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278078)

作品数:12 被引量:134H指数:6
相关作者:周若祁于汉学虞春隆刘临安解学斌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长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黄土高原
  • 8篇沟壑
  • 7篇黄土高原沟壑...
  • 7篇高原沟壑区
  • 4篇黄土
  • 4篇黄土塬
  • 3篇小流域
  • 2篇人居
  • 2篇人居环境
  • 2篇生态
  • 2篇生态化
  • 2篇协调发展
  • 2篇村镇
  • 2篇村镇体系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信息系统
  • 1篇栅格
  • 1篇栅格数据
  • 1篇人居环境规划

机构

  • 10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西安建筑科技...
  • 3篇长安大学
  • 1篇中国建筑设计...

作者

  • 10篇周若祁
  • 5篇于汉学
  • 4篇虞春隆
  • 3篇刘临安
  • 2篇解学斌
  • 1篇卢鹏
  • 1篇张定青
  • 1篇曹象明
  • 1篇李东艳
  • 1篇刘燕辉
  • 1篇解淑琴
  • 1篇陈洋

传媒

  • 2篇建筑学报
  • 2篇新建筑
  • 2篇西安建筑科技...
  • 2篇建筑科学与工...
  • 1篇工业建筑
  • 1篇人文地理
  • 1篇华中建筑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原型”从事“转译”——解析建筑节能技术影响建筑形态生成的机制被引量:60
2007年
以探讨节能要求下的建筑创作规律为目的,运用语言学“转译”的概念和方法,以“节能技术形态原型”的视角,解析了作为形式语言的节能技术向建筑形态转换的机制和三种基本途径,最后指出“以原型从事转译”是实现中国现代建筑形式语言建构的新契机。
卢鹏周若祁刘燕辉
关键词:节能技术转译
黄土高原沟壑区城镇体系协调发展的生态学途径被引量:3
2006年
针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水土流失等严重问题,基于当代人口分布的“塬面化”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城镇体系组织结构与地形地貌关系,提出了以“黄土塬”为城镇体系协调单元的构想,并对协调单元的内涵进行了阐述。结合延安地区洛川县永乡塬单元,探讨了协调单元中城镇体系发展的适宜空间和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布局的原则,并运用景观生态学“斑块-廊道-基底”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城镇体系协调发展的“大分散、大聚集”基本模式、树枝形多中心组团和均衡增长的类型模式。
于汉学解学斌
关键词:黄土塬城镇空间结构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人居环境规划的生态学途径——以陕北枣子沟小流域为例被引量:14
2005年
试图将生态规划方法应用于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人居环境的研究中.首先从区域背景和调研资料入手,运用德尔菲法筛选了对人居环境建设影响较大的限制因子,通过层次分析法、地图叠加法对陕北枣子沟流域自然生态系统进行了生态敏感性分析和生态适宜度评价.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小流域尺度下“生态优先”的生态安全格局和流域发展用地功能分区.分别从生态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角度就人居环境。
于汉学周若祁刘临安
关键词:生态规划人居环境高原沟壑区
GIS在黄土高原小流域人居环境研究中的运用被引量:3
2008年
运用GIS对马山峡小流域人居环境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流域边界、水网、剖面及居民点特征分析获取量化的数据和直观的图,为研究提供高效的手段和科学的依据。同时,探讨了GIS在黄土高原小流域人居环境研究中的一般方法。
虞春隆周若祁
关键词:GIS黄土高原小流域人居环境
黄土高原沟壑区生态城镇整合方法被引量:4
2006年
人口“塬面化”是黄土高原沟壑区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向,及早提出整合对策加以引导对于维护脆弱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初步探讨了生态方法在整合研究中的实际应用.在分析了人口塬面化的特征、动力机制和负面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黄土塬”为人居单元的整合构想,运用层次分析法、地图叠加法进行了综合生态适宜性和生态敏感性分析和区划,结合景观生态学“斑块—廊道—基底”原理提出了“大分散、大聚集”的生态整合模式和相应的树枝型多中心组团模式和均衡增长模式.
于汉学周若祁刘临安解淑琴
黄土高原沟壑区村镇体系生态化重构被引量:7
2010年
针对黄土高原沟壑区长期套用平原区城镇化模式而引起的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通过分析城镇体系和地形地貌的关系.应用数字量化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方法.对"姜家河和通深沟"村镇单元进行科学的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从生态角度分析地域内人居环境适宜性程度,确定单元内的生态保护区、限制发展区、生态治理区和村镇发展区。并提出村镇体系"点轴"式发展模式的生态化调整措施,明确单元发展中心,加强村镇单元村镇系统的整体性,优化村镇体系结构.为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范围内村镇人居建设提供一种思路。
虞春隆周若祁李东艳
关键词:黄土高原沟壑区生态化村镇体系
黄土高原沟壑区城镇体系协调单元的建构被引量:5
2006年
在简述黄土高原沟壑区自然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基础上,通过对黄土地貌景观类型及其结构单元性特征分析,探讨了传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人口分布变动趋势与地形地貌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了以“黄土塬”作为黄土高原沟壑区城镇体系协调单元的构想,并分析了其深层内涵以及对脆弱生态环境条件下黄土高原沟壑区城镇体系规划理论和实践操作的意义,强调运用因地制宜的规划策略建构黄土高原沟壑区城镇体系协调单元。
于汉学郭庆仪解学斌
关键词:黄土高原沟壑区黄土塬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人居环境的类型与环境适宜性评价被引量:6
2009年
在对黄土高原人居环境整体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作为研究黄土高原人居环境的切入点,并运用GIS方法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进行类型化研究。选取姜家河小流域作为典型案例,利用GIS软件强大的计算和表现能力,对姜家河小流域人居环境进行自然环境状态下的适宜性评价,获取直观的图和量化的数据,使研究更加科学和深入。在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人居环境的发展规划控制原则。
虞春隆周若祁
关键词:黄土高原沟壑区地理信息系统
西北地区传统住宅生态化发展探讨被引量:3
2003年
结合代表性实例分析了西北地区传统住宅适应当地的生态特点、地理气候条件,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建造方式。针对其能源使用方面存在的污染性、浪费性等缺点,提出了生态化改造措施:开发可持续能源;综合用能(含雨水及中水利用);发展立体绿化系统;贯彻科技原理的同一性与民族文脉个异性相结合的原则,实现西北地区多民族风格的可持续发展。
陈洋张定青周若祁
关键词:传统住宅生态化发展可持续能源
黄土高塬沟壑区小流域村镇体系空间分布特征及引导策略——以陕西省淳化县为例被引量:20
2008年
结合黄土高塬沟壑区的自然地理特点,以陕西淳化县为例,分析黄土高塬沟壑区小流域村镇体系的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两沟夹一塬"单元是黄土高塬沟壑区基本的自然与社会经济组织系统。提出应以城镇发展为核心,逐步形成适合于地域特征的"枝状"村镇体系空间结构体系;应对分散的村镇适当迁并,充分发挥城镇的集聚效益,逐步形成黄土高原沟壑区"大分散—小聚合"的村镇体系格局;应以生态环境建设为目的,加强轴线地带非城镇化地区的空间管制。
曹象明周若祁
关键词:黄土高塬沟壑区小流域黄土塬村镇体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