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2262)
-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 相关作者:黄雷廖晓东赵克温杨杰邓华云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食管癌基因突变特征
- 2016年
- 食管癌是世界第八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早期症状不典型、预后不良、死亡率高的特点。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伴随着一些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这些改变与食管癌的易感性、治疗疗效和预后相关,有的可作为早期诊断的标志。现分别从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和DNA修复基因三方面对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突变频率较高的基因的突变特征、临床意义以及可能的致病机制进行概述。
- 王欣晨叶清黄雷
- 关键词:食管癌原癌基因抑癌基因DNA修复基因
- 黏蛋白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构建
- 2014年
- 黏蛋白1(MUC1)属黏蛋白家族成员,分布于上皮细胞膜表面,由于在免疫炎症反应以及肿瘤发生中的重要作用而日益受到重视.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MUC1的生物学功能,构建了Muc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首先,根据小鼠Muc1基因组序列设计基因剔除策略,将2个loxP位点分别插在外显子2和3两侧,构建基因剔除载体Muc1-ABRLFn-pBR322.以电穿孔方法将载体导入胚胎干细胞(ES细胞),用G418和更昔洛韦进行正负筛选获得4个同源重组的ES细胞克隆.挑选其中一个阳性ES克隆行囊胚显微注射,获得16只嵌合率大于50%的雄鼠;其次,利用嵌合雄鼠与C57BL/6J野生型雌鼠交配后获得11只floxP杂合子小鼠(10雄1雌),通过杂合子小鼠回交,并进一步与EⅡa-Cre小鼠交配,最终成功得到Muc1全身敲除小鼠,其中纯合子小鼠未出现胚胎致死现象.初步表型观察未发现Muc1基因敲除相关器官组织结构的异常改变.本研究为MUC1的生物学功能的挖掘,尤其是MUC1在肿瘤发生转移中的作用机制的揭示提供了实验平台.
- 程布凯杨杰茅文莹石吉晶靳伟廖晓东匡颖赵克温黄雷
- 关键词:黏蛋白1小鼠生物学功能
- GST-H2AX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融合蛋白的纯化
- 2013年
- H2AX属组蛋白H2A家族成员,其磷酸化是细胞对DNA损伤做出反应的早期事件之一,在启动DNA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构建了GST-H2AX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导入大肠杆菌DE3后经IPTG诱导和GST(Glutathione S-transferase)磁珠纯化获得GST-H2AX融合蛋白.进一步利用GST和H2AX抗体对融合蛋白进行了验证.既建立了高效、稳定的GST蛋白纯化方法,也为进一步研究H2AX结构及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 张亮黄雷廖晓东
- 关键词:H2AX原核表达融合蛋白
- MUC1在食管癌成瘤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研究黏蛋白1(mucin1,MUC1)在食管癌发生中的作用,寻找食管癌发病的新机制。方法 :采用MUC1-siRNA和CTL-siRNA质粒转染Ec1.71细胞获得MUC1稳定沉默细胞系,分别通过MTT法、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和裸小鼠移植瘤模型检测下调MUC1对鳞状上皮细胞食管癌细胞生长、克隆形成能力和体内成瘤能力的影响。结果:建立Ec1.71/MUC1-siRNA-A/B稳定沉默MUC1细胞系和Ec1.71/CTL-siRNA-A/B对照组细胞系各两株。与对照组Ec1.71/CTL-siRNA-A/B细胞系相比,MUC1沉默组Ec1.71/MUC1-siRNA-A/B细胞的生长速度显著减慢,软琼脂克隆数目明显减少,移植瘤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肿瘤体积更小。结论:MUC1与食管癌的形成密切相关,抑制其表达,可显著降低食管癌细胞的恶性程度。本研究为食管癌的发病机制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
- 邓华云杨杰赵克温黄雷廖晓东
- 关键词:黏蛋白1食管癌移植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