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411300)

作品数:11 被引量:208H指数:6
相关作者:徐芹芹季建清龚俊峰赵磊孙东霞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新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3篇裂变径迹
  • 2篇新疆北部
  • 2篇新生代
  • 2篇年代学
  • 2篇走滑
  • 2篇晚古生代
  • 2篇晚新生代
  • 2篇隆升
  • 2篇古生代
  • 2篇剥露
  • 2篇北部
  • 1篇地壳生长
  • 1篇地貌
  • 1篇地貌形态
  • 1篇地面塌陷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机构

  • 6篇北京大学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新疆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国土资源
  • 1篇新疆地质矿产...
  • 1篇中国石油
  • 1篇北京岩土工程...

作者

  • 6篇季建清
  • 6篇徐芹芹
  • 4篇龚俊峰
  • 4篇赵磊
  • 3篇孙东霞
  • 2篇赵文韬
  • 2篇张晓帆
  • 2篇涂继耀
  • 2篇朱自虎
  • 1篇于祥江
  • 1篇韩宝福
  • 1篇郭召杰
  • 1篇何国琦
  • 1篇孙宝生
  • 1篇李锦轶
  • 1篇秦切
  • 1篇马芳
  • 1篇戚冉
  • 1篇周晶
  • 1篇王新昆

传媒

  • 3篇岩石学报
  • 2篇地质科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矿业
  • 1篇新疆地质
  • 1篇地质通报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西准噶尔晚古生代以来构造样式与变形序列研究被引量:28
2009年
断裂构造的发育是不同地质历史、不同应力场条件下地壳应变的叠加。针对某一地域断裂构造的研究,理清其发育序次和不同阶段断裂系统对应的构造应力场,是了解区域大地构造性质演变的重要环节。新疆西准噶尔地区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非常强烈,是认识中亚构造域性质的重要研究基地,同时也为断裂构造和变形序次研究提供了很好的野外实验室。通过对研究区1500个构造面理产状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认为新疆西准噶尔地区主要发育以下几组构造面理:(1)290°走向;(2)10°~20°和80~90°走向;(3)40°~45°和320°~325°走向;(4)60°~70°和340°~350°走向。通过对野外构造现象、断裂之间的交切关系、断裂与相关地层及岩体的切割关系等的综合分析,结合遥感图像解译,确立了走滑断裂是西准噶尔地区晚古生代以来主要的构造样式,并建立了相应的变形序列:(1)大约在二叠纪晚期一三叠纪,由于准噶尔与中天山汇聚末期的区域性水平运动,受到北西-南东向的挤压应力作用,发育最早一期北西西向(290°左右)右旋走滑断裂;(2)侏罗纪—白垩纪,地层产状平缓,没有发现区域性构造变形证据;(3)古近纪,主要受制于太平洋构造域,受到北西-南东向挤压应力作用,发育北北东向(10°~20°)左旋与近东西向(80°~90°)右旋共轭走滑构造;(4)新近纪早期,受印度大陆和欧亚大陆碰撞的远程效应影响,应力场为近南北向,发育北东向(40°~45°)、北西向(320°~325°)走滑构造,新近纪晚期应力场发生了小角度顺时针旋转,构造形迹又转变为北东东向(60°~70°)和北北西向(340°~350°)。
徐芹芹季建清龚俊峰赵磊涂继耀孙东霞陶涛朱自虎何国琦侯建军
关键词:晚古生代走滑断裂西准噶尔
内蒙古大青山晚中生代以来的隆升--剥露过程被引量:8
2017年
对大青山东段4件基岩样品进行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获得该区晚中生代以来的隆升?剥露历史,并探讨大青山现代地貌的形成。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57.7±3.8~50.4±3.3 Ma,封闭径迹长度分布在10.7±0.4~9.9±0.1μm之间。热历史模拟结果表明,大青山地区存在晚白垩世(约100~90 Ma)和中?晚中新世(13.5~7 Ma)以来两个快速抬升冷却阶段,13.5~7 Ma以来是本区剥露最快的时期,这一阶段的隆升造就现今大青山的地貌格局。
徐芹芹季建清赵文韬于祥江
关键词:磷灰石裂变径迹
新疆南天山构造格架及构造演化被引量:69
2009年
南天山碰撞造山带位于西伯利亚与塔里木地块之间的北亚造山区南部的天山造山系的中南部,是塔里木地块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地块之间的一条构造带,地理上由哈尔克山、额尔宾山、虎拉山等组成,地质上主要由古生代地质体组成,其南北两侧均为活动陆缘,中间由洋壳残片、洋岛和增生杂岩组成,是南天山古生代洋盆演化的产物。南天山古洋盆从震旦纪裂解,寒武纪持续扩张,奥陶纪—石炭纪向南北两侧俯冲闭合,至二叠纪南天山造山带进入后造山调整阶段。
朱志新李锦轶董莲慧张晓帆王克卓王华星赵同阳
关键词:南天山洋盆
Active Source Tomography in Northwestern Xinjiang,China:Implication for Mineral Distribution
2011年
The main aim of this work is to understand the distribution of minerals by obtaining a shallow velocity structure around the Karatungk(喀拉通克) region.Data were acquired in 2009 by a denser array in deploying a transportable seismometer with 4.5 Hz vertical geophone.All the P-wave arrival times are picked automatically with 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nd then checked man-machine interactively by short-receiver geometry.The database for local active-source tomographic in-version involves 4 241 P-wave arrival time readings from 96 shots and three quarry blasts.Checker-board tests aimed at checking the reliability of the obtained velocity models are presented.The result-ing Vp distribution slices show a complicated 3-D structure beneath this area and offe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ree well-defined mineral deposits.Near the surface we observe a series of zones with slightly high-velocity which probably reflect potential deposits.Based on features of metallic ores we attempt to delimit their distributions and stretched directions.
梅宝徐义贤钱辉
阿尔金—祁连山晚新生代隆升—剥露过程——来自岩屑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的制约被引量:4
2015年
阿尔金—祁连山位于青藏高原北缘,其新生代的隆升—剥露过程记录了高原变形和向北扩展的历史,对探讨高原隆升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岩屑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分析,利用岩屑的统计特征限定阿尔金—祁连山新生代的隆升—剥露过程.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结果表明,阿尔金—祁连山地区存在4个阶段的抬升冷却:21.1~19.4 Ma、13.5~10.5 Ma、9.0~7.3 Ma、4.3~3.8 Ma.其中,4.3~3.8 Ma抬升冷却事件仅体现在祁连山地区,9.0~7.3 Ma抬升冷却事件在区内普遍存在,且9.0~7.3 Ma隆升—剥露造就了现代阿尔金—祁连山的地貌.区域资料分析表明,9~7 Ma(或者8~6 Ma)期间,青藏高原北缘、东缘,甚至整个中国西部地区发生了大规模、区域性的抬升,中国现今“西高”的构造地貌形态可能于当时开始形成.阿尔金—祁连山地区4期抬升冷却事件与青藏高原的隆升阶段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应该是对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响应。
徐芹芹季建清赵文韬孙东霞钟大赉赵磊
关键词:裂变径迹地貌形态
新疆北部卡拉麦里晚古生代走滑构造及其叠加变形序次被引量:21
2012年
东准地区构造演化研究的重要构造单元。前人的研究认为卡拉麦里构造带是板块碰撞形成的缝合带。本文结合野外考察、构造分析和年代学工作认为,该构造带主要反映了走滑构造带的特点。在遥感影像上,卡拉麦里构造带呈断续的线状延伸特征。地震剖面上,卡拉麦里断裂带主断面产状近于直立向下延伸至基底,与一般张性断层、压性逆冲断层所显示的上陡下缓的铲状特征截然不同。野外考察显示,该构造带发育密集而陡立劈理,主断面附近劈理面倾角近于直立,在相对较浅层次的地层上,劈理面成花状散开,体现花状构造的特点。卡拉麦里构造带内的石炭系、泥盆系地层以及蛇绿岩系受到强烈改造,超糜棱岩化、糜棱岩化、千枚岩化现象普遍。糜棱岩中,硅质岩透镜体拖尾指示右旋走滑特征,与同构造岩脉次级张裂面指示的结果相一致。结合前人研究资料以及地层变形证据,可以推断构造带活动时限为270~260Ma。因此,卡拉麦里构造带是一条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活动的右旋剪切走滑构造带,准东地区与卡拉麦里构造带相关的缝合带确认,必须以卡拉麦里走滑构造带性质的准确厘定为基础。卡拉麦里构造二叠纪时期的走滑活动性质的确定,指示新疆北部二叠纪大陆地壳已经形成,而且,新疆北部后期叠加构造变形序次研究也显示具有大区域上的共性,指示新疆北部二叠纪以来进入基本统一大陆内部构造演化阶段。
赵磊季建清徐芹芹龚俊峰涂继耀王金铎
关键词:晚古生代走滑构造大陆地壳卡拉麦里新疆北部
新疆博格达—哈尔里克山晚新生代压扭性变形与隆起成山被引量:6
2010年
压扭性走滑变形是陆内变形的最主要构造样式之一,并且是陆内造山系统得以形成的最基本构造样式。位于天山东部的博格达—哈尔里克山链,横亘在吐哈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是研究新生代山脉形成理想的野外实验室。本文结合压扭造山带的研究,通过野外地质填图、遥感解译和DEM分析,裂变径迹测试等研究,确认博格达—哈尔里克山与山脉隆起相关的断裂构造主要为北东东向和北西西向压扭性走滑断裂,认为它是晚新生代压扭造山带(transpressional orogen)。主要证据是:首先博格达—哈尔里克山与山脉隆起相关的构造变形为北东东70°走向和北西西290°走向,山脉两侧呈现向盆地方向的逆冲冲断构造,体现了近南北向为构造主压应力场特点;其次天池河床砂岩屑AFT分析出的年龄峰值集中在42.8 Ma(62.8%)、18.8 Ma(29.0%)、3.2 Ma(8.2%),表明样品所代表的流域地质体在42.8 Ma、18.8Ma、3.2 Ma经历了3次冷却事件。依据裂变径迹等年龄投影圈闭图显示博格达山裂变径迹年龄存在中间新,两边老的特点。基于相同的大地构造背景,压扭造山模式也可以解释整个天山晚新生代山脉强烈隆升。
朱自虎季建清徐芹芹王丽宁孙东霞龚俊峰赵磊
关键词:裂变径迹
矿山地面塌陷预测方法研究被引量:19
2008年
由矿层井下采矿工程引发的采空区地面塌陷,是矿层开采普遍存在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开采塌陷是矿区环境地质灾害的直接根源。本文根据矿山的数据资料,运用三角函数数学方法,对矿山开采可能引起的地面塌陷范围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得出地面塌陷的位置及面积,为矿山的土地复垦及有效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实现"谁受益,谁治理"的目标。
戚冉黄建华郭春颖
关键词:矿山开采地面塌陷
新疆北部基性岩脉^(40)Ar/^(39)Ar年代学研究被引量:50
2008年
晚古生代以来,新疆北部地区侵入了一系列的基性岩脉,成为了解该地区地壳生长过程的重要窗口。本文采用激光^(40)Ar/^(39)Ar 年代学方法,对整个北疆地区出露的基性岩脉进行了精细年代学研究。从数据特征上分析,低本底激光^(40)Ar/^(39)Ar方法能对低钾含量、极少量样品(0.1mg~5mg)进行精细定年,所以非常适合进行基性岩脉的精细定年。本文展示的基性岩脉激光^(40)Ar/^(39)Ar 方法的高质量数据显示新疆北部基性岩脉群的活动时限跨越332~174Ma,为石炭纪—侏罗纪。由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新疆北部基性岩脉群在时间上,呈现脉动式侵位特征,在332~174Ma 之间,有多达6~7次脉动式活动,时间间隔大致为20~30Ma。从基性岩脉所揭示的大地构造含义来分析,新疆北部地区从石炭纪到侏罗纪处在一个相似的地壳演化阶段,为一个陆壳垂向生长、区域构造应力场显示拉张的构造环境,并在时间、空间上具有相对统一的特征。
周晶季建清韩宝福马芳龚俊峰徐芹芹郭召杰
关键词:基性岩脉^40AR/^39AR年代学地壳生长新疆北部
新疆东天山中部隆起区早石炭世钙碱性花岗岩的确定被引量:6
2009年
新疆东天山中部隆起区早石炭世钙碱性花岗岩位于东天山中部喀拉塔格-旱山地块,该花岗闪长岩前人认为是前寒武纪侵入岩.通过对其锆石SHRIMP定年,获得侵入岩形成年龄(343.0±9)Ma,岩石化学具钙碱性活动陆缘的特征,区域对比研究认为是南天山洋盆洋岩石圈向北俯冲的产物.
王新昆彭慰兰胡克亮朱志新赵同阳王华新
关键词:东天山花岗闪长岩SHRIMP活动陆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