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00013)

作品数:2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李明胡晓梅胡福泉黄建军周莹冰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单胞菌
  • 1篇电转化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噬菌体
  • 1篇宿主菌
  • 1篇铜绿
  • 1篇铜绿假单胞
  • 1篇铜绿假单胞菌
  • 1篇铜绿假单胞菌...
  • 1篇菌体
  • 1篇基因
  • 1篇基因组
  • 1篇假单胞菌

机构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2篇申晓冬
  • 2篇周莹冰
  • 2篇黄建军
  • 2篇胡福泉
  • 2篇胡晓梅
  • 2篇李明
  • 1篇丛延广
  • 1篇张克斌
  • 1篇朱军民
  • 1篇饶贤才
  • 1篇金晓琳

传媒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2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4
2004年
目的 确定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2的形态与大小、裂菌特性、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特性等基本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电镜观察纯化噬菌体颗粒 ;制备PaP2噬斑 ,观察其特点 ;提取噬菌体感染的细菌基因组 ,用SmaⅠ酶切 ,通过脉冲场电泳观察酶切产物的带型特点 ;测定不同感染复数 ,培养 3 5h后细菌 噬菌体液中的噬菌体滴度 ;加入宿主菌及噬菌体使MOI =10 ,进行一步生长实验 ,在 0时刻和每隔 15min测定噬菌体滴度。结果 噬菌体PaP2头部直径约为 5 2nm ,无囊膜 ,有一短尾 ;噬斑雾状半透明 ,直径约 1~ 2mm ;被噬菌体感染的宿主菌基因组的SmaⅠ酶切产物带型 ,比未感染宿主菌的多出了 1条大于噬菌体基因组的片段 ;当MOI =10时宿主菌产生的子代噬菌体滴度最高 ;绘制出了一步生长曲线。结论 PaP2属短尾噬菌体科 ,是溶原性噬菌体 ;最佳感染复数是 10 ;感染宿主菌的潜伏期是 75min ,裂解期是 90min ,平均裂解量是 3
黄建军胡晓梅饶贤才张克斌金晓琳周莹冰李明申晓冬朱军民胡福泉
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3基因组电转化宿主菌的条件初探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将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3基因组DNA电转入其宿主菌并获得噬斑的基本条件。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PA3作受体菌,将噬菌体PaP3基因组DNA通过电转化导入受体菌中,研究细胞生长状态、感受态细胞的制备方式、电场强度、DNA浓度和细胞密度等条件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在含50μg/ml红霉素的LB培养液中培养宿主菌14—16h,以100mmol/L蔗糖溶液为介质,在25℃条件下制备感受态并使其浓度达到10μ/ml,电转参数为12kV/cm,300Ω,25μF,在此组条件下能获得较高的转化效率,最高可达2.1×10^3pfu/μg的DNA。结论:确定了一组电转条件,成功地将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完整基因组导入PA3中,并形成噬斑,为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周莹冰申晓冬丛延广李明黄建军胡晓梅胡福泉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基因组电转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