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20083A227)

作品数:1 被引量:12H指数:1
相关作者:吴林芳陈贻竹曹洪麟廖凌娟更多>>
相关机构:东莞植物园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树种
  • 1篇气孔
  • 1篇乡土树种
  • 1篇绿化
  • 1篇光合生理
  • 1篇光合作用
  • 1篇合生
  • 1篇城市
  • 1篇城市绿化

机构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华...
  • 1篇东莞植物园

作者

  • 1篇廖凌娟
  • 1篇曹洪麟
  • 1篇陈贻竹
  • 1篇吴林芳

传媒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年份

  • 1篇2011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交通尾气污染对城市绿化乡土树种的影响:气孔、光合生理的响应被引量:12
2011年
以生长在交通繁忙的东莞大道沿线的4种常见乡土绿化树种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海南蒲桃(Syzygiumhainanense)、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 var.pusillifolia)和樟树(Cinnamomum philippinense)为材料,研究了城市交通尾气污染对植物的影响以及乡土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适应特征。结果表明,4种植物的气孔形态没有明显差异,但污染环境中的气孔密度均显著增加,其中山杜英增加幅度最大。各树种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发生了不同的适应性变化,但变化规律不一致。除樟树外,其它3种植物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均提高,但气孔导度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不一致。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响应程度和方式存在种间差异。因此,4种植物通过形态和生理可塑性的改变以适应交通尾气污染环境。
廖凌娟曹洪麟吴林芳陈贻竹
关键词:乡土树种气孔光合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