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3BJY009)

作品数:7 被引量:1,842H指数:6
相关作者:范剑勇乔宝云张吉鹏金煜陆铭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新经济
  • 2篇新经济地理
  • 2篇经济地理
  • 2篇财政
  • 2篇产业集聚
  • 1篇地方财政
  • 1篇地方财政努力
  • 1篇地理集聚
  • 1篇新经济地理学
  • 1篇义务
  • 1篇义务教育
  • 1篇政府间
  • 1篇政府间转移支...
  • 1篇支付
  • 1篇制造业
  • 1篇中国地区差距
  • 1篇设备制造业
  • 1篇省际
  • 1篇通信设备制造
  • 1篇通信设备制造...

机构

  • 3篇复旦大学
  • 3篇上海大学
  • 3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杭州商学院
  • 1篇浙江行政学院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国家税务总局
  • 1篇桐乡市委党校

作者

  • 4篇范剑勇
  • 2篇乔宝云
  • 2篇张吉鹏
  • 1篇陈钊
  • 1篇陆铭
  • 1篇金煜
  • 1篇彭骥鸣
  • 1篇冯兴元
  • 1篇吴桂英
  • 1篇王立军

传媒

  • 2篇管理世界
  • 2篇世界经济文汇
  • 1篇经济研究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金融管理与研...
  • 1篇2005中国...

年份

  • 2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中国产业集聚效应及其省际差异估计
本文从地理维度估计了中国现阶段非农产业的空间集聚效应及其省际差异.我们发现:1)中国非农产业的空间集聚效应显著低于欧美、日本等国,劳动生产率与工资对就业密度的弹性系数分别仅为0.12%和0.057-0.061%;2)相对...
范剑勇
关键词:产业集聚劳动生产率工资
文献传递
政府间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努力被引量:206
2006年
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对平抑地区财政收支能力差异通常起着重要作用,而地方财政努力是地区财政收入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在财政分权的框架内建立了一个政府间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努力的简单模型,并将这一模型应用于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的中国财政实践。本文发现,以税收返还和总量转移支付为主要内容的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对刺激地方财政努力总体上来说并不成功,它抑制了地方财政的努力程度。同时,富裕地区与贫穷地区的地方政府财政努力行为是有差异的,富裕地区的财政努力程度低于贫穷地区,这导致了地区人均财政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而财政转移支付效果被弱化。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
乔宝云范剑勇彭骥鸣
关键词:转移支付地方财政努力
新经济地理学与中国产业地理集聚——兼评杨宝良的《外部经济与产业地理集聚》被引量:35
2004年
本文回顾了新经济地理学的思想脉络 ,并分析了其思想之于中国的适用性 ,然后讨论了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文章认为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现象和问题在中国同样存在 ,对这些现象和问题的分析非常重要 ;而且其基本假定、核心思想和分析方法对于中国来说也是适用的 ;但是相关的实证研究在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界定和选择上需要考虑中国的特殊情况 ,已有研究还存在一些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张吉鹏
关键词:新经济地理学经济活动
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与竞争力比较被引量:5
2004年
王立军范剑勇
关键词:通信设备制造业长江三角洲竞争力纺织业小狗经济总部
中国的财政分权与小学义务教育被引量:602
2005年
主流的财政分权理论一般认为,通过“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两种机制可以提高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社会福利水平。本文将这一理论应用于1978年以来的财政分权改革与中国小学义务教育的案例,发现财政分权并没有增加小学义务教育的有效供给。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西方通行的财政分权促进社会福利水平提高的两种机制在中国并不发挥作用,尤其是人口流动障碍及其地区性差异导致地方政府行为向追求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率的方向转变,导致各地区激烈的财政竞争并相应挤占了义务教育等外部性较强的准公共产品性质的财政支出。本文还发现,财政分权对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它推动了富裕地区的经济增长而抑制了后者。
乔宝云范剑勇冯兴元
关键词:财政分权义务教育
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被引量:720
2006年
本文使用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讨论了经济地理和经济政策等因素对工业集聚的影响,并利用1987—2001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导致中国地区工业集聚的因素。我们的主要发现是(1)经济开放促进了工业集聚,而经济开放又与地理和历史的因素有关;(2)市场容量、城市化、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政府作用的弱化也有利于工业集聚;(3)沿海地区具有工业集聚的地理优势。我们的研究为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提供了来自于中国的证据,同时也发现,除了经济地理的作用以外,政策也是导致工业集聚的重要因素。
金煜陈钊陆铭
关键词: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经济政策
中国地区差距:度量与成因被引量:120
2004年
本文是对有关中国地区差距度量和成因研究的一个评述 ,分别综述和评论了通过不平等指数对地区差距进行描述和分解的研究 ,以及在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框架中检验各地区经济增长经历是否满足收敛假说的研究 ,进而讨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对地区差距的描述表明 ,改革以来地区差距总体上呈现出短暂小幅下降然后持续上升的趋势 ;对地区差距的分解发现 ,更多的地区差距源于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差距 ,就三大产业来说 ,第二产业对地区差距的贡献最大。各地区的经济增长经历并没有呈现出绝对收敛的倾向 ,但是具有不同人均产出水平的“俱乐部”内部有收敛趋势 ;条件收敛分析表明 ,各省在地理因素、经济结构、政策和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差异有重要影响。未来研究需要阐释清楚各类因素导致地区差距扩大的内在机制 ,同时需要加强缩小地区差距的政策建议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的研究。
张吉鹏吴桂英
关键词:区域经济经济增长率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
产业集聚与农村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被引量:206
2004年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伴随着非农产业向沿海地区集聚的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的跨省流动转移。本文以一个新国际贸易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为框架详细分析了这一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跨省转移的结构、数量、城镇类别选择、行业选择等等,发现跨省流动的绝大部分劳动力是从人口较为密集的中部地区和西南地区向产业已有一定集聚优势的沿海地区转移。文章最后以广东省为案例,分析了外来农民工的进入与流入地、流出地的经济发展关系,发现它符合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推断。本文最后得出的政策含义是推动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对发展中西部经济、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范剑勇王立军沈林洁
关键词:产业集聚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非农产业户籍制度劳动力素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