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078252)
-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 相关作者:任瑞鹏陈虎吕永康张四方王晨更多>>
- 相关机构:太原理工大学太原师范学院南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 高温煤气金属脱硫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4年
- 煤的清洁转化利用符合中国的能源结构,高温煤气脱硫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关键技术。本文综述了单一金属氧化物和复合金属氧化物干法脱除H2S的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单一金属氧化物在脱硫效率、使用温度和再生方面的优缺点,指出由于单一金属氧化物脱硫剂不能满足实际生产需要,因此兼有单一金属氧化物优点的复合金属脱硫剂成为未来研究方向。同时,论述了复合金属脱硫剂的制备原则、脱硫效率及再生等方面的研究状况。在此基础上,重点对铁酸锌和钛酸锌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复合脱硫剂及其他复合金属脱硫剂进行了介绍。
- 张四方陈虎任瑞鹏陈健
- 关键词:煤燃烧气化高温煤气脱硫
- 苯乙烯在Ag(111)和Ag(110)表面环氧化反应结构敏感性的理论研究(英文)被引量:2
- 2013年
-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苯乙烯在Ag(110)表面和Ag(111)表面的环氧化反应进行了计算研究.经计算,在Ag(110)表面预吸附氧原子更易吸附在3重穴位(3h),吸附能为-3.59eV;在Ag(111)表面预吸附氧原子的最稳定吸附位是fcc位,吸附能为-3.69eV.苯乙烯的环氧化反应过程首先经过一个金属中间体,然后再进一步反应变为产物,其中经过直链中间体较支链中间体更加有利.Ag(110)面的反应活化能一般大于Ag(111)面的,并且微观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Ag(111)表面生成环氧苯乙烷的选择性要明显高于Ag(110)表面(0.38与0.003),原因是Ag(111)面环氧化反应活化能小于苯乙醛及燃烧中间体的活化能,而在Ag(110)上正相反.
- 王晨魏子章吕永康邢斌王贵昌
- 关键词:苯乙烯银催化剂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 应用催化氧化催化剂脱除烟气中NO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4年
- 如何控制减少氮氧化物的产生排放已成为当今中国空气污染治理的主要内容。本文简要分析了燃烧过程控制技术,针对目前国内外较为关注的烟气NOx脱除工艺进行了优缺点两方面的分析比较。综述了催化氧化NO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分子筛及其负载型催化剂由于其低温活性较低,目前研究较少;活性炭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性以及新型炭材料的制备;贵金属类催化活性较好,但是成本过高限制了其工业化;金属氧化物类由于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明显的价格优势,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外催化剂研究的重点;将新材料以及废物应用于NO的氧化近几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
- 任瑞鹏陈虎陈健吕永康
- 关键词:氮氧化物催化剂分子筛介孔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