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0CDB04701)
- 作品数:7 被引量:33H指数:3
- 相关作者:周立群宋荷娟黄莹王婷伍珍更多>>
- 相关机构:湖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YPO_4/Eu^(3+)微米束的尿素辅助水热合成及其发光性能被引量:2
- 2011年
- 以Y(NO3)3、Eu(NO3)3和(NH4)2HPO4为原料,尿素作辅助剂,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出束状YPO4/Eu3+荧光粉.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透射电镜、荧光光谱仪等研究了产物的晶体结构、形貌及发光特性;基于透射电镜分析探讨了YPO4/Eu3+微米束结构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YPO4/Eu3+属于四方晶系,空间群为I41/amd;其形貌为微米束,长约0.12~0.36μm,宽约0.08~0.16μm.在395nm紫外光激发下,YPO4/Eu3+荧光粉能发出Eu3+离子的特征红色荧光,发射主峰位于618nm,归属于Eu3+离子的5 D0→7F2电偶极跃迁.
- 王婷宋荷娟黄莹杨兰周立群
- 关键词:荧光粉发光性能
- YVO_4/Eu^(3+)微米棒的固相合成及其发光性能被引量:4
- 2012年
- 以Y2O3、Eu2O3和NH4VO3为初始原料,用Na2CO3作助熔剂,采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制备出棒状YVO4/Eu3+荧光粉;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透射电镜、扫描电镜、荧光光谱仪等分析了产物的结构、形貌和发光特性,并探讨了其生长机理.结果表明:YVO4/Eu3+属于四方锆石型结构,空间群为I41/amd;其形貌为微米棒状,平均直径约0.20μm,平均长度约1.16μm.在395nm紫外光激发下,YVO4/Eu3+荧光粉能发出Eu3+的特征红色荧光,发射主峰位于616nm,归属于Eu3+离子的5 D0→7F2电偶极跃迁.
- 宋荷娟周立群王婷黄莹杨兰
- 关键词:固相法发光特性
- RuFe纳米粒子修饰片状BiVO4协同催化氨硼烷水解产氢被引量:3
- 2020年
- 开发高效廉价的催化剂对于清洁能源经济至关重要,将氨硼烷的催化水解用于氢能源开发前景广阔。本工作首先采用简单回流法制备BiVO4纳米片,再通过浸渍还原法制备出Ru/Fe不同摩尔比的RuFe@BiVO4催化剂,并在室温下用于催化氨硼烷水解产氢。通过比较载体BiVO4、Ru@BiVO4、Fe@BiVO4、RuFe@BiVO4以及无载体的RuFe纳米粒子的催化产氢速率发现,在所有的催化剂中,Ru1Fe0.1@BiVO4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非贵金属Fe能显著增强Ru的催化性能,这与RuFe之间强的电子效应以及RuFe纳米粒子与载体BiVO4间的双功能效应密切相关,其活化能(Ea)为43.7 kJ·mol^-1,转化频率(TOF)为205.4 molH2·molRu·min^-1。
- 张翊青张淑娟万正睿莫晗王念贵周立群
- 关键词:钒酸铋产氢
- 微片结构Gd_3GaO_6:Eu^(3+)荧光粉的合成及其发光特性
- 2013年
- 以柠檬酸为燃烧剂,乙二醇为分散剂采用燃烧固相法制备Gd3GaO6:Eu3+新型荧光粉.利用X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和荧光光谱分别对热处理后产物的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700℃燃烧10min并在1 200℃热处理5h即可获得产物Gd3GaO6:Eu3+,其空间点群为P21(4),形貌为微米片结构;产物的特征发射峰来自于Eu3+的5 D0→7FJ(J=1,2,3,4)跃迁,其中在616nm处发射最强,为Eu3+的5 D0→7 F2的特征红色发射;宽激发带主要来自于O2-→Eu3+的荷移跃迁吸收.该产物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红色荧光粉.
- 罗辛茹周立群李玲宋荷娟洪菲王孜伍珍
- NH2-UIO-66负载RuCuMo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产氢被引量:4
- 2019年
- 采用锆盐和2-氨基对苯二甲酸以溶剂热法成功制备了氨基化的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NH2-UIO-66,并利用浸渍还原法成功负载RuCuMo纳米粒子,制备了RuCuMo@NH2-UIO-66催化剂。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场发射扫描电镜(SEM)等技术对NH2-UIO-66、RuCuMo@NH2-UIO-66的结构、形貌、组成和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并对载体、多金属负载型催化剂以及无载体的RuCuMo纳米粒子的产氢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Ru1Cu2Mo0.5@NH2-UIO-66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高,引入Cu和Mo能显著增强Ru对氨硼烷水解产氢的催化活性。这主要归因于RuCuMo纳米粒子之间强的协同作用,RuCuMo纳米粒子与载体NH2-UIO-66间的双功能效应,以及MOFs上氨基的锚锭作用,可以阻止金属粒子的团聚,促进超细粒子的形成。催化反应的活化能(Ea)为30.1 kJ mol 1,转化频率(TOF)为180.83 molH2 mol R1u min 1,非贵金属Cu和Mo的引入为催化活性的提高和工业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研究价值。
- 张翊青刘梨张淑娟万正睿刘红英周立群
- 关键词:溶剂热法
- Pd-Sn-Co纳米粒子修饰还原氧化石墨烯/CuBi2O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催化性能被引量:3
- 2020年
- 采用水热-浸渍还原法将Pd-Sn-Co纳米粒子固载到氧化石墨烯(GO)/CuBi2O4载体上,成功获得PdSn-Co@还原氧化石墨烯(rGO)/CuBi2O4复合催化剂,并用于碱性介质中乙二醇的电催化氧化。通过比较单金属Pd、双金属Pd-Co、Pd-Sn及三金属Pd-Sn-Co@rGO/CuBi2O4四种负载型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发现,三金属Pd-Sn-Co@rGO/CuBi2O4展现出最高的电催化活性和抗毒能力,其正向峰电流密度达到186.54 mA·cm^-2,是商用Pd/C (29.57 mA·cm^-2)的6.3倍。这种优良的电氧化性能归功于载体GO/CuBi2O4独特的三维结构为负载金属提供了充足的界面和活性位点及良好分散性的Pd-Sn-Co三金属纳米粒子之间强烈的协同作用,此外,将GO引入到CuBi2O4中有利于多金属纳米粒子的负载并吸附更多的含氧物种,提供优良的电子转移并增大与乙二醇分子的接触面积。这种新型复合材料的制备为发展高效Pd基电催化氧化直接醇类燃料电池提供了新途径,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 张淑娟杨婕妤张翊青万正睿周立群王念贵
- 关键词:电氧化
- 改进Hummers法化学合成石墨烯及其表征被引量:19
- 2012年
- 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首先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合成氧化石墨前驱物,再将其用硼氢化钠还原制备得到石墨烯纳米材料,采用FTIR、XRD、TEM、SEM对氧化石墨和石墨烯进行了结构与形貌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氧化石墨的氧化程度较高,含有大量的含氧极性基团,如羟基、羧基、醚基等;石墨烯为二维纳米薄层片状结构,边缘有皱褶起伏。
- 洪菲周立群黄莹宋荷娟王婷罗辛茹伍珍
- 关键词:石墨烯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