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00052)

作品数:4 被引量:97H指数:4
相关作者:吕一河徐建英傅伯杰陈利顶刘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保护区
  • 4篇自然保护
  • 4篇自然保护区
  • 4篇卧龙自然保护...
  • 2篇旅游
  • 1篇大熊猫
  • 1篇大熊猫生境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对
  • 1篇生境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旅游
  • 1篇退耕
  • 1篇退耕还林
  • 1篇退耕还林政策
  • 1篇汶川地震
  • 1篇问卷
  • 1篇问卷调查
  • 1篇旅游活动
  • 1篇就业

机构

  • 3篇首都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中国科学院城...

作者

  • 4篇徐建英
  • 3篇吕一河
  • 2篇陈利顶
  • 2篇傅伯杰
  • 1篇韩文
  • 1篇刘新新
  • 1篇刘洋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保护区与社区关系协调:方法和实践经验被引量:28
2005年
保护区的持续存在和发展必须得到当地居民的支持和认可。从理论上讲 ,保护区和社区之间的关系在区域尺度上表现为保护成本和收益分配不均衡 ,在保护区内表现为保护和发展之间的冲突。在实践上 ,保护区的管理模式已经从以前传统的强制性保护转向比较公开、民主的保护模式 ,比较典型的方法包括生物圈保护区、综合保护和发展项目 (ICDPs)以及基于社区的自然资源管理 (CBNRM )。通过多年的实践 ,上述方法取得了许多经验和教训 ,目前已在三个方面达成共识 :社区和社区行为在理论和实践中不一致、社区居民与其他利益群体之间的协调机制以及项目实施所必需的支持 /保障机制。本文对国内外协调保护区与社区关系的方法和实践经验等进行分析和总结 ,以期为改善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 ,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徐建英陈利顶吕一河傅伯杰
关键词:保护区
地震对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的影响及评价被引量:4
2015年
综合运用遥感技术(RS)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就地震对大熊猫生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选取2007年9月和2008年9月保护区Landsat TM影像,运用ENVI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通过非监督分类法(ISODATA)对图像信息进行分类,然后经空间对比运算得到地震破坏分布图.并对破坏面积的分布及空间特征和会对大熊猫生境产生影响做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栖息地灾后生境恢复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这对震后大熊猫生境恢复和保护区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刘新新徐建英韩文
关键词:汶川地震大熊猫卧龙自然保护区
卧龙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旅游就业分析
为社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被视为保护区内开展生态旅游的主要目标和功能之一,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缓和保护区管理和社区居民之间的矛盾,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本文以我国著名的卧龙自然保护区为例,调查和分析了社区居民在旅游业中的就业状...
徐建英
关键词:就业
文献传递
旅游活动对卧龙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的经济影响被引量:16
2008年
旅游活动是提高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收入、缓解保护区与社区矛盾、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为评价旅游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社区经济提升的现实效果,以卧龙自然保护区为案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分析保护区内旅游从业人员的经济收入、就业机会以及收入分配等,从一定程度上揭示旅游活动对该保护区社区居民的直接经济影响。结果表明,生态旅游可以给保护区的部分居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但这部分收入总量较低;保护区内的居民多从事一些较简单的旅游相关活动,对技能要求较高的活动则大多由来自保护区外的人员从事;旅游活动带来的经济收入不论是在当地相关从业人员之间还是在当地人与来自保护区外的人员之间的分配都表现出了一定的不公平性,居住位置、启动资金和技术技能是造成这种不公平现象的主要原因。依据以上调查及分析结果,论文提出了开发旅游项目、建立培训机制、设立专项基金以及逐步移民等相应对策。
刘洋吕一河
关键词: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问卷调查
基于参与性调查的退耕还林政策可持续性评价——卧龙自然保护区研究被引量:50
2006年
农户是退耕还林工程中的经济主体,他们的经济行为和认知响应将会对工程实施产生重要影响。研究采用参与式农户评估方法,就农户对退耕还林工程的态度和认知、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的经济影响、以及农户现有耕地面积等问题进行了调查,以期从农户角度出发,探讨卧龙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性问题。研究表明,尽管农户对退耕还林工程持积极的态度,但是有3个问题影响了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性。一是当地居民的粮食需求问题,由于当地居民粮食消费的外在依赖性,以及工程本身导致的耕地和收入减少,使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性受到潜在的威胁;二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就业状况和他们对于工程的经济预期,现行的退耕还林工程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和足够的吸引力来保证其可持续性;三从生态恢复理论和实践上看,退耕补偿的数量和期限须考虑区域的差异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实现,在本研究区域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结合。
徐建英陈利顶吕一河傅伯杰
关键词:退耕还林可持续性保护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