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001305)

作品数:12 被引量:271H指数:9
相关作者:乌兰图雅杨贵生包玉英玉山邢莲莲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生物学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沙漠化
  • 3篇土地沙漠化
  • 3篇鸟类
  • 2篇水分
  • 2篇水分胁迫
  • 2篇鸟类区系
  • 2篇鸟类区系组成
  • 2篇侵染
  • 2篇侵染率
  • 2篇区系
  • 2篇区系组成
  • 2篇胁迫
  • 2篇菌根
  • 2篇草原
  • 2篇丛枝菌根
  • 1篇星型
  • 1篇遥感
  • 1篇樟子松
  • 1篇针阔叶树种
  • 1篇蒸腾

机构

  • 4篇内蒙古大学
  • 4篇内蒙古农业大...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内蒙古科技大...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作者

  • 4篇乌兰图雅
  • 3篇杨贵生
  • 2篇郭连生
  • 2篇田有亮
  • 2篇玉山
  • 2篇石春芳
  • 2篇阿拉腾图雅
  • 2篇邢莲莲
  • 2篇包玉英
  • 1篇闫伟
  • 1篇乌云娜
  • 1篇长安
  • 1篇张琳娜
  • 1篇陈宏宇
  • 1篇雷军
  • 1篇白美兰
  • 1篇裴浩

传媒

  • 3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内蒙古大学学...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城市环境与城...
  • 1篇人文地理
  • 1篇中国沙漠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菌物学报

年份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2
  • 1篇200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世纪科尔沁的农业开发与土地利用变化被引量:28
2002年
科尔沁现代农业的雏形出现于清代早期。它的出现和发展打破了该区延续几个世纪的纯游牧状态,使得科尔沁地区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农牧交错区。通过分析科尔沁近代农耕的出现及其扩展过程,尤其从它20世纪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20世纪是垦殖真正推进到科尔沁草原的时期,而垦殖的主要扩展则发生在清代末期的土地丈放和建国初期的开荒时期。大面积土地的沙漠化成为该区20世纪最显著的景观变化,“科尔沁草原”被改变成“科尔沁沙地”。
乌兰图雅
关键词:土地沙漠化农业开发土地利用农牧交错区
樟子松小枝不同水分状况下蒸腾速率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本文通过测定樟子松小枝在不同水势下的蒸腾速率变化,研究樟子松不同水分状况下蒸腾速率的变化特征,探讨了樟子松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性。结果指出随着樟子松小枝水势下降其蒸腾速率呈下降趋势,二者关系曲线呈“S”型。初始失膨点渗透势(πp)、相对蒸腾速率(RTπp)和蒸腾速率近0拐点的水势(ψrtc)、相对蒸腾速率(RTc)可用于评价树木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性,其值愈小,适应性愈强,其值在树木嫩枝生长期较大,而在完全木质化时期较小。
田有亮郭连生
关键词:樟子松蒸腾作用水分胁迫
清代科尔沁农耕的发展及其支持条件被引量:2
2002年
清代是近几个世纪以来科尔沁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变化的一个转折点。文章通过复原清代科尔沁垦殖的出现及其扩展过程 ,总结出该时期科尔沁农耕发展的时空特征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农耕发展的自然和人文诸影响因子。研究还表明 :通过清代近 2 0 0年的农耕 ,科尔沁从纯游牧地区演变成农牧并存区 。
乌兰图雅阿拉腾图雅
关键词:科尔沁草原垦殖清代
几种针阔叶树种生长水势阈和生命水势阈的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为了研究树木生长水势阈和生命水势阈,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测定研究了樟子松、油松、侧柏、白扦、沙棘、新疆杨和白刺在不同水分状况下的吸水特征、光合作用年进程。结果指出树木生长水势阈和生命水势阈具有树种差异和树木年生长发育时期的变化,年生长末期较宽,对水分胁迫适应性强的树种较宽。嫩枝生长期各树种生长水势阈(Mpa)排序:侧柏>樟子松>油松>白刺>沙棘>白扦>新疆杨;各树种生命水势阈(Mpa)排序:沙棘>油松>白刺>樟子松>白扦>侧柏>新疆杨。
田有亮郭连生
关键词:水分胁迫
城市中不同生境下鸟类群落特征研究被引量:11
2007年
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对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市区7种不同生态环境类型中的鸟类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商业区和交通占地中的鸟类群落最为相似,苗圃和公园中的鸟类群落较为相似。景观水平和干扰因素(样带至市中心的距离、噪音、建筑指标)对鸟类的分布、密度、多样性和丰富度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分析表明,人为干扰影响鸟类多样性、群落结构和生态分布。
石春芳杨贵生
关键词:鸟类群落城市生境
内蒙古中西部草原主要植物的丛枝菌根及其结构类型研究被引量:42
2004年
20 0 2年 6 - 9月 ,对内蒙古中西部草原建群植物及优势植物的丛枝菌根共生状况进行了调查。在观察的 2 8科 12 5种植物中 ,被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的植物有 10 4种 (占 83.2 % ) ;在过去认为不能侵染的莎草科植物中发现卵穗苔草 (Carexduriuscula)和黄囊苔草 (C .korshinskyi)有侵染现象。在所调查的植物中 ,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类植物被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的比例较高 ,占被调查该类植物总数的 90 .4 % ;而一年生和二年生草本植物被侵染的比例仅为 4 7.6 %。本地区野生植物的丛枝菌根结构类型多数为Arum类型 ,占 6 5 .38% ,尤其在百合科 (Liliaceae)、菊科 (Composi tae)、豆科 (Leguminosae)和蔷薇科 (Rosaceae)植物中比例较高 ;而Paris类型仅有 19.2 3% ,多见于禾本科 (Gramineae)、唇形科 (Labiatae)、桔梗科 (Campanulaceae)和百合科。丛枝菌根的结构类型与植物的根系类型、生活型和菌根侵染率无关 。
包玉英闫伟
关键词:草原植物菌根侵染率生活型
查干诺尔湿地的鸟类区系组成及其特征被引量:18
2005年
2000年5~6月和9月,2002年6月和9-10月,对内蒙古查干诺尔湿地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共录得鸟类116种,隶属于14目31科.其中留鸟11种,夏候鸟86种,旅鸟19种.繁殖鸟共97种,占该地区鸟类总数的83.6%.灰瓣蹼鹬(Phalaropus fulicarius)为内蒙古鸟类新记录.该地区的鸟类区系组成以北方型种类为主,共有88种,占繁殖鸟总数的90.72%.除古北型和全北型种类外, 该地区的鸟类区系以中亚型和地中海-中亚型种类为主,反映出蒙新区的特征.
杨贵生邢莲莲张琳娜石春芳
关键词:鸟类区系湿地
蒙古韭共生真菌及其菌根形态学的研究被引量:18
2004年
本文对生长于内蒙古中西部草原和荒漠地区的蒙古韭Alliummongolicum进行了菌根侵染状态的调查研究。发现蒙古韭的根系有丛枝菌根真菌侵染,其菌根类型为疆南星型(Arum-type)。不同地区采集的蒙古韭菌根侵染率不同,由8.76%至36.12%,侵染率与真菌种的丰富度及孢子密度关系不显著。从7个样点的蒙古韭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丛枝菌根真菌26种:无梗囊霉属5种、球囊霉属18种、内养囊霉属和盾巨孢囊霉属各1种,并有1个未知属种。由此可见,球囊霉和无梗囊霉2个属的种出现频度占绝对优势。除了聚生球囊霉Glomusfasciculatum在沙坡头出现最多外,其它样点中Acaulosporasp.1、缩球囊霉G.constrictum、透光球囊霉G.diaphanum和卷曲球囊霉G.convolutum都有较高的出现频度。尽管不同样地蒙古韭根际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种的丰富度及孢子密度有差异,但样地之间的优势种有相似性。
包玉英2闫伟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共生真菌侵染率
遥感、GIS支持下的浑善达克沙漠化土地最新特征分析被引量:21
2001年
通过对浑善达克沙地土地沙漠化的遥感调查发现 ,2 0 0 0年沙地沙漠化土地面积达 31 8.54万hm2 ,占沙地总面积的 58.84% .其中 ,轻度沙漠化土地占沙漠化土地的 52 .34 %之多 ,是浑善达克沙地沙漠化土地的主体 .在空间分布上 ,除了沙地北部的锡林浩特市之外 ,其余旗县都有大面积的沙漠化土地分布 .从作业区的分析情况来看 ,沙漠化态势比较严重的是阿巴嘎旗和正蓝旗 .与 1 995年对比分析表明 ,5年来浑善达克沙地在整体上基本稳定 ,沙漠化土地面积没有太大的扩展 ,但部分旗县仍以沙漠化的加重为主 。
乌兰图雅阿拉腾图雅长安玉山
关键词:浑善达克沙地土地沙漠化遥感
科尔沁沙地风沙环境形成与演变研究进展被引量:31
2002年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近年沙尘暴的频繁发生 ,科尔沁沙地在内的我国北方广大的沙尘源区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在充分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该区考古发现与历史文献记载以及与交错带其他地段的对比分析 ,就科尔沁沙地的形成和风沙环境的发展提出了概括性的意见。认为 :沙地主要形成于晚更新世末全新世初期 ,在全新世曾经经历了四次的沙地稳定期和活化期。沙地目前正处于其最新的活化期 。
乌兰图雅雷军玉山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环境变迁沙尘暴全新世环境演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