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501-003-002)

作品数:5 被引量:36H指数:3
相关作者:崔益斌李梅石小荣姜东生刘炎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河南城建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毒性效应
  • 3篇氯酚
  • 2篇毒性
  • 2篇水质
  • 2篇水质基准
  • 2篇彗星
  • 2篇彗星实验
  • 2篇急性毒性
  • 1篇典型污染
  • 1篇典型污染物
  • 1篇氧化酶
  • 1篇氧化酶活性
  • 1篇三氯酚
  • 1篇水生
  • 1篇水生生物
  • 1篇四膜虫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 1篇污染
  • 1篇污染物

机构

  • 5篇南京大学
  • 1篇河南城建学院

作者

  • 5篇崔益斌
  • 4篇李梅
  • 2篇姜东生
  • 2篇石小荣
  • 1篇何欢
  • 1篇蒋丽娟
  • 1篇李雅洁
  • 1篇杨绍贵
  • 1篇孙成
  • 1篇梁峰
  • 1篇刘炎
  • 1篇窦静
  • 1篇廖静

传媒

  • 3篇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

  • 4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高浓度氨氮胁迫对纤细裸藻的毒性效应被引量:17
2013年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通过检测纤细裸藻生长、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DNA损伤(彗星实验)研究了高浓度氨氮胁迫对纤细裸藻(Euglena gracilis)的毒性效应,以期为氨氮的水生态风险评价以及藻类污水净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氨氮在所设定的浓度范围内抑制藻类的生长,浓度越高,抑制越明显,2 000 mg·L-1时相比对照抑制率达55.7%;叶绿素含量随氨氮浓度增加先升高后下降,蛋白质含量与叶绿素变化趋势基本吻合;抗氧化酶系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氨氮浓度增加而上升,2 000 mg·L-1时比对照分别增加了30.7%和49.4%,提示氨氮胁迫可诱导抗氧化酶活性增加;彗星实验中,纤细裸藻细胞DNA损伤程度随氨氮浓度增加而加重,表明高浓度氨氮具有潜在的致突变性.
刘炎石小荣崔益斌李梅
关键词:毒性效应光合色素抗氧化酶活性彗星实验
重金属和氯酚对霍甫水丝蚓的急性毒性及水环境安全评价被引量:7
2014年
研究了Hg2+、Cr6+和Pb2+等重金属及2,4-二氯酚、2,4,6-三氯酚和五氯酚等氯酚类物质对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Hg2+、Cr6+和Pb2+对霍甫水丝蚓的96h-LC50分别为0.16,4.25,76.24mg/L;2,4-二氯酚、2,4,6-三氯酚和五氯酚对霍甫水丝蚓的96h-LC50分别为20.73,7.86,2.42mg/L.根据6种污染物对霍甫水丝蚓的毒性实验结果,预测水体中Hg2+、Cr6+和Pb2+对霍甫水丝蚓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16,425,7624μg/L,最大允许浓度分别为1.6,42.5,762.4μg/L;2,4-二氯酚、2,4,6-三氯酚和五氯酚对霍甫水丝蚓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2073,786,242μg/L,最大允许浓度MPC分别为207.3,78.6,24.2μg/L.6种污染物的毒性评估结果显示,Hg2+对霍甫水丝蚓表现为极高毒性,Cr6+、2,4,6-三氯酚和五氯酚对其表现为高等毒性,Pb2+和2,4-二氯酚表现为中等毒性.3种重金属对其毒性顺序为:Hg2+>Cr6+>Pb2+;3种氯酚类物质对其毒性大小依次为:五氯酚>2,4,6-三氯酚>2,4-二氯酚.
姜东生李梅崔益斌
关键词:重金属氯酚急性毒性安全评价
3种氯酚对噬热四膜虫的毒性效应被引量:1
2014年
以原生动物噬热四膜虫作为受试生物,研究了3种氯酚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及环境因子对污染物的生物效应,探讨了水体硬度对3种氯酚生物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氯酚毒性大小依次为五氯酚(PCP)>2,4,6-三氯酚(2,4,6-TCP)>2,4-二氯酚(2,4-DCP),表明随着氯原子数目的增加,生物毒性增强.硬度实验结果显示随水体硬度升高,3种氯酚对四膜虫的急性毒性先降低后增加,但不同的水体硬度下2,4-DCP对四膜虫的24、48、72和96 h EC50值分别为3.69、3.54、3.02和2.34 mg·L-1;2,4,6-TCP分别为3.23、2.83、2.56和1.97 mg·L-1;PCP分别为0.63、0.45、0.34和0.28 mg·L-1,3种氯酚的EC50值分别在同一数量级上,表明对四膜虫的毒性影响不大.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EG)研究了3种氯酚对四膜虫核DNA的损伤作用,结果显示氯酚类化合物具有细胞毒性,彗星实验可以较好地指示氯酚类化合物的遗传毒性.
李雅洁崔益斌蒋丽娟窦静李梅
关键词:四膜虫急性毒性EC50彗星实验
我国六价铬淡水水生生物安全基准推导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参照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EPA)"推导保护水生生物及其用途的国家水质基准的技术指南"的程序和规范,筛选了我国广泛存在的淡水水生生物物种,收集现有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数据,结合课题组实验得到的部分本土生物毒性数据,分别采用物种敏感度排序法(SSR)、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SD)以及澳大利亚的水质基准技术方法对我国六价铬的淡水水生生物安全基准进行了推导。获得了我国淡水水生生物的六价铬的双值基准,3种方法得到的基准最大浓度(CMC)分别为23.97、22.84、29.06μg·L-1,基准连续浓度(CCC)分别为14.63、10.35、9.00μg·L-1,在同一个数量级上,但与美国的基准值有一些差异,建议使用SSD法推导CMC值和CCC值。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水质基准的制定提供一些有用的基础资料。
廖静梁峰杨绍贵何欢孙成高世祥崔益斌
关键词:六价铬水质基准
3种典型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效应及其水质基准比较被引量:9
2014年
我国本土水生生物急性毒性数据较少,通过研究Cr(Ⅵ)、2,4,6-三氯酚和硝基苯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nus)和摇蚊幼虫(Chironomidae larvae)的急性毒性效应,为制定和完善我国水质基准提供本土数据支持.结果表明,Cr(Ⅵ)、2,4,6-三氯酚和硝基苯对蛋白核小球藻的96 h半抑制效应浓度(96 h-EC50)依次为1.34、4.55和86.58 mg·L-1;对斜生栅藻的96 h-EC50依次为19.52、3.71和74.15 mg·L-1;当Cr(Ⅵ)达到1 500 mg·L-1时,摇蚊幼虫48 h死亡率仅为15%,2,4,6-三氯酚和硝基苯对摇蚊幼虫的48 h半致死效应浓度(48 h-LC50)分别为9.29 mg·L-1和98.34 mg·L-1.3种典型污染物的毒性评估结果显示,Cr(Ⅵ)对小球藻为高等毒性、对斜生栅藻为中等毒性,2,4,6-三氯酚对两种微藻均为高等毒性,硝基苯对两种微藻均为中等毒性;3种污染物对摇蚊幼虫的毒性顺序为:2,4,6-三氯酚>硝基苯>Cr(Ⅵ).
姜东生石小荣崔益斌李梅
关键词:硝基苯水生生物水质基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