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12277750)

作品数:13 被引量:43H指数:5
相关作者:胡成栋霍喜卫陈怀志王瑞李东风更多>>
相关机构:邯郸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颈椎
  • 5篇韧带
  • 5篇手术
  • 4篇韧带骨化
  • 4篇前路
  • 4篇前路减压
  • 4篇椎管
  • 4篇椎管成形
  • 4篇椎管成形术
  • 4篇纵韧带
  • 4篇颈前
  • 4篇颈前路
  • 4篇后纵韧带
  • 4篇后纵韧带骨化
  • 4篇后纵韧带骨化...
  • 4篇骨化
  • 4篇骨化症
  • 4篇成形术
  • 3篇节段
  • 3篇颈后

机构

  • 13篇邯郸市中心医...

作者

  • 12篇霍喜卫
  • 12篇胡成栋
  • 8篇陈怀志
  • 7篇王瑞
  • 7篇李东风
  • 6篇刘法敬
  • 5篇王飞
  • 3篇周玉军
  • 2篇李彦飞
  • 1篇武翠芳

传媒

  • 4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短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内固定术治疗短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疗效及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0年3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入内固定术治疗的短节段OPLL患者32例,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53-120(81.8±23.5)min,术中出血量为60-520(210.7±56.2)m L,术中6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经积极治疗后均愈合。随访时间16-42(25.6±4.2)个月,患者日本骨科协会颈髓功能评分从术前的(6.8±3.6)分提高至术后3个月的(13.1±5.6)分及末次随访时的(13.9±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恢复率平均为(70.6±17.0)%。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入内固定术是治疗短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有效术式,可从前方直接切除骨化物达到直接减压目的,但术中需注意硬膜粘连及脑脊液漏的发生。
霍喜卫胡成栋陈怀志周玉军李东风王瑞王飞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疗效并发症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保留棘突及颈后韧带复合体的意义及疗效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观察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成形术中保留棘突及重建颈后方韧带复合体的临床意义及手术疗效。方法将89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常规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组(A组)47例和保留韧带复合体单开门组(B组)42例,比较2组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颈椎曲度指数和颈后肌群横截面积的变化以及随访情况。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脊髓及神经损伤情况。末次随访时2组JOA评分、VAS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颈椎曲度指数、颈后肌群截面积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且B组的颈椎曲度指数和颈后肌群横截面积大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术可以有效促进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术中保留棘突及重建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可更好的维持颈椎曲度,减轻颈后肌群的萎缩,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
李东风刘法敬胡成栋霍喜卫王瑞李彦飞
关键词:椎管狭窄椎管成形术
颈前路减压Cage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颈前路减压+单纯Cage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CDH)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2月至2011年11月共35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颈前路减压+单纯Cage融合术治疗,其中32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男18例,女14例,年龄28~62岁,平均45.2岁,单间隙突出者17例,两间隙突出11例,三间隙突出4例。术后观察患者颈椎曲度指数、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脊髓损伤及神经症状加重等情况。平均手术时间96.3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90.7 mL。术前颈椎曲度指数为(14.2&#177;4.1)%,末次随访时减小为(12.9&#177;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由术前的(8.5&#177;2.4)分恢复为术后3个月时的(13.8&#177;3.6)分及末次随访时的(13.7&#177;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改善率为(62.7&#177;16.0)%。随访12~41个月,未出现Cage移位、下沉、脱出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单纯颈前路减压Cage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手术方法相对简单,安全性高。
陈怀志胡成栋霍喜卫任冬云
关键词:颈椎间盘突出症前路减压融合器
颈前路漂浮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观察颈前路漂浮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孤立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36例孤立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接受颈前路漂浮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术后观察患者颈椎曲度指数(CCI)、神经功能恢复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未出现神经症状加重及脊髓损伤等情况。手术时间81-155(116.0±21.3)min。术中出血190-410(227.0±35.5)m L。术后5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经局部加压包扎及腰大池置管引流后均好转。随访时间15-46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移位、脱出等情况。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均获得明显改善,JOA评分术前为(8.5±2.1)分,术后3个月为(13.0±3.3)分,末次随访时为(13.7±3.6)分,后两者与术前比较,P均〈0.05。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0.1%±13.8%。CCI术前为14.2%±4.3%,术后3 d为13.8%±4.6%,末次随访时为12.9%±4.4%,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前路漂浮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孤立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能彻底解除脊髓前方的骨性压迫,恢复并重建颈椎生理曲度,效果满意。
王瑞王辉霍喜卫胡成栋刘法敬
关键词:后纵韧带骨化症内固定器前路减压脑脊液漏
脊髓内信号变化与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颈髓内高信号变化情况与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0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伴有脊髓高信号的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纳入研究,术后1年根据患者颈髓内高信号的转归情况分为3组;A组20例,颈髓内高信号强度无明显减弱;B组38例,颈髓内高信号强度减弱;C组48例,颈髓内高信号完全消失。比较各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术后3组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C组JOA评分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神经功能改善率高于A组,C组神经功能改善率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髓损伤患者脊髓内多出现高信号改变,给予脊髓减压术后,高信号消失者预后较好,髓内高信号持续存在提示患者预后较差。
王瑞胡成栋刘法敬霍喜卫李东风李彦飞
关键词:脊髓损伤预后
轻症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效果及手术时机选择
2014年
目的探讨轻症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保守治疗效果、手术时机的选择及影响患者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方法 90例轻症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首先进行正规保守治疗,并定期随访,当保守治疗无效或病情进展时,及时给予手术治疗,以JOA评分作为疗效评价的标准。同时,对影响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对患者进行2 a以上的随访。78例获得完整随访且数据完整,其中有21例因神经症状加重进行了手术治疗(A组),其余57例始终行保守治疗(B组)。B组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神经功能获得明显恢复。A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JOA评分有明显恢复(P<0.05),但末次随访时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颈椎管狭窄、节段不稳是导致轻症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症状加重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轻症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正规保守治疗往往有效;当伴有颈椎管狭窄、节段不稳等危险因素时,保守治疗效果差,需给予手术治疗。
陈怀志胡成栋霍喜卫任冬云
关键词:颈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手术治疗
复杂型髋臼骨折应用前后联合入路术前后的整体护理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复杂型髋臼骨折患者应用前后联合入路行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前后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寻找科学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11年10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复杂型髋臼骨折患者共68例,所有患者均拟行前后联合入路行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依据随机数字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策略,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舒适度、满意度、复位满意率及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等指标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获得满意骨折复位及疗效。观察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复位满意率、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及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性髋臼骨折具有患者伤势重、出血量大、护理难度高、患者情绪波动大、恢复缓慢等特点,采用整体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回避术前、术后病房护理风险,保证护理质量,塑造护理人员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态度,达到建设"诚信、规范、安全、舒适、满意"病房护理的愿景。
武翠芳
关键词:前后入路复杂型髋臼骨折整体护理
颈前路减压术中影响肌肉萎缩型颈椎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术中影响上肢近端肌肉萎缩型颈椎病(CSA)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40例CSA行颈前路减压术治疗患者根据磁共振成像(MRI)分为神经根受压组6例和脊髓受压组34例。以肌力试验来评价术后效果,从年龄、病程、术前肌力、受累节段、有无脊髓信号改变等临床及影像学指标中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治疗后,共有29例(73%)患者的肌力得到改善。其中神经根受压组患者肌力均得到改善,而脊髓受压组患者仅有23例(68%)获得改善。脊髓受压组中,肌力无改善患者的病程明显比肌力有改善者的病程长(P<0.01),而其他因素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前路减压术是治疗CSA的有效手段。在MRI上显示为神经根受压的患者术后肌力恢复好,而表现为脊髓受压及病程长的患者多预后不良。
王飞胡成栋霍喜卫陈怀志李东风刘法敬
关键词:肌萎缩型颈椎病前路手术预后因素磁共振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脊髓压迫程度与髓内高信号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脊髓压迫程度与髓内高信号(ISI)之间的关系。方法92例颈椎OPLL患者分为3组:椎管矢状径残余率≥66.7%为A组(n=29),椎管矢状径残余率33.3%~66.7%为B组(n=36),椎管矢状径残余率〈33.3%为C组(n=27)。分析各组神经功能及髓内高信号发生情况。结果 A组6例出现ISI (20.7%),B组17例出现ISI (47.2%),C组19例出现ISI (70.4%)(P〈0.05)。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A组平均为(7.1±2.1),B组为(6.0±1.8),C组为(5.6±2.0)(P〈0.05)。结论 OPLL患者脊髓压迫程度越重,脊髓内越容易出现高信号,神经受损症状越严重。
霍喜卫胡成栋陈怀志周玉军李东风王瑞王飞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保留C7棘突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观察保留C7棘突的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0月至2011年12月25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在我院接受保留C7棘突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术后观察患者颈椎曲度指数、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未出现脊髓及神经损伤等情况,随访期内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脱出及"再关门"现象。颈椎曲度指数较术前丢失(2.3±0.7)%,神经功能改善率为(62.1±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5例患者有明显轴性症状,经药物治疗后症状减轻。结论:保留C7棘突的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除可明显改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神经功能,还能有效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临床疗效满意。
霍喜卫胡成栋陈怀志周玉军李东风王瑞王飞
关键词:后纵韧带骨化症椎管成形术轴性症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