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2FFA012)
- 作品数:6 被引量:35H指数:3
- 相关作者:陈勇军邹声泉田礼齐永强熊小凡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IWIL2蛋白在肝门部胆管癌组织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研究PIWIL2在肝门部胆管癌组织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根治性切除术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1例肝门部胆管癌和10例正常胆管组织中PIWIL2的表达;蛋白印迹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人胆管癌细胞系QBC939和人正常胆管上皮细胞HIBEpic株中PIWIL2的表达。采用Kaplan—Meier法对胆管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生存期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PIWIL2在肝门部胆管癌和QBC939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织和HIBEpie细胞(P〈0.05);PIWIL2在低、中分化胆管腺癌的表达明显高于高分化腺癌(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根治术后PIWIL2高表达的生存期较短(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IWIL2的表达水平是影响胆管癌根治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IWIL2在肝门部胆管癌组织和细胞系中表达上调,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及分化程度相关,是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根治切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温松奇熊小凡杨光耀杨康俞亚红丁志强游建陈勇军
- 关键词:肝门部胆管癌预后
- 微小RNA-373在肝门部胆管癌细胞中的达和靶向甲基CpG结合蛋白2的作用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 分析微小RNA(miR)-373在肝门部胆管癌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子之间的关系,探讨miR-373靶向甲基CpG结合蛋白2(MBD2)-3’端非翻译区(3' UTR)的机制.方法 TaqMan miRNA Assay检测miR-373的表达,采用QuantiTect_Primer Assays和Western blot法分析甲基CpG结合蛋白(MBPs) mRNA和蛋白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373对MBD2-3' UTR的靶向作用.结果 miR-373在肝门部胆管癌中上调2.94倍(P<0.01).与高表达组比较,miR-373低表达与肿瘤细胞低分化(P<0.05)、高分期(P<0.05)、短总生存和无病生存时间(P<0.05)相关.miR-373低表达肿瘤组织中,MBD2的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上调3.75倍(P<0.01)、2.34倍(P<0.05);miR-373前体抑制MBD2-3' UTR荧光素酶活性1.79倍;外源性miR-373和anti-miR-373分别下调QBC939细胞、上调人肝内胆管上皮细胞(HIBEpic)中MBD2表达2.56倍(P<0.01)和2.13倍(P<0.01).结论 miR-373通过结合在MBD2-3' UTR,抑制MBD2表达.肝门部胆管癌中,miR-373下调导致MBD2表达增高,与肿瘤进展和预后密切相关.
- 陈勇军田礼胡走肖刘永邹声泉
- 关键词:肝门部胆管癌
- 抑制Dicer基因对胆管癌细胞株TFK-1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探讨抑制Dicer基因后对胆管癌细胞株TFK-1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设计合成针对Dicer基因的RNAi序列,应用脂质体介导方法转染至胆管癌细胞株TFK-1,实时PCR与蛋白印迹检测Dicer表达,CCK8法、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变化.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转染Dicer-siRNA组的Dicer基因mRNA水平在转染后48 h明显降低(P<0.01);蛋白水平在96 h明显降低(P<0.01);转染Dicer-siRNA序列组的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增强.结论 抑制Dicer基因在胆管癌细胞TFK-1中的表达能够增强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 田礼承文龙陈勇军
- 关键词:胆管癌细胞增殖迁移
- 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5年
- 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手术方式,它能够明显促进肝脏体积增长,显著缩短两次手术的时间间隔。该手术可以有效的将由于未来剩余肝脏体积不足且T分期较晚的不可切除肝肿瘤变为可切除。但是ALPPS并没有改变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且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远期疗效尚待观察。目前国际上对ALPPS存在争议。就ALPPS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田礼邹声泉陈勇军
- 关键词:肝肿瘤
- 肝癌肝切除术后感染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被引量:20
- 2016年
- 目的探讨肝癌肝切除术后感染并发症(PIC)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测和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收集1990年1月至2015年5月公开发表的有关肝切除PIC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运用固定或随机模型对各个因素进行合并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研究、5841例肝癌手术切除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感染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术后非感染组(WMD=-1.80,95%CI:-2.79-0.80;P〈0.05);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术后感染率高于未合并糖尿病的患者(OR=1.94,95%CI:1.27—2.95;P〈0.05);手术时间≤5h的患者术后感染率低于手术时间〉5h的患者(OR=0.31,95%CI:0.22~0.45;P〈0.05);失血量≤2000ml的患者术后感染率低于失血量〉2000ml的患者(OR=0.30,95%CI:0.19—0.48;P〈0.05);围手术期输血的患者术后感染率高于未输血的患者(OR=2.83,95%CI:2.04—3.93;P〈0.05);术后发生胆漏的患者术后感染率高于无胆漏的患者(OR=3.79,95%CI:2.06—6.96;P〈0.05)。此外,首次手术的患者术后感染率高于再次手术的患者(OR=1.52,95%CI:0.99—2.33;P=0.05);肿瘤直径≤5cm的患者术后感染率高于直径〉5cm的患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1.09,95%C1:0.76~1.56;P〉0.05)。结论低白蛋白、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5h、失血量〉2000ml、输血以及术后胆漏是肝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而手术次数、肿瘤大小与PIC无相关性。
- 承文龙齐永强陈勇军
- 关键词:肝癌肝切除META分析
- 肝门部胆管癌围手术期处理策略被引量:3
- 2015年
- 肝门部胆管癌,又称Klatskin瘤,是指发生于肝总管、肝左右管及其汇合部的黏膜上皮癌,约占全部胆管癌的60%~70%,其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由于肿瘤位置居于肝门这一复杂的解剖区域及其多极化浸润转移的生物学特点,使得肝门部胆管癌治疗成为肝胆外科极具挑战性的难题。虽然根治性切除是肝门部胆管癌最好的治疗手段,但术前评估、黄疸处理及手术策略的选择都对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且临床上对于上述问题还存在诸多争议。为此本文对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策略作一阐述。
- 邹声泉陈勇军
- 关键词:胆管肿瘤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