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2224)
-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3
- 相关作者:夏锋温旭东张亮杨大鹏吴林更多>>
-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迷走神经调控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相关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4年
- 目前,肝脏肿瘤占全球癌症病死原因的第三位。关于影响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因素的研究已经开展了数十年。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HBV、HCV感染等是HCC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对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很多研究发现,肿瘤发展不仅仅需要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为肿瘤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同时肿瘤微环境中神经末梢生成,形成肿瘤的神经支配,
- 吴黎雳宦宏波吴林邓翔温旭东夏锋
- 关键词:迷走神经肝细胞癌胆碱能系统P物质
- 去甲肾上腺素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Sox4表达促进肝癌细胞增殖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对肝癌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去甲肾上腺素对肝癌细胞(Huh7、PLC)中CD133表达水平的影响;肿瘤细胞球形成实验以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去甲肾上腺素和哌唑嗪对肝癌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的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去甲肾上腺素(10μmol/L)和哌唑嗪(5μmol/L)对肝癌细胞中干性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检测相关的信号通路。结果去甲肾上腺素使Huh7和PLC肝癌细胞中的CD133表达升高;去甲肾上腺素处理Huh7和PLC肝癌细胞后的成球率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哌唑嗪处理后明显降低(P<0.05);在克隆形成实验中,去甲肾上腺素处理Huh7和PLC肝癌细胞的后,克隆形成率高于哌唑嗪组和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和哌唑嗪组相比,去甲肾上腺素组中Sox4基因表达明显升高,同时p-Akt表达相较于哌唑嗪和对照组相比也明显上调(P<0.05)。结论去甲肾上腺素激动肝癌细胞中α肾上腺素能受体,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肝癌细胞中Sox4基因表达,从而提高肝癌细胞自我更新的能力。
- 杨大鹏宦洪波张亮温旭东吴黎雳夏锋
- 关键词:肝癌细胞增殖去甲肾上腺素自我更新
- 再次肝脏部分切除与射频消融术对复发性肝细胞癌患者预后影响的 Meta 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分析并评价再次肝脏部分切除(RH)与射频消融术(RFA)对复发性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照 Cochrane 系统评价手册提供的方法,计算机检索1990年1月—2014年12月 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 Laboratory、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根椐纳入标准纳入比较 RH 与 RFA 治疗复发性肝细胞癌后不同时期生存人数的随机对照和病例-对照研究。在对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进行评价后,分别提取接受 RH 与 RFA 治疗的患者例数及治疗后1、3、5年的生存例数计算比值比(OR),进行系统回顾和 Meta 分析。采用 Q 检验和I2检验确定纳入研究的异质性,同质性好的研究(P 〉0.05, I2〈5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 Meta分析,否则认为纳入研究存在异质性,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纳入研究足够多时,采用漏斗图分析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共1176例患者。定性分析显示 RH 较 RFA 能更有效地提高复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无病生存率。 Meta 分析评估 RH 与 RFA 的预后效果差异显示,1年、3年、5年的合成 OR 值(95%置信区间)分别为1.81(0.82,4.01)、1.26(0.78,2.01)、1.73(1.02,2.95),1年、3年预后效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5年预后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对复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治疗中,与 RFA 相比,RH 对提高患者无病生存率更为有利;虽然 RH 与 RFA 对改善患者早、中期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从趋势上来说 RH 仍较 RFA的预后效果好,且 RH 较 RFA 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晚期预后。综合来看,对于可以接受 RH 或 RFA 治疗的复发性肝细胞癌患者,RH 治疗可获得更好的预后。
- 吴黎雳宦宏波温旭东张亮杨大鹏夏锋
- 关键词:复发射频消融术META
- 炎症因子与肝癌干细胞标志在肝癌诱导过程中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Kupffer细胞相关炎症因子在大鼠肝癌诱导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与肝癌干细胞标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35只,分为正常对照组(n=5)和诱导模型组(n=30)。诱导模型组大鼠饮水中加入二乙基亚硝胺溶液,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饮水。在诱癌过程中每隔4周取材5只大鼠肝脏,运用免疫组化法测定Kupffer细胞ED2抗体在肝组织的表达和定量PCR方法检测肝组织中Kupffer细胞释放的炎症因子及肝癌干细胞标志物的基因表达。并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相关炎症因子与肝癌干细胞标志物之间相关性。结果成功建立大鼠肝癌诱导模型,在24周时诱导模型组大鼠出现肝脏肿瘤;ED2抗体在诱癌过程中呈明显升高的趋势(P<0.001);PCR结果提示,Kupffer细胞分泌的相关炎症因子IL-6、MCP-1、TGF-β、TNF-α在诱癌过程中逐渐升高(P<0.05),同时,肝癌干细胞标志物CD90在诱癌过程中呈明显升高趋势(P<0.001)。Pearson相关性检验提示:IL-6、MCP-1、TGF-β的表达变化与CD90呈明显正相关(P<0.001)。结论 Kupffer细胞释放的炎症因子IL-6、MCP-1、TGF-β的表达升高与CD90上调呈明显正相关,进一步明确了Kupffer细胞促进肝癌发生的重要作用。
- 吴林宦宏波吴黎雳别平夏锋
- 关键词:肝癌KUPFFER炎症因子
- 去细胞化肝脏生物支架的应用进展
- 2015年
- 肝脏替代治疗是目前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治疗措施,而去细胞化肝脏生物支架拓宽了肝脏替代治疗的研究领域。目前普遍的支架制备过程是在一定的物理条件下,经灌注设备将化学试剂(去垢剂、消化酶等)注入肝脏自身的脉管结构中,达到去除细胞成分,保留支架内ECM和超微脉管结构的目的。再将种子细胞注人到去细胞化肝脏生物支架,获得再细胞化肝脏,模拟机体内肝脏生物环境进行体外或体内培养,观察种子细胞附着情况,检测肝脏代谢功能,评估肝脏替代效果。目前,种子细胞的选取、再细胞化流程、再细胞化肝脏移植等问题仍处于探索阶段。笔者围绕去细胞化肝脏生物支架的制备与评价、检测和应用作一综述,为进一步应用于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温旭东王小军夏锋
- 关键词:肝脏生物支架
- 毒蕈碱型胆碱能受体M3调控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毒蕈碱型胆碱能受体M3(muscarinic cholinergic receptors 3,ChRM3)活化对人肝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Western blot检测两种人肝癌细胞株Hep G2和SMMC-7721中ChRM3受体的表达;采用氯贝胆碱(Beth)及达菲那新(UK88525)处理肝癌Hep G2和SMMC-772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Beth组、Beth+UK88525组、UK88525组,经处理48 h后,Transwell实验检测两种肝癌细胞经不同分组处理后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标志蛋白的表达及下游信号通路PI3K/Akt的变化;采用shRNA干扰质粒经Lipofectamine 2000TM转染肝癌细胞Hep G2以沉默ChRM3,分为空白对照组、Beth组、Beth+sh ChRM3组、sh ChRM3组,分别检测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及EMT、下游PI3K/Akt的改变。结果 Hep G2和SMMC-7721两种肝癌细胞中均有ChRM3受体的表达;Transwell实验显示:Beth单独处理组对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UK88525能够抑制Beth对肝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促进作用(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eth单独处理组能够上调EMT标志蛋白N-Cadherin和Vimentin,下调E-Cadherin的表达,UK88525处理后能够明显抑制Beth促进Hep G2细胞EMT的过程(解除Beth对Hep G2细胞EMT的促进过程),同时也能够抑制PI3K/Akt的活化(P<0.05);干扰质粒沉默ChRM3受体同样能够抑制Beth促肝癌细胞迁移、侵袭的作用,并且抑制Beth诱导的EMT和下游PI3K/Akt的活化(P<0.05)。结论 ChRM3活化能够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 张亮宦宏波温旭东杨大鹏吴黎雳夏锋
- 关键词:肝细胞癌上皮-间质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