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022011)
-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3
- 相关作者:郑和根覃玲张春丽崔节虎徐基贵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宿州学院蚌埠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基于[Zn6(μ6-O)]簇和三角柔性羧酸构筑的配合物的合成和荧光性质被引量:2
- 2014年
- 利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了基于[Zn6(μ6-O)]簇和三角柔性羧酸H3TCOPM(TCOPM=三(对-苯甲酸)甲烷)构筑的配合物{[Zn6(μ6-O)(TCOPM)2]·5H2O·4NO3·DMF}n(DMF=N,N-二甲基甲酰胺),并通过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PXRD)、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晶体结构的解析和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H3TCOPM中3个羧酸全部脱质子参与配位,构筑成三维(3D)微孔网络结构.对其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质进行了探讨,其荧光蓝移现象可能与空间构型对称性减少直接导致有效能量传递的途径减少有关.
- 崔节虎杜秀红郑和根
- 关键词:水热合成锌荧光晶体结构
- 以4,4′-联苯咪唑及间苯二甲酸根为配体构筑的Ni(Ⅱ)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光学性质被引量:8
- 2013年
- 以4,4′-联苯咪唑(4,4′-bibp)和间苯二甲酸(H2MPA)为配体,采用水热法合成了1个二维镍(Ⅱ)配位聚合物[Ni(H2O)(MPA)(4,4′-bibp)]n(1)。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TGA)和X-射线粉末衍射(PXRD)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c空间群,为二维层状结构。我们研究了配体和配合物在室温下的固体紫外光谱性质。
- 张春丽覃玲徐基贵郑和根
- 关键词:晶体结构光学性质
- 4,4′-联苯咪唑及间苯二甲酸根二维锰(Ⅱ)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磁性被引量:6
- 2013年
- 以4,4′-联苯咪唑(4,4′-bibp)和间苯二甲酸(H2MPA)为配体,用水热法合成了1个二维锰(Ⅱ)配位聚合物{[Mn(4,4′-bibp)(MPA)]·4H2O}n(1),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PXRD)、热重(TGA)和磁性等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ī空间群,为二维双层结构。配合物1的变温磁化率测试结果表明在相邻的锰(Ⅱ)离子之间存在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
- 张春丽覃玲杨清香石智强郑和根
- 关键词:磁性
- 以5-氨基烟酸为配体的锌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光学性质被引量:3
- 2014年
- 以5-氨基烟酸(5-anaH)为配体,采用水热法合成了1个锌(Ⅱ)的二维配位聚合物[Zn(5-ana)2]n(1)。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TGA)和X-射线粉末衍射(PXRD)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配位聚合物的单晶结构。该配位聚合物属于正交晶系,P212121空间群,为2D层状结构。我们在室温下对其二次谐波产生效率及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配位聚合物具有二级非线性光学效应,可作为潜在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材料,配位聚合物荧光相对于配体5-氨基烟酸发生了蓝移。
- 张春丽覃玲郑和根
- 关键词:晶体结构光学性质
- 以4,4′-二(苯并咪唑-1-甲基)联苯及邻苯二甲酸根构筑的锌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质(英文)被引量:3
- 2012年
- 水热法合成了1个新的锌配位聚合物[Zn(bbmb)(Pht)]n(bbmb=4,4′-二(苯并咪唑-1-甲基)联苯;H2Pht=邻苯二甲酸),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元素分析、PXRD和TGA等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为二维层状结构。晶胞参数为a=1.085 28(10)nm,b=2.286 7(2)nm,c=1.218 53(12)nm,β=102.589(3)°,V=2.951 3(5)nm3,Z=4。室温固态荧光测试显示,配合物在416 nm(λmax)具有强的荧光吸收。
- 陶兆林崔节虎覃玲郑和根
- 关键词:水热合成法晶体结构锌配合物
- 超疏水铜表面的制备及其润湿行为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以铜为基体材料,采用简单的化学刻蚀法,用HCl,HNO3,HF组成的混酸溶液(化学刻蚀液A)和FeCl3,HCl组成的混合溶液(化学刻蚀液B)两种不同的刻蚀液制备具有超疏水性能的铜表面,研究其润湿行为,并选择化学刻蚀液B,考察刻蚀时间、FeCl3添加量、烘干温度、HCl添加量4个主要因素对所得铜表面润湿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使用两种刻蚀液所得铜表面的接触角分别为158. 6°和153. 6°,该表面具有超疏水性能;2)刻蚀时间、FeCl3添加量、烘干温度、HCl添加量与接触角均先呈正相关后呈负相关关系,所得最大接触角分别为153. 6°,152. 6°,153. 5°,152. 0°,相应上述条件分别为100 min,2 g/L,120℃,3 mL/L.
- 陈志军雷李玲杨清香赵俊红张健威
- 关键词:刻蚀接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