化城市化
甘肃省对流层顶高度的季节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3
2010年
根据甘肃省8个探空站25年(1980—2004年)的对流层顶观测资料,分析了第一对流层顶和第二对流层顶高度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全省各站全年各月均可观测到复合对流层顶,两类对流层顶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差异,冬(夏)季以第一(二)对流层顶为主。(2)第一对流层顶的平均高度在春、秋(冬、夏)季相对较高(低),年变化曲线呈双峰型;第二对流层顶的平均高度在春、夏(秋、冬)季相对较高(低),年变化表现出单峰型。(3)两类对流层顶高度均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除秋季外,各个季节第一(二)对流层顶普遍存在5~6 a(准3 a)的周期振荡。(4)近25年来甘肃省两类对流层顶主要以上升趋势为主,特别是在夏季两类对流层顶高度均存在明显的上升趋势。
杨双艳周顺武陈鹤
对流层顶研究回顾被引量:18
2010年
大气急流、飞机颠簸、臭氧层顶等重要物理、化学现象均与对流层顶的位置、强度及其变动密切相关,因此在研究自由大气的气候和大气环流时,作为对流层与平流层过渡层的对流层顶是非常重要的,对流层顶研究已成为当今大气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对近几十年来对流层顶研究领域的有关研究作了简要回顾,主要从对流层顶的分布特征、对流层顶要素变化以及对流层顶与臭氧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对流层顶研究遇到的几个困难。
杨双艳周顺武
关键词:对流层顶臭氧气候变化
城市化对保定气温变化的贡献
通过三种思路构造出保定气温变化的不同背景气温序列,分析近33a(1979—2011年)城市化对保定气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比保定站与郊区背景站气温资料得到城市热岛效应导致的增暖幅度为0.15℃/10a,城市化贡献...
王蓉蓉周顺武彭旭东马悦王传辉顾黎燕
关键词:气温变化城市化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对流层顶高度季节变化的成因分析
根据青藏高原地区14个探空站近30a(1979—2008年)的对流层顶气压资料以及同期各标准等压面上的温度资料,分析了不同季节高原两类对流层顶高度变化与高空各层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同期的NCEP/NCAR...
杨双艳周顺武武炳义
关键词:青藏高原对流层顶高度温度位温臭氧总量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两类对流层顶高度的季节变化特征被引量:14
2010年
根据青藏高原地区14个探空站近30 a(1979—2008年)的对流层顶逐日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上空热带对流层顶(第二对流层顶)和极地对流层顶(第一对流层顶)出现的频率及高度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高原全年均可观测到第二对流层顶,其中在暖季(6—10月)第二对流层顶占绝对主导地位,而在其余月份则以复合对流层顶为主;(2)两类对流层顶高度在季节变化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第一对流层顶高度在春秋(夏冬)季偏高(低),第二对流层顶高度在春夏(秋冬)季偏高(低),即第一(二)对流层顶高度的年变化曲线呈双(单)峰型;(3)两类对流层顶高度均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第一(二)对流层顶高度除秋季存在准3.6 a(6 a)的周期变化外,其余季节均具有4.5~6 a(2~4 a)的振荡周期;(4)近30 a来高原第一(二)对流层顶主要表现出下降(上升)的趋势,尤其是第二对流层顶高度在冬、春季存在着明显的上升趋势。
周顺武杨双艳张人禾马振锋
关键词: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两类对流层顶高度的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根据青藏高原地区14个探空站近30a(1979~2008)的对流层顶逐日观测资料,分析了两类对流层顶高度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高原上空第二对流层顶在6~10月占绝对主导地位,而在其余月份则以复合对流层顶为主。(...
周顺武杨双艳张人禾马振锋
关键词:青藏高原
文献传递
位涡和Q矢量诊断在毛乌素沙地沙尘天气预报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8年
利用常规的天气图、卫星云图、湿位涡和Q矢量等,对2007年4月30日和2007年5月2日发生在毛乌素沙地的两次沙尘天气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对流层低层MPV1<0中尺度对流不稳定区的生成,为干对流的发生提供了不稳定能量条件;来自上游对流层中高层的干侵入和扰动干侵入在沙尘天气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流层低层由Q矢量辐散、辐合激发生成的次级环流为沙尘天气发生、发展和维持提供了动力机制。在对毛乌素沙地中β尺度沙尘暴的预报预警过程中,同时应考虑下沉对流有效位能的作用。
井喜屠妮妮井宇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位涡Q矢量沙尘天气
中国东部夏季气候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年代际转型及其可能成因被引量:68
2008年
指出了中国东部夏季气候在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了一次明显的年代际气候转型。伴随着这次年代际转型,80年代末以后中国东部南方地区降水明显增多,500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且南北范围变大,西北太平洋上空850hPa反气旋增强。中国东部夏季80年代后期出现南方多雨的年代际转型与欧亚大陆春季积雪、西北太平洋夏季海面温度的年代际变化存在密切联系,它们也都在80年代末出现年代际转型。从80年代末以后,伴随着欧亚大陆春季积雪明显减少和西北太平洋夏季海面温度明显增高,中国夏季南方降水明显增加。文中分析了欧亚大陆春季积雪和西北太平洋夏季海面温度影响中国降水的物理过程,指出欧亚大陆春季积雪能够在500hPa激发出大气中的遥相关波列,所激发出的波列可以从春季一直持续到夏季,造成中国北方为高压控制,南方为微弱低压控制,使得降水出现在中国南方。西北太平洋夏季海面温度的升高能够减小海陆热力差异,使得夏季风减弱,导致中国南方地区降水增多。
张人禾武炳义赵平韩晋平
关键词:年代际变化年代际转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