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20060315)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4
相关作者:高印寒刘长英池俊成李振雷李强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技术学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吉林省省校合作技术开发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一般工业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调度
  • 1篇信号控制
  • 1篇旋风分离器
  • 1篇三维流
  • 1篇三维流场
  • 1篇声品质
  • 1篇实时性
  • 1篇数字信号
  • 1篇数字信号控制
  • 1篇数字信号控制...
  • 1篇湍流模型
  • 1篇汽车
  • 1篇汽车噪声
  • 1篇自学习
  • 1篇总线
  • 1篇微波雷达
  • 1篇相关系数
  • 1篇流场
  • 1篇可调度性
  • 1篇控制器

机构

  • 5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空军航空大学
  • 1篇北奔重型汽车...
  • 1篇中国航空工业...

作者

  • 4篇高印寒
  • 3篇刘长英
  • 1篇乔宇
  • 1篇梁杰
  • 1篇王天皓
  • 1篇程鹏
  • 1篇杨开宇
  • 1篇谢军
  • 1篇孙强
  • 1篇李强
  • 1篇李振雷
  • 1篇池俊成
  • 1篇马喜来
  • 1篇崔启明
  • 1篇申珅

传媒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机床与液压
  • 1篇河北工业大学...
  • 1篇现代电子技术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相关分析的车内声品质偏好性评价模型被引量:5
2009年
以四种类型轿车在不同档位和不同车速下匀速行驶时副驾驶员耳旁噪声信号采集样本为评价对象,利用成对比较法对车内声品质进行了主观评价试验;分析计算了各噪声信号样本的主要心理声学客观参数,应用双耳声压级频谱合成的方法对左右耳响度进行加权,得出双耳响度与声品质主观评价结果的相关系数比单左耳高出0.107,证明了双耳响度客观评价模型更加接近人的主观评价;通过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车内声品质偏好性评价模型,对评价模型研究表明,稳态工况下轿车车内声品质主要受响度和尖锐度两个心理声学参数影响。
梁杰谢军高印寒孙强
关键词:汽车噪声声品质相关系数
基于RM的车身网络控制系统设计
2013年
随着车身控制系统的日益智能化,使车身网络规模和通信负载量显著增长,车身网络中信息传输延时愈发明显,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通过分析车身网络的通信需求,设计了合理的车身CAN网络拓扑结构;根据车身网络控制系统中信息传送的特点,采用单调速率调度(RM)算法,对车身网络控制系统的可调度性和实时性进行分析,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建立的车身网络系统能够很好地保证信息传送的实时性和可行性,从整体上优化了车身网络控制系统.
刘长英乔宇王天皓
关键词:CAN总线车身网络可调度性实时性
轨道车辆电动自动门控制系统开发被引量:4
2008年
电动门作为一种新型的自动门系统,在轨道交通车辆中被逐渐推广应用。介绍了电动门的工作原理,测控系统采用数字化实时处理与控制技术、电磁兼容理论与技术,解决了轨道车辆运行时自动车门系统可靠性及精度问题。给出了自动门运行的控制方法及软件编程流程图,实际制作样机达到了开发的预期目标。
杨开宇高印寒刘长英马喜来
关键词:轨道车辆微波雷达PID
高速轨道客车电动自动门控制系统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电动自动门在高速轨道客车中被逐渐推广应用。以数字信号控制器dsPIC30F5015为控制核心,对高速轨道客车电动自动门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及软件实现方法进行研究。根据电机电流测算的原理,给出电动自动门的防挤压力计算方法;通过门宽参数自学习算法,实现自动门在运行过程中的准确定位。实验证明,该自动门控制系统工作稳定可靠,控制精度高,完全能够满足实际应用要求。
刘长英崔启明高印寒申珅
关键词:轨道交通数字信号控制器PID算法自学习
旋风分离器两相三维流场仿真被引量:7
2008年
使用商业CFD软件STAR-CD,建立了排气管插入深度不同的三种切向进口式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场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对切向进口式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场进行了模拟。通过分析排气管插入深度对旋风分离器流场的影响,得出了旋风分离器中的压力和速度分布,以及粒径为20μm和2μm的SiO_2尘粒运动轨迹,为旋风分离器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高印寒陈王锋程鹏李振雷池俊成李强
关键词:工程热物理旋风分离器湍流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