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2754)

作品数:8 被引量:4H指数:2
相关作者:侯炜罗凡刁波申元英冯勇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大理学院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基因
  • 4篇多态
  • 4篇多态性
  • 4篇基因多态性
  • 3篇干扰素
  • 3篇HLA-DR...
  • 3篇病毒
  • 2篇细胞
  • 2篇细胞毒
  • 2篇细胞毒T淋巴...
  • 2篇相关抗原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抗病毒
  • 2篇抗原
  • 2篇HLA-DR...
  • 2篇HLA-DR...
  • 2篇IFN-
  • 1篇单倍型
  • 1篇等位

机构

  • 9篇武汉大学
  • 5篇大理学院
  • 4篇广州军区武汉...
  • 1篇宾夕法尼亚大...

作者

  • 8篇侯炜
  • 5篇罗凡
  • 5篇刁波
  • 4篇刘莹
  • 4篇周芳
  • 4篇冯勇
  • 4篇申元英
  • 2篇孙黎
  • 1篇张璐
  • 1篇杨祎
  • 1篇沈倩妮
  • 1篇赵颖岚
  • 1篇霍文哲
  • 1篇王晴
  • 1篇朱嶷
  • 1篇王旭

传媒

  • 2篇华南国防医学...
  • 1篇生命科学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年份

  • 1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多态性与吸毒并HIV感染相关
2011年
目的研究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基因外显子1的49位点A/G和启动子-318位点C/T多态性与吸毒并HI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检测24例单纯吸毒者、41例吸毒合并HIV感染患者以及204例正常对照者CTLA-4基因外显子1的49位点A/G和启动子-318位点C/T的基因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吸毒组C/C(12.50%vs51.47%)(P<0.01)型频率明显下降;在吸毒合并HIV感染患者组,CTLA-4A+49G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LA-4C-318T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68.3%vs45.6%)、T/T(21.95%vs2.94%)型频率明显上升,C/C(9.76%vs51.47%)型频率显著下降。与吸毒组比较,吸毒合并HIV感染组中CTLA-4A+49G及CTLA-4C-318T各基因型频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吸毒合并HIV感染与CTLA-4基因动态密切相关,C-318T基因型C/T、T/T型与吸毒合并HIV感染呈正相关,C/C行呈负相关。
刘莹刁波申元英周芳冯勇罗凡侯炜
关键词: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多态性基因型
吸毒合并HIV感染与HLA-DRB1*1301/1302等位基因的相关性
2011年
目的探讨吸毒并HIV感染与HLA-DRB1*1301/1302等位基因的相关性,为寻找吸毒合并HIV感染的易感基因和抵抗基因提供线索。方法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ith sequence-specific primers,PCR-SSP)技术对41例无亲缘关系的吸毒合并HIV感染者及24例单纯吸毒者进行HLA-DRB1*1301/1302等位基因进行检测,分析正常对照组和吸毒组及吸毒合并HIV感染组HLA-DRB1 1301/1302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结果正常对照组*1301/1302等位基因频率为0.06573。吸毒组等位基因频率为0.04167,RR=0.600649,与正常组比较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毒合并HIV感染组等位基因频率为0.01220,RR=0.1700,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下降趋势(P<0.05)。吸毒组与吸毒合并HIV感染组等位基因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LA-DRB1*1301/1302等位基因动态性与吸毒合并HIV感染的抵抗性密切相关,这对阐明疾病的病理、治疗和免疫预防具有重要作用。
刁波刘莹申元英周芳冯勇罗凡侯炜
关键词:HLA-DRB1等位基因
Ⅲ型干扰素--新型抗病毒细胞因子被引量:2
2011年
干扰素(IFN)是抗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Ⅰ型和Ⅱ型干扰素不仅可抑制病毒,而且还能参与天然免疫反应和获得性免疫反应。最近干扰素家族增添一位新成员:Ⅲ型干扰素,即IFN-λ,因其具有类似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且能诱导干扰素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命名。IFN-λ受体与Ⅰ型干扰素的受体不同,但具有与Ⅰ型干扰素类似的诱导表达方式和信号转导通路,并能激活一系列相似的干扰素刺激基因。就IFN-λ家族及其受体、基因表达和信号转导机制、抗病毒作用等进行综述。
杨祎侯炜
关键词:天然免疫抗病毒作用
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吸毒合并HIV感染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吸毒并HIV感染人群与HLA-DRB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对41例无亲缘关系的吸毒合并HIV感染者及24例单纯吸毒者进行HLA-DRB1基因型检测,分析...
刁波冯勇申元英熊海蓉罗凡杨占秋侯炜
关键词:HLA-DRB1
文献传递
CTLA-4基因单倍型与吸毒合并HIV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2011年
目的研究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4,CTLA-4)基因外显子1的49位点和启动子-318位点单倍型与吸毒合并HI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iase chain reaction with sequence-specific primers,PCR-SSP)方法,检测24例单纯吸毒者、41例吸毒合并HIV感染患者以及204例正常对照者CTLA-4基因外显子1的49位点启动子-318位点的单倍型。结果吸毒者中CTLA-4A+49G和C-318T单倍型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毒合并HIV感染组中CTLA-4单倍型1.1(C-318-A+49/C-318-A+49)显著低于对照组(2.4%vs 13.2%,P<0.05);CTLA-4单倍型3.3(T-318-A+49/T-318-A+49)明显高于对照组(12.2%vs 2.9%,P<0.01)。与吸毒组比较,吸毒合并HIV感染组中CTLA-4单倍型1.1(C-318-A+49/C-318-A+49)显著下降(2.4%vs 12.5%,P<0.05)。结论吸毒合并HIV感染与CTLA-4基因动态密切相关,单倍型1.1与吸毒合并HIV感染呈负相关,单倍型3.3与吸毒合并HIV感染呈正相关。
刘莹刁波申元英周芳冯勇罗凡侯炜
关键词: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多态性单倍型
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吸毒合并HIV感染的相关性
2011年
目的探讨吸毒合并HIV感染人群与HLA-DRB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对无亲缘关系的41例吸毒合并HIV感染者、24例单纯吸毒者及213例健康者进行HLA-DRB1基因型检测,分析正常对照组和吸毒组及吸毒合并HIV感染组HLA-DRB1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吸毒组中,HLA-DRB1*0401-0411(P<0.05,RR=9.22),*1001(P<0.05,RR=19.27)的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高;在吸毒合并HIV感染组中,*0101-0103(P<0.01,RR=7.26)、*0401-0411(P<0.01,RR=16.73)、*0801-0806(P<0.01,RR=5.49)、*1001(P<0.05,RR=22.91)、*1401/1404/1405(P<0.05,RR=5.41)的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增高,而DRB1*1501-1502(P<0.01,RR=0.18)、DRB5(P<0.01,RR=0.40)的等位基因频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与吸毒组比较,吸毒合并HIV感染组中各等位基因频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吸毒合并HIV感染具有密切相关性,这对阐明吸毒合并HIV感染的发生机制及后期治疗和免疫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刁波刘莹申元英周芳冯勇罗凡侯炜
关键词:HLA-DRB1
Toll样受体与HIV-1病毒感染被引量:2
2010年
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引起免疫系统的持续激活,进而导致CD4+T细胞数目不断减少,最终导致人类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发生。阻断免疫系统的持续激活,可能是减缓AIDS发展进程的重要途径。有研究表明,Toll样受体(TLR)与HIV感染后免疫系统的持续激活密切相关。同时,TLR是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在抗微生物的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调节特异性免疫。本文综述了TLR与HIV-1的关系,以给HIV-1治疗及疫苗的研究提供参考。
孙黎侯炜
关键词:TOLL样受体
新型干扰素——IFN-λ抗HIV-1感染
2009年
目的研究干扰素λ(IFN-λ)是否对HIV-1感染人巨噬细胞有抑制作用,并对可能介导IFN-λHIV-1作用的受体和辅助受体表达水平进行研究,初步探讨其抗HIV-1感染的机制。方法HIV-1毒株感染人巨噬细胞前用IFN-λ理细胞24h,感染后第4天、第8天以及第12天分别检测感染细胞上清中HIV-1逆转录酶(RT)活性和p24蛋白水平,并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上IFN-λ体、CD4、CCR5、CXCR4的表达。结果IFN-λHIV-1感染人巨噬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此作用与乓剂量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但IFN-λCD4、CCR5、CXCR4的表达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FN-入能有效抑制HIV-1感染人臣噬细胞,并证实这一作用是通过其受体发挥功能的。但IFN-λ介导的抗HIV-1作用不是通过CD4、CCR5、CXCR4起作用而是存在有其他的抗病毒机制。
赵颖岚孙黎王旭侯炜霍文哲
关键词:人免疫缺陷病毒干扰素抗病毒
Ⅲ型干扰素的抗肿瘤作用
2012年
研究发现Ⅲ型干扰素(IFN-λ)具有抗黑色素瘤、肝细胞癌、食管癌、纤维素瘤等的作用。IFN-λ不仅能抑制黑色素瘤的转移,还可引起细胞凋亡;组成性表达的IFN-λ使自然杀伤细胞活化,从而影响肝细胞癌的生长;在食管癌中,IFN-λ能诱导G-期细胞的停滞或直接导致细胞凋亡;IFN-λ入可通过诱导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反应来抑制体内纤维肉瘤的生长。这些抗肿瘤机制的研究为IFN-λ运用于肿瘤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王晴张璐沈倩妮朱嶷罗凡侯炜
关键词:干扰素类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