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0690)

作品数:13 被引量:122H指数:6
相关作者:段少银赵慧毅陈雍君林清池隋桐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宁波市第一医院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寰枢
  • 6篇寰枢关节
  • 6篇关节
  • 4篇影像
  • 4篇影像学
  • 3篇血管
  • 3篇寰椎
  • 2篇血管造影
  • 2篇影像学诊断
  • 2篇造影
  • 2篇三维CT
  • 2篇手术
  • 2篇椎弓
  • 2篇椎弓根
  • 2篇内固定
  • 2篇解剖学
  • 2篇成像
  • 1篇动脉
  • 1篇血管成像
  • 1篇血管造影术

机构

  • 12篇厦门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宁波市第一医...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杭州市萧山区...

作者

  • 11篇段少银
  • 8篇赵慧毅
  • 5篇陈雍君
  • 4篇隋桐
  • 4篇林清池
  • 3篇谢柏臻
  • 3篇吕绍茂
  • 3篇陈丽君
  • 2篇华强
  • 2篇何宏伟
  • 2篇胡治平
  • 1篇蔡国祥
  • 1篇韩丹
  • 1篇黄绍辉
  • 1篇康江河
  • 1篇钟华
  • 1篇叶锋
  • 1篇李华
  • 1篇王泽恩
  • 1篇赵文俊

传媒

  • 2篇中国中医骨伤...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解剖学和影像学观察寰枢关节及相关结构的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评价解剖学和影像学方法观察寰枢关节(AAJ)及相关结构的优缺点及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寰枢关节段尸体解剖标本进行解剖学和影像学对比研究,观察椎动脉寰枢段(VA-A)、第1、2脊神经(CN1,CN2)以及AAJ滑膜皱襞(SF)的解剖,测量它们的大小及位置关系值。结果:CN1出椎管后向外下走行于寰椎后弓上缘及VA下缘,CN2出椎管后走行于寰、枢椎后弓之间及VA后。SF存在于寰枢中央前关节6例,寰枢外侧关节5例。VA-A沿AAJ走行,有4个弯曲,其中第2、4个弯曲远离其骨结构。CN1、CN2到VA-A距离范围分别为0.0~2.2 mm、0.0~3.6 mm,VA2个弯曲行程远离AAJ骨结构距离范围分别为0.0~4.8 mm、2.0~7.9 mm,解剖及影像测量值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学方法有利于观察CN和SF,影像学方法显示VA-A与AAJ清楚。两者具有互补性,得到的测量值相当,结合应用为研究该区域的复杂解剖提供了新的手段。
何宏伟王泽恩赵慧毅林清池段少银
关键词:寰枢关节影像学解剖学
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相关参数的三维CT分析被引量:12
2012年
背景:不同研究关于寰椎经椎弓根螺钉置入的进钉点和钉道角度数据各有不同。目的:利用CT多平面重建设计理想的进钉路径,测量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相关骨性参数,评估寰椎椎弓根高度及椎动脉沟环变异对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影响。方法:从影像存档与传输系统中随机选出2009-10-01/2010-06-30期间头颈联合部未见异常62例患者CT血管造影扫描资料,利用其图像数据进行后处理三维多平面重建成像,测量寰椎椎弓根最小高度、进钉点位置、钉道角度、最大进钉长度、钉道在椎弓根内的长度,同时观察寰椎沟环变异的发生率。结果与结论:男女寰椎椎弓根最小高度分别为(4.4±1.2),(3.8±0.8)mm,其中高度≥3.0mm占91%。男女进钉点位置至正中线距离分别为(21.7±1.2),(20.8±1.3)mm;钉道内倾角分别为(10.1±2.1)°,(10.3±2.6)°;最大进钉长度分别为(26.9±1.8),(26.5±1.8)mm;椎弓根钉道长度分别为(8.0±1.1),(7.9±1.2)mm。寰椎沟环变异发生率为25.8%,其中Ⅱ~Ⅳ型后环发生率为21.0%。这表明椎弓根最小高度及Ⅱ~Ⅳ型椎动脉后环变异直接影响螺钉置入;MPR成像技术能设计理想的螺钉置入方案,寰枢关节螺钉固定患者术前三维CT解剖测量是非常必要的。
何宏伟隋桐赵慧毅陈丽君林清池段少银
关键词:寰椎椎弓根三维CT数字化骨科
寰枢关节相关解剖变异及其影像学诊断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统计患者影像学数据,显示寰枢关节相关解剖变异,明确变异的发生与表现,提高相关变异的影像学诊疗水平。方法 1)利用我院影像归档和通讯系统(PACS)资料,查找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寰枢关节相关解剖变异病例共590例;2)分析寰枢关节相关解剖变异的影像学表现,进行解剖变异分型;3)利用三维重建技术,进行寰枢关节相关解剖变异的三维重建成像与分析;4)比较影像学检查方法。结果 1)寰枢关节相关解剖变异590例,其中男性293例(49.66%),女性297例(50.34%),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解剖变异包括4类:第1类,寰椎椎动脉沟环变异419例(71.02%);第2类,骨性融合或缺如113例(19.15%),其中寰枕融合10例,寰枢融合9例,C2-3融合84例,齿突变异5例,寰椎椎弓发育不全5例;第3类,椎动脉变异26例(4.41%),其中椎动脉走形异常5例,椎动脉发育异常4例,椎动脉纤细14例,椎动脉缺如3例;第4类,颅底畸形32例(5.42%),其中Chiari畸形20例,扁平颅底5例,颅底凹陷7例。2)影像检查与诊断:X线、CT、MRI分别发现第1类变异357例(60.51%)、93例(15.76%)、0例(0.00%);发现第2类变异4例(0.68%)、65例(11.02%)、15例(2.54%);第3类变异20例(3.39%)、6例(1.02%)、0例(0.00%);第4类变异17例(2.88%)、6例(1.02%)、24例(4.07%)。接受2种以上影像学检查15例,其中结论不一致11例,均发生于第2类变异;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准确率达100%。结论寰枢关节相关解剖变异发现率为7.13%,男女无显著差别。第1类变异椎动脉沟环最多,都是经X线检查或CT诊断;第3类椎动脉变异由三维CT诊断最多;第4类Chiari畸形由MRI诊断最多。影像学检查诊断不一致均为第2类变异骨性融合或缺如,三维CT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钟福华赵文俊段少银
关键词:寰枢关节影像学诊断
寰枢关节不全脱位5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1年6月住院治疗的寰枢关节不全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50例,其中37例为非手术治疗,13例接受手术治疗。分析其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讨论其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寰枢关节不全脱位患者临床表现以枕颈部疼痛、颈部旋转活动受限为多,发生率分别为84%、78%。影像检查阳性率X线侧位与齿突张口位平片为81.8%,常规CT为94%,CT三维成像阳性率100%、MR检查阳性率25%。出现寰枢外侧关节面错位100%、寰齿间隙增宽24%、齿突侧距偏移90%及左右寰枢外侧关节间隙不对称60%。37例非手术治疗患者中临床治愈13例,显效17例,改善7例;13例手术治疗患者中临床治愈7例,显效3例,改善3例。寰枢外侧关节面错位为2.0~4.0mm患者29例,并发症率51.7%(15/29),选择手术治疗13.8%(4/29),治疗显效率为93.1%(27/29);错位4.1mm以上患者21例,并发症率52.4%(11/21),选择手术治疗42.9%(9/21),治疗显效率为61.9%(13/21);其中选择手术治疗、治疗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像学检查中CT三维成像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具有重要价值,诊断结合临床症状、体征是非常必要的。寰枢外侧关节面错位程度与治疗方法选择、临床疗效有直接关系。
隋桐陈雍君赵慧毅林清池段少银
关键词:寰枢关节脱位影像学诊断
CT血管成像评价头颈部旋转后寰枢关节与椎动脉的关系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测量正常头颈部旋转后寰枢关节与椎动脉的相关性,探讨旋转后椎动脉寰枢段的形态改变。资料与方法按照头颈部旋转方位将旋转无异常的157例患者分成中立位组54例、左旋转位组53例、右旋转位组50例;所有患者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并将扫描数据输入工作站进行三维成像与数值测量,比较3组患者椎动脉寰枢段的形态差异。结果椎动脉寰枢段方向中立位左侧以前倾较多,右侧以后倾较多;旋转位左、右侧倾角较中立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转位时左侧第2弯曲高度较右旋转位及中立位增大,右侧第2弯曲高度较右旋转位及中立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旋转位时右侧第4弯曲宽度及高度较左旋转位及中立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旋转可导致椎动脉的形态改变,椎动脉倾角大小可以影响椎动脉的伸缩程度,第2、4弯曲的改变可能影响椎动脉血流。
吕绍茂隋桐段少银韩丹
关键词:寰枢关节椎动脉血管造影术体位
3D打印技术辅助上颈椎肿瘤模型的术前规划及手术模拟被引量:11
2018年
背景:目前上颈椎肿瘤有限元模型大多采用CT平扫结合增强图像数据,3D打印仿真模型与术中实际肿瘤存在一定误差,采取CT结合MR的数据来建模,发挥各自的优势,得到的模型更加符合真实。目的:探讨3D打印上颈椎肿瘤模型在术前规划、模拟手术中的应用。方法:纳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5至2017年收治的上颈椎哑铃型肿瘤(ToyamaⅡa、Ⅲa、Ⅴ型)患者20例,根据手术方案分为2组,每组10例。3D打印组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上颈椎哑铃型肿瘤精准手术治疗,术前获取患者头颅CT/MR资料,建立患者上颈椎肿瘤个体化模型,通过3D模型模拟手术,采取一期颈后路肿瘤切除+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常规组进行常规手术。对比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1年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改善率。结果与结论:(1)三维模型能清楚显示肿瘤的形态及其与邻近血管、上颈椎的空间关系,并在体外进行仿真模型的模拟手术;术中借助3D模型能指导肿瘤切除并重建上颈椎稳定性;(2)与常规组相比,3D打印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3)3D打印组术后1年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改善率为(93.0±2.8)%,常规组为(75.0±2.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634,P <0.05);(4)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和后凸畸形的发生;(5)结果表明,3D打印上颈椎肿瘤模型技术上可行,能够有效辅助复杂上颈椎疾病手术方案的制定及模拟手术,提高手术效率和安全性。
陈雍君钟华华强林永祥李华胡治平段少银赵慧毅
关键词:颈椎3D打印模拟手术肿瘤模型颈椎肿瘤
新型寰椎内径锥形螺钉的设计与拔出力的测试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比较两种设计的寰椎椎弓根钉的最大拔出力,为临床选择寰椎推弓根钉类型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设计制作两种寰椎椎弓根钉,根据螺纹部分分为皮质骨螺钉(A型螺钉)、内径锥形螺钉(B型螺钉),利用24节新鲜猪寰椎标本,置入两种类型的椎弓根钉,进行拔出试验,测定每种螺钉的最大拔出力,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同一长度,不同设计的螺钉抗拔出力接近,均无显著性差异;同一直径两种设计的螺钉,28 mm比26 mm的抗拔出力略大,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新型寰椎内径锥形螺钉(3.0 mm)抗拔力高,螺钉根部强度好,抗弯曲、断裂性能好,可提供足够的即刻稳定性,是寰椎椎弓根固定的理想螺钉类型。
陈雍君赵慧毅谢柏臻段少银
关键词:寰椎椎弓根钉生物力学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46
2016年
[目的]研究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2013年本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11-2012年50例患者全部采取传统手术方法治疗,称为对照组;2012—2013年50例患者全部采取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称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腿痛VAS评分及腰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腿痛VAS评分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ODI评分对比,观察组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有助于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推广。
华强赵慧毅胡治平
关键词: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
基于CT容积数据寰枢关节结构三维有限元建模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利用寰枢关节并椎动脉增强CT扫描容积数据进行有限元建模,探讨建模的可行性及可能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良好的CT扫描数据,其中包括寰枢关节、部分枕骨、第3颈椎及椎动脉数据,使用阈值及手工结合技术将各个椎体、椎动脉区分开来并保存为STL格式文件,在NETGEN自写的软件中进行几何模型及有限元模型建立,调整相关参数获取满意的有限元模型。结果寰枢关节CT容积数据建模方法相对简单,获取的有限元模型结构清楚、逼真,模型图像显示解剖结构满意。与常规CT重建的三维图像进行比较,不仅能清楚地显示了寰枢关节、椎动脉等结构的形态,也能方便地选择性显示单一结构并进行三维解剖测量,实现与断面图像的相互补充,更具有寰枢关节旋转运动及受力分析等功能。结论利用CT容积数据进行寰枢关节有限元建模,其方法可行、图像真实,同时可信度高。该模型的建立为相关生物力学、解剖关系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与条件。
蔡国祥陈丽君黄绍辉吕绍茂段少银
关键词:寰枢关节
续折复健汤联合康复锻炼在肱骨下段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究续折复健汤联合康复锻炼在肱骨下端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2011年5月—2013年8月的肱骨下端骨折患者进行内固定手术的患者中选取8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康复锻炼干预方式,试验组患者采用续折复健汤联合康复锻炼干预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1周内肿胀、疼痛状况进行评分,对患者术后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对患者术后12个月进行Mayo评分和肘关节活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试验组术后1周内疼痛、肿胀状况减轻,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试验组的Mayo评分高于对照组,肘关节活动功能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肘关节屈曲度、伸直度、前臂旋前度和前臂旋后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续折复健汤联合康复锻炼能够减轻患者术后的肿胀、疼痛症状,促进患者骨折快速愈合,肘关节活动功能恢复。
倪建平
关键词:肱骨下段骨折康复锻炼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