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12JJ6032)

作品数:3 被引量:28H指数:2
相关作者:杨利谢炳庚秦建新张猛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湿地
  • 1篇地景
  • 1篇洞庭湖
  • 1篇洞庭湖区
  • 1篇洞庭湖区湿地
  • 1篇洞庭湖湿地
  • 1篇休闲
  • 1篇休闲农业
  • 1篇休闲农业园
  • 1篇游客
  • 1篇游客满意
  • 1篇游客满意度
  • 1篇三峡工程
  • 1篇生态
  • 1篇生态保护
  • 1篇生态功能
  • 1篇生态功能研究
  • 1篇湿地景观
  • 1篇实证
  • 1篇农业

机构

  • 3篇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杨利
  • 1篇张猛
  • 1篇秦建新
  • 1篇谢炳庚

传媒

  • 1篇求索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魅力中国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三峡建坝前后洞庭湖区湿地景观格局变化被引量:23
2013年
根据洞庭湖区1987—2008年的6期遥感影像数据资料,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及转移矩阵模型等方法重点分析了三峡工程建坝前后洞庭湖区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以及对洞庭湖区湿地演变的主要影响。结果表明:①整体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大,景观异质性减小,景观形状趋于复杂化;②水体的破碎化程度增加,斑块间的结合度降低;泥沙滩地的破碎化程度先加大后降低,最大斑块面积有所增大;苔草滩地和芦苇滩地的破碎化程度先后经历了增大→减小→增大的过程;防护林滩地的破碎化程度由减小到增大到再增大;耕地(水田、旱地)破碎化程度在逐渐增大;建设用地斑块数增加最多;林地的结构相对稳定;③三峡工程运行使洞庭湖区湿地的水沙和泥沙淤积发生变化,导致湿地呈正向演替,自然湿地面积减少。
杨利谢炳庚秦建新张猛
关键词:湿地景观景观格局指数洞庭湖区湿地三峡工程
洞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洞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主要包括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洞庭湖城市湿地公园、南洞庭湖国际湿地自然生态保护区。在分析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对其生态保护功能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保护对策。结果表明:洞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功能主要有调蓄洪水,改善局地气候;控制水质,净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满足人类多种需求;生态旅游价值。
杨利
关键词:洞庭湖湿地生态保护生态功能
游客满意度休闲农业园开发的实证被引量:4
2013年
休闲农业园产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旅游开发模式,本文基于游客满意度理论,以某百果园农庄为例,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休闲农业园的游客满意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游客对于百果园特有的乡村景观,安全方便的采摘环境,以及果品质量,还有价格和拥挤感知都是比较满意的;而在百果园的公共设施,活动的多样性,园区服务,以及餐饮住宿方面的满意度较低。
杨利
关键词:游客满意度休闲农业园旅游开发
共1页<1>
聚类工具0